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三八了,这次我们上个硬菜!
以往都是我们的编辑大黄蜂采访别人家的故事,
今天来个换位,请她讲述自己家的故事。
“知不知道你给人的感觉像哪个国家?草鲜(方言)!叫人无法评价……”
“能承认自己不是什么好东西,说明你还没有丧尽天良……”
“你的眼睛长得倒是比我大,看着也比我亮,有什么用?只能看到脚前两扎以内的地方……”
一直在用文字转述记录别人的故事,没想到有一天会轮到自己讲述自家的经历。回首过往,我们一家走过的苦辣酸甜、千般滋味、愁肠百结的日子,真像我每天记录的“狠人”语录,那些看起来咬牙切齿的字句,细品之后活像段子,干脆就用段子夫妻称呼我们夫妻二人,这称号,我只敢用在现在,因为前些年,我们曾经从童话变成了苦逼。
我和老公的恋爱、婚姻应该是网络时代的第一波副产品,老公比我大四岁,我们同为七位数QQ号的拥有者,也是当年Chinaren社区的常客。2003年,大学毕业的我赶上了非典被困在北京,实习被迫中断,想留在帝都的想法在家人的操作下落空了,非典“解禁”后我就被发配到了青岛。
那时候,和我八十杆子都打不着的老公,已经在青岛大学门口附近的一个公司工作了整整四年。家人只帮我把档案户口落在青岛,工作的事情完全需要我自己,我学习的专业是社会工作,是一个大冷门的专业,来到青岛后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外语培训学校的内勤。身边的同事们绝大多数是土著,他们对待我这个初来乍到、带点卷舌音普通话的老巴子(方言:外乡人、乡巴佬)很热心,我们相约下班逛街、休息日畅游山海,同事们还把我拉进了本地很火爆的聊天室。
我和老公就是在新浪聊天室中“勾搭”上的,其实谈不上“勾搭”,我们并肩作战怼人,每天中午午饭后的一个小时和对方拉锯,引经据典言辞激烈,差不多对抗了四五个月,结果“怼观”一致的我俩成为了QQ好友,我们私聊得很融洽。在我们网络沟通期间,我换了工作进入了一个基金会,因为单位的性质,我经常会负责接受国外捐助的事宜,而当时从事国际贸易的老公给了我不少指导,我一直叫他“吴哥哥”。
我是看起来胆大包天,其实如履薄冰的人。父亲早逝,我一直在外求学,大学期间半工半读,恋爱都没有时间谈,自我保护意识强。我换工作的事情是在离开原单位一个月后才不经意间向老公透露的,网线对面的他一连打过来一串“?!”——我们居然在同一座大厦里搭乘着同一部双层电梯上下楼过很多天。一个一直流浪远方被家人安排到青岛工作,另一个从出生除了旅游从未离开青岛,我们选择了奔现。
即使我们有共同语言、也相互看对眼,但我们从决定在一起到真正在一起,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步入婚姻又用了一年半,生下儿子,又过了三年。甜蜜恋爱和新婚燕儿加起来的六年,“吴哥哥”待我如父如兄,教我学习、陪我加班,极大弥补疗愈了我早年丧父、流离失所的缺憾创伤,加上彼此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初恋,我们之间的感情日久弥坚,总有说不完的话和火花碰撞的时候,尽管步入婚姻的过程中有家庭的反对,也曾遇到很大的经济危机,但每一步都走得毅然决然。
大家都明白,恋爱、结婚五六年还能你侬我侬,肯定不只有情感,我是老公心里的波妞,他是我眼里的宗介。我想,彼时也应该不止我一个人觉得,这辈子在婚恋、家庭上有望圆满了。特别是后来老公如愿跳槽,进入了一家业内龙头企业,我们如愿的有了孩子——那是老公在外地集训期间,他唯一的一次探亲假中我们唯一一次的滚床单,就在农历八月十五,而一个月后他签订长期合同,我发现了大卫试纸上明显的两条线。
孩子的名字早就准备好了,无论男女,名字都叫吴刘卅,五六三十,颠扑不破。我这个从小被重男轻女观念灌输、没了爹、娘不爱的苦瓜,恍惚觉得生活走进了童话。
我的整个孕期都没有孕吐等其他反应,不臃肿不便秘,呼朋唤友,过得自在逍遥。老公一半的工作时间在隔壁城市的工厂,我妈提前退休来到青岛照顾我的生活,从怀孕到临盆的前一天,我都没让老公陪我孕检。没想到在生孩子的时候却“翻了车”,预产期提前了三周,顺产过程中胎儿出现缺氧的情况变成了剖宫产,让医生意外的是出现了在几十次孕产检都没有发现的脐带扭转,更让我们意外的是眉清目秀、哭声嘹亮的儿子体重不足五斤,还有脚踝的外翻。
