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行走问答 |老师,我的孩子作文错字连篇,语句不通,读起来很费劲,怎么改进?


无论做老师,还是为人父母,一定少不了批阅孩子们的作文。打开作业本的那一刹那,如果映入眼帘的是这样的作品:

你的心情肯定会大大欢喜,先不说作文的可读性,看到纸上的文字仿佛片片羽毛,折射着写作者内心的色彩、声响和动静,你自己的情感也被调动起来。

尽管孩子们一直希望可以用电脑打字,但至少在小学阶段,甚至到了初中,我还是主张能用手写就用手写。这不是速度的问题。

但也有这种情况,孩子作文写了两页纸,第一页是这样的“

可是到了第二页,画风一转,变成了:

不知道作者是因为写到第二页体力有些不支,还是忽然有别的事情在催着他,你看他写的就很匆忙,缺少了第一页的稳健和活力。你甚至会怀疑这两页文字,是否出自同一个人之手?

“态度问题,一定是态度问题!这孩子就是聪明有余,耐力不足!”,“孩子写得真有趣,拼音、错别字、自己潦草,忽略不计,表扬就好!”两种看法都各有各的道理,谁让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呢?

但如果孩子的稳定发挥,交上来的作业总是差强人意,你本人又有文字洁癖,看不得错字连篇,语句不通,你会怎么办呢?比如这样的: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导致孩子作文,或者一般的作业问题,比如卷面不够整洁、书写不规范,文字错误较多,喜欢涂改或者用拼音代替的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我们再来看能不能解决它。‍‍‍‍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人常说的“字如其人”这句话千万不可以当作是衡量人的标准。历史上有些昏君或者是亡命之徒写得一手好字,这样的事情并不罕见。同样的,像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的大作家,据说其文稿潦草得让人头皮发麻。

一个人字写得好,写的大家公认得拿得出手,说明这个人确实有这方面的才华恩赐,我们不可以回避。和天分相关的,就是大家要承认,写字同时是一门艺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同时要动脑子、用心去学,去坚持才能真正能够从容掌握的一门艺术。因此,在羡慕、欣赏别人家孩子的写字功夫时,我们先要去想一想,究竟我们的学生、孩子在这方面受到我们多少的监督、训练和投入?空有想法,或者单纯陷于焦虑,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孩子自己永远也无法改正。

我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是这样挖苦我的邻桌的字迹,“你瞅瞅你写的字,猪见了也会三日不想吃东西!”他能怎么回应老师呢?虽然只是个笑话,但的确惹动了孩子的气。挖苦,嘲讽,比较,这些动机和表达,永远都是父母老师投出去的利箭。那个孩子恐怕也早已经习惯了,在写字这一关,永远也别想讨得老师的欢心。

而我之所以能够写得还颇受老师待见,原因其实也不难追溯。因为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一直是语文课代表,那时候农村的纸质资料有限,一个班只有老师那里有一套练习题,所以每天语文课最后十分钟时间,就必须要有人被老师选出来,到黑板上把当天的习题写出来。

写的时候,台下有同学就会说:“字太小了,写大一点!”“太歪了,写得直一点!”“太低了,写得高一点!”总之,你不仅是在写作,你是在用写字这件事进行交流。整个小学阶段都是这么度过的。

后来到了初中,情况开始有了新的变化,那就是学校多了板报和写字比赛。这些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因为我在体育上不再行,写字却是我的热爱,我喜欢写字,有这一条,就够了。

再加上我的爸爸曾经是高中语文老师,在我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已经看他写字里,而且我的哥哥写字上面非常有天分,包括写作,我甚至觉得我是一个很笨很笨的孩子,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我哥哥的水平,但就是因为有了在学校里的锻炼,身边也有像爸爸(我爸爸做任何事都不慌不忙,这种性格渗透在我自幼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哥哥这样的写字典范,我从内心就觉得把字写好是天经地义,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写字呢?到了如今的年龄,我还是不会也不愿意写连笔字,还是喜欢一笔一画的写字,这恐怕就是习惯塑造出来的人格。

所以,一个孩子写不出来好看的字,原因是什么?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的标准有没有起到典范吸引的作用?我们的焦虑,我们的批评或许也中肯,但仍免不了中伤了孩子的心。中国孩子受到的鼓励真的是太少,或者说都太廉价,太不够具体,孩子得到的支持也都是表面的:我不是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吗?说过很多次就一定要记得住吗?再多说一遍又有何妨?我不是已经给你报了书法班,已经给你买了字帖吗?谁说的你花了钱就可以买到一手好字?别给我丢人,看人家孩子的作业,你那叫作业吗?请问,这种情况下,孩子怎么可以写好字呢?

除了动机心态方面的问题,下面我想要分享的是我在评阅孩子们的作文时,一些经验心得。

首先,我们孩子的作文,不像我们成年人发出来的朋友圈。我们孩子的作品极其缺乏写作对象的回应和肯定。我们语文老师很多时候就像批阅奏章一样,在孩子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上写个日期、打个等级了事,这肯定是不适合的。没错,我们的确公务繁忙,但我们蒙召做语文老师不就是为这个吗?另外,很多孩子的作业,是需要老师以外更丰富的读者受众来回应的。孩子的同学,孩子自己的朋友圈,孩子的家长、亲戚,不一定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剧本都要让所有认识的人都知道,但是我们要传递的意思是,孩子们你们写的东西,是有人读的,而且会认真读。甚至会给你非常棒的回应。连路易斯、托尔金这样的大作家,都需要孩子们的来信鼓励,并且认真回复孩子们的问题,我们这些做老师的、做父母的,难道就不可以再多陪孩子走一里路,让孩子的写作形成一个有意味的闭环,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创作的深沉乐趣吗?


