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期的橡树书屋的书单为大家精选了七种八月份和九月份上架的新书。其中有四种是新书,三种是重印书。翻开一本好书,就像打开一扇窗户,或是结识一位益友,会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视角来打量这个世界。文字有力量,且读且珍惜。
9月14日至9月18日,本书单内图书满2本减3元,满3本减5元,满5本减10元。
《以斯拉记注释》
区应毓 上海三联书店 2021.09
↑ 扫码购买
《以斯拉记》是记载公元前5世纪,在波斯帝国摧毁巴比伦帝国后,文士以斯拉带领一批犹太同胞返回应许之地,陆续完成重建耶路撒冷的工作,并督责以色列人真实悔改、过圣洁生活。本书是对《以斯拉记》内容和历史背景的详细介绍和注解。
区应毓博士曾获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生物化学系理学士、美国达拉斯神学院神学博士和哲学博士。区博士曾任城北华人宣道会、美国达拉斯中华基督徒恩友堂主任牧师和菲律宾圣经神学院院长;现任加拿大华人神学院院长、多伦多城北华人基督教会顾问牧师、国际教育协会主任,以及恩霖中华国际协会会长。
《新约导论》
卡森、穆尔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7.07
↑ 扫码购买
由福音派学者D.A.卡森博士和道格拉斯· J.穆尔博士合作撰写的《新约导论》,是新约学术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除了基本的导论议题外,本书对新约各书卷的作者、日期、来源、主旨、写作对象等历史问题做了深入研究,并且给出了新约文献的大纲以及背后的理据。
作者还为广大研究新约的读者提供了每卷书的研究近况,并点出了每卷新约文献对正典的神学贡献。在相关议题的处理上,作者保证了学术性与客观的立场,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每个希望认真研究新约的人不能错过的经典导论。
D.A.卡森(D.A.Carson),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三一福音神学院新约教授。卡森教授著有《约翰福音注释》、《再思解经错谬》等广受读者欢迎的作品。
道格拉斯·J.穆尔(Douglas J.Moo),英国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哲学博士,现任美国三一福音神学院新约教授。著有多本圣经注释书。
《安息日的真谛》
赫舍尔 上海三联书店 2013.08
↑ 扫码购买
《安息日的真谛》是20世纪谈安息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赫舍尔以优美、热切、满怀对上帝所造万物的爱,所写下的《安息日的真谛》一书,在出版之后,就被推崇为是犹太信仰的经典作品,帮助数以千计的读者在现代生活追寻生命的意义。
赫舍尔在这本简短而深邃的小书里,默想第七日的意义,引入一个带来巨大影响的观念:一种不是呈现在空间中、而是呈现在时间中的“圣洁的建筑学”。他主张,犹太教是个时间的宗教,犹太教所揭橥之生命意义,无法在空间及充斥于空间的物质中获得,只能在时间及弥漫于时间的永恒中领受,因此“安息日就是我们的大会堂”。
作者赫舍尔(Abraham Joshua Heschel,1907~72)是波兰出生的美国犹太拉比,二次大战时在纳粹德国失去母亲与姊妹,流亡至美国后,在美国犹太神学院(JewishTheological Seminary ofAmerica)担任神秘主义与伦理学教授。他集学者、作家、行动家与神学家等多种身份于一身,一生追寻真正的自由与信仰,也是作品广受基督徒阅读的犹太神学家之一。
《大学的历史》
克里斯托夫·夏尔勒、雅克·韦尔热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07
↑ 扫码购买
13 世纪初,大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在意大利、法国和英国诞生的?从 16 世纪开始,欧洲的这种教育模式如何传播到整个世界?自 18 世纪始,大学经历了哪些主要变革?1945 年以来大学的普及化为“知识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 又涌现出哪些新的困境?