我和孩子都在住院,不知是母婴血型不合,还是儿子在胎儿期因为脐带的问题营养不良导致,新生儿黄疸来势汹汹被报病危。于是,一个初产妇在五楼,儿子在三楼儿科的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老公跑上跑下,里里外外的为我们操劳。我们住院的两周,老公成为了市立医院的新爸爸模范:孩子出生没看一眼就交给老人、推老婆出产房的,是他;儿子隔离在儿童ICU,只要老婆睡了就赶到儿科外边巴巴朝里瞅,直到感动值班医生忍不住把孩子抱出来给爸爸看一眼的,是他;得知外地骨科专家来到青岛,熬夜等着医生下手术台,抓着医生的手询问孩子以后治疗方案和预后的,也是他。
儿子报户口之前,他和我商量,孩子的名字能否换成“睿康”。当然好,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又聪明又健康。儿子出院了,体重增加得还不错,但是特别难带,每天仅大便就十多次,不停地哭;整日整夜需要抱在怀里,放下就醒。
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我们谁也不是谁的天使。当生活混入屎尿屁的疲累,无可避免地掺杂你妈、我妈的琐碎,搅进你只管上班挣钱回来就会说孩子闹、我一天到晚喂奶、抚触、哄抱、睡不着的怨愤中,彼此的感情一落千丈。强势的婆婆动不动就“指点江山”呵斥我妈和我带孩子太糟糕,心细的老公下班回来就提同事家的孩子几个月如何我应该如何,我们家的闷气和争吵成为了家常便饭,我妈受了委屈只能回老家,而我气得经常回奶。
最严重的一次,老公喝了酒拿着拖鞋砸在正在喂孩子的我的后背,我发了疯把孩子放在床上就狠狠地咬了他,披头散发呜呜哭着跑到海边待了好几个小时,回家的时候,一贯难入睡的儿子,已经饿着肚子,在醉歪歪的老公的怀里睡着了,儿子已经被老公喝的酒和流下的泪,熏睡了,难得的一觉到天亮。
“孩子,你快点长大就好了”,那时候的我经常这么说、这么盼着,没想到后面好长的一段时间,我更希望时光定格在不那么痛快的一年。即便那一年,我们的吵闹不断。
不看人、不说话、不会走路,儿子一岁,基本被确诊了。在医生的再三要求下,老公和我一起去的医院,知名医院、经验丰富的儿保专家的诊断言之凿凿:这个孩子根本不是胎儿窘迫、新生儿缺氧的问题,是典型的自闭症,终生难以治愈,可能一辈子都需要在特殊幼儿园和学校。当头一棒,把我打得几近昏厥。抱着儿子离开医院的时候,老公说:没关系,我们砸锅卖铁都给孩子治,我就不信孩子是自闭症。
挑战才刚刚开始。
我们带着儿子辗转更多的医院、看更多的医生,同时了解的情况更多,儿子的注意力非常差、肌张力很低、非常明显的先天过敏体质、脑白质看上去偏少……医院、康复机构、口腔老师、推拿按摩,我们在儿子十三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了这样的奔波。因为不认命,我辞职了,我妈成为了我家的长工。至于孩子的爷爷奶奶,只有两个字,呵呵。
直到现在,多年的专业修炼和个人成长加上对很多家庭的了解,我能理解公婆当年的做法和选择,但依然无法说服自己忘记和原谅。那段日子,是我们家的黑暗时光。
老公不知所措地去公婆那里诉说孩子的情况,他应该是去寻求安慰和力量的、与老人们商量下一步的打算,没想到老两口都成了铁面包公。一个忿忿地说:我早就看着孩子有病,反正不是我带成这样的;一个悠悠地叹气:你们爱上哪儿给孩子看去哪儿看,我们没钱——如假包换的亲爷爷亲奶奶,口口声声说为了我们卖了自家房子、住进我们出租房的公公婆婆,然而在看到孩子病历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有条件的一刀两断:房子,必须留给他们养老;孙子,他们都六十多了自身难保无法兼顾,让我们自求多福。无比现实与自私的决定,我至今为老两口的“同仇敌忾”和“面对现实”的果敢,充满了敬畏。
