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9 9 月, 2024
spot_img

梦碎的憋屈:从唐诗中看人的乌托邦

历史和现实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为何苏俄和中国大陆有社会主义制度?

 爱思考的朋友,不妨想想,造成今日之中国,究竟和过去有什么关系呢?

 暂不能完全回答这个问题,但尝试从唐这个文化剖面加以解析,希望与喜欢唐诗、教唐诗、学唐诗的朋友一起思考。

 

一、乌托邦的梦碎

 

     我们这代人,70后,转眼之间已经是中年了,到了“他向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的时候,你敢说少年时候,没有乌托邦的梦想吗?

 乌托邦(Utopia)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为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翻译的人真是学贯中西:“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百度百科)!这个名词也来自英国一个作家莫尔的书《乌托邦》

  并非老外有这样的梦想,我们中国人一样有,叫“大同”(山西省有一个地名也叫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杜甫是一代儒臣,就是渴望有这么一个圣明的社会,而不是他面对的安史之乱,所以他特别地关注能成就大事的诸葛亮:

功盖三分国,

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

    杜甫是一个穷也要兼善天下,富更要兼善天下的人。他的笔下从来没有“独善其身”的想法,从我个人内心来说,我最尊重的唐朝诗人,就是杜甫,家里特别藏着他的传记。

 我不清楚是自己多大开始读到这些文字,每次读的时候,都是热血沸腾,让我们充满理想主义的豪情壮志,遗憾的是:现实中找不到出路。

 直到那个大胡子的犹太人用反逻辑的“辩证法”和物质崇拜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构建的“科学理论”证明:可行的。

 我就相信了。

 直到三十多岁,碰得头破血流,我才认识到人性是全然败坏的:

因我们已经证明,犹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恶之下。就如经上所记,

 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

 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

 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他们用舌头弄诡诈。嘴唇里有虺蛇的毒气。

 满口是咒骂苦毒。

 杀人流血他们的脚飞跑。

——罗 3:9-15

人世间是不可能有理想(完美)的社会,人类要在地上建立一个理想(完美)的国家,如同拔着自己的头发跳到云端。什么树结什么果子,一群充满罪性的人,怎么可能建立没有罪恶的理想社会呢?

人的社会选择,应该避免最不烂,而不是追求最好(理想)国家或社会!唯一的积极也只是,改进,变得好一些,这叫“务实”。

 

二、唐诗里的乌托邦

1、高骈的除恶

     高骈(pián)821年—887),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

    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高骈早年在禁军任职。一天,高骈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飞,说:“我如能发迹,便能射中。”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自此称他为“落雕侍御”。

    他有一个伟大的梦想: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奇。

——高骈《对雪》

    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越南),破蛮兵20余万。注意,他不是只做梦,不做事的人。

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省书记兼军区司令)。期间正值黄巢造反,高骈多次重创造反军!

就这么一个牛人! 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总司令)。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

高骈深知个人的力量有限,晚年昏庸,信神仙之术,重用术士吕用之、张守一等人,付以军政大权,并随意谗间毁谤手下人,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duó)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

    高骈一生想除恶,没有想过人自己本身就是恶,毕师铎等辈就是如此为自己“除恶”的。

 

2、王维的圣代梦碎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皇帝助理)、监察御史(检察院院长)、河西节度使判官(省纪委书记)。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组织部副部长)等职务。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正四品下。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应是部级干部)。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他相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王维:《送綦毋qí wú潜落第还乡》 )

   但事与愿违,政局变化无常,让多才多艺的王维,自己也是从鬼门关走过,几起几落之后,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了。

   他希望人间真有一个桃花源: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桃源行

 

在这个桃花源里,为他提供自由修行的居士(民间佛教徒)生活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

 

 

 

4、岑参也信圣代

    岑参((cén shēn,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掌军防烽驿门禁田猎仪仗等事)。

岑参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天宝三载(744年),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及第前曾作《感旧赋》,叙述家世沦替和个人坎坷。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游,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

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托词。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说:“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十三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问放羊娃。放羊娃说:“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可以造就造就。于是,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的名字原来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鹘”。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培养了许多翻译。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