其次,在我的课堂上,根据我的观察,那些写字比较差劲的孩子,一眼看上去不怎么引起我们注意的文章,很有可能是沙粒中的珍珠,是乌云中闪耀的星辰。有些孩子,你必须承认,天分太高,他的想象力、对事物的描写能力,对人心的直观感知,极有可能在老师的水平之上。正因为他们才思过于敏捷,他们的笔必须要快速记下脑海中的影像和对话,他们有身临其境的能力,有捕捉梦幻的能力,写作对他们不是太难,而是如何比之于书的问题。这样的孩子还真不在少数。

我在教小学的时候,有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子,只因为和前面语文老师有一个约定,答应老师在五年级毕业(IB教育中,pyp项目,也就是小学阶段采用的是五年制,学生毕业时会有一次大型的毕业成果展。)时写出一本10万的小说。这个孩子每周都会把她的作文本交上来,我看到她更新的速度,已经不能用迅雷来形容了,她那个时候其实有很多其他的功课要完成,但就是出自一颗爱写作的心,她在老师和家人的陪伴和支持下,顺利的在五年级毕业时出版了一本小说《鹿游记》。

当然,不是每一个五年级孩子都能出一本书,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具备这样的写作才气或者是条件。但我们首先要承认,我们的判断力,我们的经验,往往是不可靠的。因此,面对一篇错字连篇的文章,我鼓励老师们不妨先忽略这些技术性的问题,关注实质。要看到孩子身上难以限量的文字表达能力。

也许,你已经从心底里认定,我的学生、我的孩子根本就不是写作的料,他哪有那种坐得住的生命?你这样说,这样否定你的孩子,你得到了什么呢?无非是得到了更深的自我怀疑:怀疑自己怎么会这么失败。但其实,当你否定批评孩子的写作或者任何不如人意的地方时,你心里是有期待的。关键是你的期待有的时候行出来就是一种压迫的力量,很难成全孩子。

这就来到了第三点。我们一定要身体力行。以前的师范培训,听一些前辈老师讲,写下水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很难相信,一个从来不摸钢琴的老师,会把我的孩子教好,不管她以前曾经获得过多么高的荣誉。对于任何艺术的教学,老师都是扮演者老鸟的角色。我们在示范的过程中,就是在培养孩子对我们的信任和尊重。你看,孩子,我不是高高在上指点你如何飞,我先把你背在我的背上,用天空的广阔教你如何飞。我要点燃你对飞翔的渴望,我相信你可以飞得比我好,但是现在,你要跟我学,来,跟我学,一二……

老师的身份,家长的身份,在孩子写好一篇文章,写出一手好字的过程,扮演者激励者、供应者、教练员、陪练员的多重身份。我很感恩,在我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我有一位从来不督促我写作业的父母,他们无言的教导胜于隔壁邻居对待自己孩子的千言万语。

我回想我的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如何背上背着妹妹,前面抱着我,哥哥拉着她的衣襟,从外婆家翻山越岭走夜路的场景。我记得她讲过的每一个故事,我听得神奇,觉得我的妈妈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会讲故事的妈妈。

记得有一年,我跟着她去石灰厂要账。厂长家有两个孩子,夏夜的农村,碰上无风的天气,格外令人烦躁。妈妈指给我看,这家的儿子手里拿着一把蒲扇,在给躺在院子里的妹妹扇风。妈妈什么也没说,就给我指示了一下,你看。我从此就明白了什么叫彼此相爱,成为哥哥意味着什么。

写作不难,写出一手好字也不难,难的是,我们的委身。很多时候,我们表现出来的强大,其实非常软弱,而我们总是刻意掩盖我们的软弱,以为我们的短板会成为孩子生命中的障碍。但我们忽略了,上帝就是用我们最不济事的一面,让万事互相效力,使爱他的人得益处。当我们因着依靠神而得到益处和快乐,我们的神就得到了最大的荣耀。

我当然可以推测得到,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你说话太绕了,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回答别人的问题。请原谅,我的写作方式冒犯了你平时的阅读习惯。作为一个有限的写作者,我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期待,如果这篇文章恰好对于你有帮助,那一定不是我的功劳。

写到这儿,我的思路也比较清晰了。碰上孩子的问题,我会先从自身的问题入手,然后再考虑孩子。再考虑孩子的具体问题,比如写作上的毛病时,也是先人后事。人对了,事情也就对了一大半。再接着,就是要真正的面对这个问题,要避免问题一过脑子,就认为已经解决了,那不是神的心意。

别的我就不再展开,以免这篇文章过于啰嗦。我们要考虑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关系。孩子写作上语句不通、读起来费劲,很可能与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层次有关系。

如果你的孩子阅读之追求速度,追求数量,停留在“我读完了”的水平,那就需要调整他的阅读胃口,训练他离开阅读的基础层次,往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层次迈进。要注重口头的交流,要输入和输出并重。

相信孩子阅读写作上遇到的问题,最终都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契机!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