老公,一个大男人哭着向我诉说,好像他突然没有了爸妈,只能和我相依为命。那之后的近一年,我们再没见过公婆,之前两天看不见孩子,他们就致电我们,想让我们抱孩子给他们看的期盼,成了见到我们的邻居都不敢打招呼的躲闪,大概有这样一个不一样的孙子,还不如没有更有颜面。
彼时,我的弟弟刚上大学,寡母那点微薄的退休金在经济上自然无法顾及我们,我每天带着孩子奔走在医院机构,母亲尽心尽力地做着后勤,偶尔能帮我带孩子让我补觉。在儿子三岁之前,我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儿子经常半夜一两点就醒了,玩到天亮而且白天如何哄也不午睡。
我们的住房贷款还未还清,原本出租房的房租还可以补贴,但公婆住着也只能自己想法各种硬撑,日子经常捉襟见肘,最难的时候交不上儿子的康复费,连订婚时的金戒指都卖了。患难见真情,公婆从此在心理距离上与我们山海相隔,反观我妈对我们家的付出,依然全心全意。
那段时间,我和老公的感情稍微有点回温,没吃过苦的他为了增加收入经常主动申请外地出差或到工厂加班,当他下班回来的时候也会逗儿子和帮我妈做饭。“你大儿子好像有点懂事儿了”,这是我妈对老公的评价,在她眼里,女婿就是我的大儿子,在我们订婚的那天,婆婆还说老公“在家什么都没做过,连水都不会烧、面条也不会下”,而在我生孩子之前,他的确没下厨做过饭,除了内衣裤自己洗,其他家务也基本不需要他。
儿子在以琳康复了四年,前一年半,我们上全天,后来是半天幼儿园半天居家训练、回以琳加课。经济的不允许是我做这样选择的最大原因,我们不得已把婚房出租,甚至在老公换公司的半年时间里,申请了低保。
随着儿子的进步,他开始磕磕巴巴地说话、也慢慢地开始小跑,我们家出现了欢声笑语。但好景不长,老公所在的部门,全部要迁移到北京和外省,面对儿子的这种情况,他只能选择换到私企做小中层。看看曾一起入职的同事从此天高地阔的发展,为了孩子、为了家,他不得不委曲求全到了一家二流企业,从此无论薪水还是空间都无法再与他人并驾齐驱,看起来特别落寞。
我已经全职在家近五年,一个孩子就把我折腾得昏天暗地、团团转,根本无法顾及老公的心情。儿子属于看起来很听话,可教起来却反应很慢,我主要负责儿子的幼儿园和康复事宜,老公负责放学后的算术教学,采办洗扫等家务活全由我妈包揽了。
那段时间,老公回家在小黑板前教导儿子半小时,然后回到卧室,他不让我们进入卧室,嫌吵嫌乱;只要有出差的机会,他就会去,缅甸越南,穷山恶水他都不怕,他想着能多挣点差旅费,一个男人最好的年纪,从工作到孩子都希望渺茫,在公司又是外来户,一个人养家一个人承担工作压力,他很少生病我已经很感恩了。
幸好儿子的睡眠好了一些,我的身体透支严重,疯狂补觉,我经常半夜听到他的手机播放器在响,陪伴他的有时候是单田芳、很多时候是郭德纲,很奇怪他怎么能听到那么多段子忍住不出声,后来他说,那时他天天腰背疼,经常半夜一两点醒过来再也无法入睡,比较典型的抑郁症状。
儿子能力弱,根本无法正常入学,因此办理了两年的缓读。上小学前的两年,儿子幼儿园毕业、无处可去,只能在几十里外的教会学校就读,弟妹怀孕我妈前去照顾,只能由我操持生活的苦日子开始了。
老公一年有四五个月不在家,累、烦,让我出现了明显的抑郁情况,我开始自救。通过学习心理咨询,我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书,当我需要实习转行时,我不得不向婆婆求助,让她偶尔帮忙照看儿子,新仇旧恨,矛盾又开始了。山高路远,为了生活宽裕些老公无法回家,条件有限,我为了儿子使出浑身解数折腾。有一次,老公出长差回来,我听到婆婆扭曲了事实的向他告状,我被挖苦得差点就跳楼。
前几年,老公当惯了甩手掌柜,我大概觉得太辛苦了,经常会对他说出一些不顾孩子只知道出去、也拿不回钱之类的言论,本是事实,但在他听来却是各种阴阳怪气、煽风点火。
和不是谱系就是人格障碍的一家人生活,如果不是为了孩子,我真是一天都不能继续,这是我最真实的体会。我想走出去,不然这日子真过不下去,于是我拼命地学习,学习的时候,成长好像也渗透在那些瞬间。