《大学的历史:从12世纪到21世纪》一书从文化、宗教、社会和政治的角度分析了全球各国的高等教育在各个时期发生的变革,展现了数百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和知识传播模式的演进,为反思当下大学教育提供了一个具备历史纵深的谱系。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世界高等教育史,也可看作一部社会、文化和思想发展史。
克里斯托夫·夏尔勒 (Christophe Charle),巴黎一大和巴黎高师教授,社会史、文化史、19 到 20 世纪欧洲比较研究专家,也是现代性历史研究专家, 著有《19 世纪法国社会史》《19 世纪欧洲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诞生(1880—1900)》。
雅克·韦尔热 (Jacques Verger),法国中世纪大学研究领域著名学者,著有《12 世纪文艺复兴》《中世纪晚期欧洲的知识分子》《13 世纪大学的发展》《中世纪的大学》等。
《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
菲利普·内莫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08
↑ 扫码购买
《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是政治思想基础读本,兼具可读性与逻辑性,与《现当代政治思想史》合而为“政治观念史教程”,是法国各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经典教学用书。
这本书篇幅虽大却亲近好读,作者内莫不满足于陈列一个个思想家,而是让鲜活个体身处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让读者亲历古希腊、古罗马与中世纪的思想现场,感受观念创生的激奋与彷徨,历史嬗变的犹疑与果决。藏往知来,本书为我们理解现时代的超级大国政治提供了框架性的知识背景。
《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共分为“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三部分。
第一部分围绕古希腊民主与城邦的衰落,探究古希腊政治历史的潜在线索,详尽地阐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色诺芬、伊索克拉底、德谟斯提尼等古希腊思想家的生平、作品、各自学说中的主要论点及其架构。
第二部分首先围绕着罗马共和国的兴盛与罗马帝国的崛起,线条鲜明地勾勒了整部罗马人的历史。在向读者论述罗马历史的同时,着重介绍了罗马法的各项重要内容,包括其起源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诉讼程式,以及罗马公法和私法的各项内容。
第三部分首先详尽地论述了居住于古代近东地区的希伯来人的历史,以及包含在他们的古代经典中的政治思想。作者认为希伯来人的古代经典中的政治思想迥异于古代希腊、罗马人的政治思想,由于经历了中世纪,来自“耶路撒冷”的新的道德因素与来自雅典和罗马的公民遗产终于真正融合在一起;于是欧洲致力于科学及社会进步的现代才有可能取得长足进步。
菲利普·内莫(Philippe Nemo,1949-),法国当代知名哲学、政治学教授,毕业于法国圣克鲁高师(Ecole Normale Superieure de Saint-Cloud),先后任教于图尔大学(Universi te de Tours)和奥吉斯特•孔德学院(Institut Auguste Comte),现为巴黎高等商学院-欧洲管理学院(ESCP-EAP)的教授。
《帝国潜流》
张先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07
↑ 扫码购买
如本书副标题“清代前期的天主教、底层秩序与生活世界”所示,作者在书中力求通过具体而微的个案,从细节处揭示清代前期天主教的本土化与底层社会的普遍联系过程。
明代中期重新传入的天主教,由于与早期全球化紧密联系,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与佛教、道教不同的文化意义。不仅展现了中国卷入世界体系的特点,而且反映了中国社会应对全球化与西方文明的早期方式。本书尝试从历史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中西档案文献,对清代前期中国天主教信仰世界进行深度考察,涉及历史记忆、民族主义、社会网络、性别意识、书籍传播、时间文化、医疗仪式、空间改易等主题。
张先清,历史学博士,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系系主任、特聘教授,教育部民族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中国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地带的族群、社会与文化、海洋人类学,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东南族群关系与社会文化,著有《滨海而居:中国东南的水上世界》《跨文化接触:基督教与近代中西对话》《小历史: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相遇》《官府、宗族与天主教:17~19世纪福安乡村教会的历史叙事》《太姥石刻文书》。
《不同寻常的礼貌》
毛瑞祺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3.04
↑ 扫码购买
本书的副标题“基督徒怎样在失礼的世界中保持文明礼貌”点出了作者的主要关切。这个世界充斥着针锋相对的争执甚至仇视,很少有人像毛瑞祺这样广泛而贴切地探讨以礼相待的问题。不过他承认,在坚守信念的同时充分尊重哪怕是恶意的反对者,是很不容易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我们可以既信实又有礼貌吗?文明礼貌为什么重要?文明地说话有何重要性?文明的态度又为何重要?文明礼貌有什么限度?多元主义有什么益处?文明礼貌与末世有何关系?等等
毛瑞祺(Richard J.Mouw),美国加州富勒神学院院长,基督教哲学教授。著作有《锯末之味》(The Smell of Sawdust)、《他闪耀在一切美好中》(He Shines in All That’s Fair)、《拉斯维加斯机场中的加尔文主义》(Calvinism in the Las Vegas Airport) 和《在汉堡店祈祷》(Praying at Burger Ki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