岑参希望有一个“圣明”的理想社会出现: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然而,安史乱起,岑参东归勤王,杜甫等推荐他为右补阙。由于“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杜确《岑嘉州诗集序》),乾元二年(759年)改任起居舍人。不满一月,贬谪虢州长史。后又任太子中允、虞部、库部郎中,出为嘉州刺史,因此人称“岑嘉州”。

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客死成都舍,享年56岁。

    

4、李白的梦不同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其生地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

    李白五岁,发蒙读书,没有进早教机构,更没有学双语。

    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吆喝。亦开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好剑术,喜任侠。

    李白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县内)读书。喜欢旅游,是著名的驴友,先后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李白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至渝州(今重庆市)。李白二十七岁。居于安陆寿山,与故宰相许圉师之孙女结婚,逐家于安陆(湖北孝感)。

    李白三十一岁,穷愁潦倒于长安,与长安市井之徒混在一起,初夏,离长安,三十三岁,开山田,日以耕种、读书为生活,日子稍微滋润了一些,遗憾,那时候没有作家协会养人。

    玄宗又一次狩猎,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机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赏识。他的《大猎赋》希图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走向新时代了,并在结尾处宣讲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当时崇尚道教的心情,他们是教友嘛!

后来发生了众所周知:高力士为李白脱鞋,杨国忠为李白磨墨的故事,李白持宠而骄,羞辱皇上身边的两位要人,给自己挖坑,然后被人推下去!

三年后,李白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长安。李白觉得凭借自己的才能,可以“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只是不知有多少人信,反正没有皇帝信

   李白的理想可了不起,他是道教徒,相信神仙之术,所以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 》里幻想: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所以他纵酒狂歌,寻仙学道,以至于醉入水中而死: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将进酒》

  李白的乌托邦之梦,只能说“梦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哈哈哈!

 

4、说说女人的梦想

   女人不像男人一样,有许多政治梦想,追求什么王道乐土,他们追求的家庭幸福,婚姻的成就: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这样描绘:

汉皇重色思倾国, 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 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 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 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 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 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 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 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 尽日君王看不足。

   每一个人的长相是上天决定的,就算是长得好看,不一定被唐明皇遇见,何况遇见了,又怎么避免马嵬坡事件——不被吊死呢?

   那么打一个折扣吧,不做皇上的老婆吧!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甚至短暂的爱情,都变成了奢侈,没有永久的“心有灵犀一点通”!两个人,毕竟是两个人: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只能“嗟余”感叹,让回忆来温暖自己!

 

 

5、消灭名利,真能逍遥快活?

    中国古人遇到很多人生的不幸,一般就是修道信佛,放下自己的名利追求,让自己心理平衡一些、快乐一些。

    崔颢(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唐朝的官员不喜欢他:他是一个玩弄女性,处处淫乱的人,古人说他“娶妻唯择美者,俄又弃之,凡四五娶”。

    相传李邕(唐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道德文章、名重一时)闻崔颢诗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曰“十五嫁王昌”,邕曰:“小儿无礼,不予接而去。”

原来他是这样写《王家少妇》:

  “十五嫁王昌,

盈盈入画堂。

自矜年正少,

复倚婿为郎。

舞爱前溪绿,

歌怜子夜长。

闲时斗百草,

度日不成妆。

就是这样一首写闺房乐的诗,若是碰上李银河还好,但惹恼了方正君子的李邕:觉得这个崔颢是没有品位的人。

    崔颢不觉得自己有错,但感到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路,想放下名利,修道追求神仙生活: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树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行经华阴》

 

    只是感到很失败,那种神仙生活只能听他人传闻,自己不可求,所以写下了《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总结:

   人的乌托邦或理想社会,为何会破灭呢?   

   耶和华知道人的意念是虚妄的

——诗篇94:11,和合本圣经



谢谢鼓励!

所属主题
肖遥 文以载c道
肖遥 文以载c道
以道育人,以家事主,愿祂的国强大,愿祂的义广传! 公号:文以载c道 微信号:jiduhuajiaoyu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