经历了不少辗转,儿子磕磕绊绊进入了划片的小学,我也稀里糊涂有了自己的工作,而且不影响陪读。大概是因为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相对更结构化的学校生活,还有对儿子包容接纳的宽松气氛,也因为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我重新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些许价值感,也可能是我觉得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对他的期待和能力越来越匹配,我们全家的氛围都好了很多,争执少了、合作多了,计较少了、商量多了。
家里的分工更加明确,老公比之前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家务,也不再想方设法去赚外快,而是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主要是学习方面。不得不说当年的学霸,还是有方法的,即使没有像我一样进行过系统的课题分解训练,凭着在以琳陪读时偶尔的观摩,观察我带儿子的点滴,也能把小学数学教得小有成绩。但是有一点不好,老公的脾气完全继承了婆婆,非常急,话又冲又快,手也管不住,在儿子三四年级的时候,数学难度增加后,他动不动就打骂儿子。
他对儿子的课业态度和教育观念,是我们发生冲突的最大因素。我并不认同他的观念,长期陪伴儿子、多次和圈内不同家长交流的我,深刻地认识到儿子的能力跟不上班里的普通孩子,更重要的是他一直被拖着、拉着拔高,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动机,连可怜的自信都被老公管不住的巴掌打骂殆尽。
我们一度又进入五天一大吵、三天一小闹的阶段,儿子跟着一惊一乍,疫情期间天天关在家里的三个人,终于发生了大事。前年的时候,乖顺温和的儿子出现了非常严重的行为问题,哭闹、害怕所有尖锐的东西、打头、喊叫,典型的焦虑和退行反应,我们带儿子去看了心理科医生,用了半年的精神科药物,才有所缓解。后患依然在无穷呈现,直到现在,儿子上课不鼓励都不抬头看黑板,在家写点东西遇到某些曾经的题目或场景还会断片儿。
在这期间,我和老公对骂过、撕扯过,结婚证被四分五裂过、离婚协议也出现了,很多不堪的画面,但最终还是没有分开。我依然觉得,这是一种必然,老公在慢慢地履行一个星儿父亲该有的职责,我在悄悄褪去全包办的星妈和妻子的角色。而这些调整和改变,是一点一滴,从量变到质变的发生。
现在的我们已经走出了调整的混乱期,我们三口之家的生活,特别独立且相对协调。对儿子未来的规划、对工作的布局和家庭未来的发展,都有了明确的方向:以儿子的能力和我们的年龄,最好的方向就是能在大环境中融合,我们尽可能教导儿子的认知,在居家环境里全力教导儿子的自理和独处,让儿子遵守规矩、稳住情绪,以后可以进入庇护性就业环境和考虑双养。
及时的调整后,正在青春期的儿子现在的情况比较稳定,不再对他施加学业的压力后,儿子的观察模仿能力和跟随动机反而在增长。以后还会有很多的压力,也会出现大大小小的失望,我想,儿子经过十二年的成长,后面的二十甚至几十年肯定比现在要强,因为我和老公也在成长。
这么多年来,我和老公争吵不断,但有好多次当我们打完、骂完后,我们抱头痛哭,我们是爹不疼、娘不爱、孩子没有未来的苦逼两口子。估计太多听过我牢骚的人,都以为我们的婚姻要结束了,或者早就变成了为了孩子被迫在一起的假面夫妻。可是让我们坚持、熬过来,决定走下去的信心,还真不全是儿子而是段子,从分享的段子到沟通的段子,从生活的段子到床上的段子,从针尖麦芒相互“吹捧”的原创段子到耳鬓厮磨相互“侍奉”的现场版黄段子。
现实生活确实不容易,两个人各有各的努力,也各有各的委屈和怨气,面对儿子的这种情况,无论有没有老人帮忙,我们共同承担了很多。
之前的几年,老公冲在工作一线,而我生活的全部只有儿子,精力被占用得恨不能连母亲生病都不管,根本不知道老公的痛楚,对他各种愤懑和埋怨:别人家的爸爸怎样,别人家的奶奶如何,我的命运苦成怎样、付出怎样……
老公从小便是独子娇儿,如何知道生养孩子的繁琐和艰难,他一门心思想着挣钱,公婆的表现也让他觉得很为难:我都这么拼了,你这个枕边人怎么还看不懂、还要和我对着干?
