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鲁巴金
我们从哪里来?
——从动物到上帝的《人类简史》(1)
作者:以琳
播讲:海边
编者按
阅读,是与作品展开思想对话,进行交流、质疑、讨论与吸收的心智成长历程。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以相应的正确方法展开阅读,理清架构、明确主旨、理解含义、吸收营养、提升认知是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应该完成的责任。
本期我们一起来读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第一部《人类简史》。音频是一篇听书稿。通过聆听,我们可以大致了解这部作品的架构、主要内容及议题。文字稿则是一篇书评,就阅读这部作品可能关注的问题进行一些粗浅的讨论。建议先听音频,然后再读文字稿,效果会更好一些。
没有任何一篇书评或听书稿比阅读作品本身更重要,但它们在不同的方面可以给予读者一定的帮助,以便可以更好地阅读和理解作品。我们的文章就属于这一类,希望阅读它,可以使尚未开始阅读的你有兴趣阅读这部作品,使打算阅读的你了解它的主要内容,使正在阅读的你有一条明晰的主线,使已经完成阅读的你更明确它的内涵和价值。
与愿意寻求真知的你一起阅读!
我们从哪里来?
——从动物到上帝的《人类简史》(2)
作者:以琳
播讲:海边
第002期
虚构还是现实?
——读尤瓦尔·赫拉利从动物到上帝的《人类简史》
作者:以 琳
我们通过音频,已经大致了解了尤瓦尔·赫拉利的《简史》三部曲第一部《人类简史》的主要内容和议题。
当他以宏大的俯瞰视角,跨越多学科,对人类历史进行全方位考察时,其反观思维的独特,以及内容的广博成为吸引我们的一大亮点。但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这种考察方式给作者带来的挑战,同时也是带给我们读者的挑战。
这些挑战反映在作品中,我们认为主要出现了三个方面有待商榷的问题:
1、单纯从生物学角度定义人,或者说依循生物学角度观察人类世界是否妥帖?
2、人的感官所不能感受到的东西果真就是虚构的吗?
3、人究竟有没有意义和价值?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再一次进入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世界,尝试着探寻这个世界的真实面貌。
01
何为人?
在了解了赫拉利基于生物学角度,对智人从动物到上帝的发展历程所作的阐述后,我们似乎可以理解他选取生物学角度的理由,而且我们也有必要尊重他的这一选择。但同时,似乎也需要就“人”这个概念究竟该如何定义,以及该依循什么样的角度观察人类世界进行必要的探讨。
若搜索百科,可以看到几个不同搜索引擎下的词条解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关于给“人”这个概念下定义,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从这个词条解释出发,我们可以接受赫拉利所作人科人属人种的生物学定义,但同时又比较难以接受单单从生物学角度对人类世界所进行的观察。
在这里特别想提一下中国的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说文解字》关于“人”的定义:“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籒文。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
这个解释可以说非常简洁的概括了“人”这个概念三个层面的意义,生物学层面:属于人属。精神层面:为天地之性最贵者。文化层面:籒文、象形字,如下图: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天地之性最贵者”有详解:
性,古文以为“生”字。《左传》:正德利用厚生。《国语》作厚性是也。许称古语不改其字。《礼运》曰: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又曰: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按禽兽草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
这段解释基于人的生物学属性,又超越之,以其与天地、阴阳、鬼神、禽兽、草木万物的关系角度解释了人之“贵”所在。
如果说,为了叙述之方便,以及展现人类科技发展到今天,对自身生物学属性的挑战与突破,选择单纯生物学角度的定义尚可接受。那么,在对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的观察,仅用生物学角度则未免过于狭窄,也明显有失偏颇。譬如,究竟人的感官所不能感知的事物是不是一定就是虚构的,不存在的事物?
02
活在虚构世界里的人?