如果不是吵完之后,哭够了,搂在一起睡过,重温那些年曾经的美好,我们都不知道两人之间还有情感。床头打架床尾和,老祖宗的话诚不欺我。
之后的几年,老公大概也受郭德纲段子的影响,走出了抑郁,经常潜移默化地把对我的懒散、邋遢、不求上进等不满都碎碎念的说出来:“我不是大家闺秀也不是贵公子的丫鬟,把你的衣服书籍好好整理,做袭人就行,别动不动就搞晴雯撕扇,哥养不起你……”,“现在的工作不是不允许休闲,你见过哪个心理咨询师穿破洞牛仔裤、背后还画个虎头的?”,“你就是《农夫和蛇》里面的蛇、《东郭先生和狼》里面的狼、《渔夫和金鱼》里面的老太婆,又没良心、还虚伪、还贪心!”
和之前一样的话,通过这样油腔滑调、又不无道理的方式表达,让我觉得有意思又入耳,和这么有才气又淘气的他,再争执下去都不好意思。
而我在方老师“五装一撒”婚恋方针的指导和圈内很多优秀妻子的带领下,也逐渐放下所谓的面子、所谓的高不可攀,接住老公的抱怨变成梗儿与他调侃,当他说自己学富五车时,我赶紧补充到:老爷,您还才比子建貌胜潘安,不然怎么能把万一挑一的我娶回家;当他又开始说我没有家务能力、做什么事都不求甚解还奇丑无比的时候,我马上怼到:要不看你事无巨细啥都能担起的能力,就你这海拔还嫁给你?大郎,我配你绰绰有余……
反正我们用段子各种怼,怼着怼着我们就笑了,不知道老公心里怎么想的,我的心思总是转了一圈又一圈,把能认识的男生在脑海里扒拉了一遍又一遍:能找到老公这个有趣的玩意儿也不容易,还有一个ASD加持,这辈子就凑合睡下去吧。
多说一句,我个人推测可能很多姐妹会像我和我接的不少女性来访一样,因为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影响,自尊水平和自我价值感并不高,加上孩子的情况,很容易陷入“外强中干”的怪圈。外表似乎是一个无坚不摧的能干妈妈,其实内心很渴望被疼惜和认同,特别是家里人、另一半的肯定和欣赏;常常会一边全力承担即使把自己累瘫,一边各种埋怨被家里厌烦嫌弃甚至疏远,这是极其不划算的。
我们要照顾好自己,从外到里,如果有时间和能力,像我一样的全职主妇也可以找一份兼职或全职工作,证明自己的能力,最好能有一技之长,给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增加实力和底气,即便没有机会,也要绽放我们自己的魅力,要有自信。尝试把眼光投向孩子之外、家外、时间外,走出去,成为更好的自己。
养娃的同时,创造条件,调整自己,尽量和另一半说到一起、住到一起、睡到一起,共同的经历和体验才是和谐之道。同甘共苦的日子,会越走越惬意。婚姻不容易,且行且珍惜。
小编叨叨叨
嬉笑怒骂,把日子过成了段子,小编忍不住拍着大黄蜂的肩膀:你这段位真高!
相信大黄蜂和她的大郎还要一起坚定地走很多年,一起经历很多困难、挑战、和克服困难之后的快乐。
不少星妈聊天时都称另一半是“猪队友”,“过不好也离不了”的阶段也蛮挣扎的,婚姻本身无好无坏,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想明白。
三八节,愿星妈们,有相濡以沫的爱情,亦有闪闪发光的自我。
喜欢我们,就设置为星标吧
在订阅号列表一眼就能找到我们
就能及时收到我们的精彩推送了
(方法见下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以琳官网报名、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