在赫拉利的描述中,关于虚构最着重表达的,是关于三大虚构秩序的构建:金钱秩序、政治秩序和宗教秩序。
基于他对虚构所作生物学角度的理解认为,金钱、政治、宗教,这些概念本身属于虚构概念。关于何为虚构,百度百科的解释有两种:一为凌空构作,凭空捏造,虚幻之实化体现。捏造创造,并不代表不存在,人知晓也是一种存在。二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显然,赫拉利在这里指的是第一种虚构。
金钱这个概念或许可以实化为货币,政治亦可实化为各级国家统治机器,这些其实都是实际存在的,而宗教层面就比较复杂了。
赫拉利的阐述主要以各种宗教的产生及发展脉络展开。对于宗教的性质与真伪没有触及。因为他已经预设其为虚构了。而我们如果要说其非虚构,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就如同要证明进化论与神创论的真伪一样,要证明宗教的真伪,抑或说宗教所信奉对象的真伪,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它不属于实证科学的范畴。
对于非信徒而言,他们总是需要一个证据,而且是现实层面的证据。常提的问题是:你若能将你所信的上帝证明给我看,我就相信祂是存在的。这个问题的出发点与赫拉利对虚构的理解是一样的,他们都需要通过我们肉体的感官去感知一个物质性的实体,若非如此,便不能接受这个对象的真实存在。
但很奇怪,在许多打鸡血的演讲中,我们常听到一句话:你的信念总是先于你的行动抵达目标,而你的信念是你行动的原动力。人们对这句话笃信不疑,因为他们想要去追求这个信念所指向的财富目标。赫拉利所分析金钱秩序得以构建的互信体系,正是这一点的最好说明。但在信仰的问题上,人们则固执地抱定实证主义的态度,坚决抵制用信心先行一步,实质上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在抗拒那个需要面对的信仰对象而已。因此,在这个不可证其真亦不可证其伪的问题上,信与非信永远无法达成共识。除非信徒觉得这样毫无实证来源的信心是不对的,或者非信徒认识到信仰是一个需要信心才可以抵达的地方。
也许正是基于这种对虚构的理解,赫拉利在人究竟有没有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上,也使我们感觉似乎有陷入自我欺骗的危险。
03
寻求有意义的人生有意义吗?
在讨论我们的幸福感由什么决定的议题时,面对快乐需要查看整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观点,赫拉利说,那也许是个错觉,只是为了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说,如果我们寻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我们就陷入了自我欺骗的陷阱。如果理解得没错,他所说的集体错觉,也许就是指人类虚构起来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协作性的三大虚构秩序。而个体对意义和价值的追求则必然会陷入其中。换句话说,人类其实就生活在被三大秩序所框定的虚假世界里。这里有人类一切文明的结晶,包括如他所述的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科学革命等等。
当我们阅读了他对如此一个不断接近上帝的人类走向分析,种种现象似乎果真如他所言,我们在谎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以致于已经无法踩下刹车。但同时他也表示,我们需要通过自省,来追问我们究竟希望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想要变成什么。
这个议题似乎又将我们带向一个追求意义和价值的方向。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反推,其实那些被视为虚构的,我们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对象,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公司、国家、民族、上帝?
当如此的想法进入我们的脑海,我们不免怀疑,赫拉利这位年轻有为的历史学家,难道是在用烧脑的哲学命题,带我们探究更深层次的人类历史?正如他所认为,那些人类对于自身历史理解的最大空白问题:
在这些秩序的改变中,我们真的快乐吗?
世界是不是真的变得更好了?
如果后来的人并没有感到比前人更快乐,那么,我们又为什么要发展农业、城市、文字、货币、帝国、科学和工业呢?
我们是否可以期待,在赫拉利接下来的两部作品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下期精彩继续。
……………. end ……………
-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推荐一个有趣的视频,权当一种拓展阅读。
征稿启事
我刊【夜读拾珍】栏目长期征集各类优质读后感、书评及听书稿。欢迎同喜读书的你分享精彩,交流思想。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摩西奶奶画作
义工团队
12 March 2020
微刊主编: |
以 琳 |
|
词作编辑组: |
海 上 云 |
华山论剑 |
|
小 宁 |
以 琳 |
音乐编辑组: |
小 宁 |
恩 光 |
|
瑞 恩 |
李 子 虹 |
|
小 朱 |
偶 然 |
微刊编辑组: |
小 朱 |
偶 然 |
|
以 琳 |
|
|
|
|
无论您漂泊到何处
这里都是您的灵魂栖息地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