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介绍一下我们的寒假读书会


去年我们就办过一次线上读书会阅读讨论美国宗教社会学家罗达尼·斯达克(Rodney Stark)的《社会学家笔下的基督教史》(The Triumph of Christianity)。虽然读书会只进行了短短几期,但很多弟兄姐妹表示很有收获。


今年寒假刚开始的时候,各地疫情突然严重起来。我被困学校,就想办一个线上读书会。


那这次读什么书呢?有位弟兄对无神论问题感兴趣,就推荐美国神学家史普罗(R.C. Sproul)的两本小书《神存在吗?》与《揭秘无神论》(又名《无神论的心理学》)。


最终,确定参加的也就四个人。当然,读书会不在人多,能有收获就好。


读书会的成员每周都要完成指定的阅读内容,然后选出一个领读人,周五晚上带领大家线上讨论、分享。


我们的读书会进行得很顺利,甚至过年的时候也没停。我们用五周的时间读完了史普罗的这两本书。史普罗的书不仅是很好牧养材料,也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


就着这两本书,我们追踪康德、鲁道夫·奥托(Rudolf Otto)、萨特和安东尼·弗卢(Antony Flew)等人的思想,每一次的讨论都很热烈。


在这之后,我提议读一本纯粹哲学的著作,看看当代最前沿的分析哲学家是怎么做哲学的。


上周五,我们第六次线上读书会顺利结束。这次我们阅读讨论美国当代分析哲学家因瓦根(Peter van Inwagen)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前三章。


介绍一下我们的寒假读书会

Peter van Inwagen, Metaphysics, 4th Edition


这真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因瓦根的语言和思路极为清晰,跟着他条分缕析地进行“哲学漫步”,会体验到一种纯粹的智性快乐。


我是文科生,我听说有些理科生对解数学题有一种纯粹的乐趣。我从不觉得数学多有趣,但我对哲学思辨有一种类似的乐趣。这种乐趣是运用智力和理性所带来的,它与敬虔不冲突,基督徒不应以此为耻。


能在信主之后重拾这些乐趣,我非常感恩。更加感恩的是,在这条路上我并不孤单。


读书会的 Y 弟兄是个敏于思考的数学系研究生。他虽然是个信二代,却不满足于盲目地相信,而是试图为自己的信仰找到确实的理性根据。他很关心无神论的问题,史普罗的那两本书就是他推荐的。


Y 弟兄在本科时就认真阅读新无神论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等人的著作,详细查验论辩对手的论点。虽然他一度陷入“智性挣扎”(intellectual struggle),但那经过质疑和考验的信心,终必是健全和稳固的信心。


当然,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 Y 弟兄智性上的诚实和直面事实的勇气。我跟他有过很多思想上的交流,也经常鼓励他在护教学上多多预备。我很期待他成长为下一个约翰·伦诺克斯(John Lennox)。目前来看,这绝非一厢情愿!


介绍一下我们的寒假读书会

约翰·伦诺克斯,牛津大学数学教授,基督教护教家


另一位参与者 L 弟兄本科学物理,现在是语言学专业研究生。我跟他一个学校,平日经常见面,聊各种跨学科话题,从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到人类学、社会学,他也给我讲过量子力学(虽然我没大听懂)。


虽然 L 弟兄已经在教会中稳定成长,但他对上帝创造和圣经的可靠性仍存在怀疑。我就鼓励他积极面对这些疑问,完全不必担心理性探究会瓦解自己的信仰。我对他说:真理是驳不倒的,反倒是你越质疑和考察,它越显明是真理。


还有一位慕道友 T,他原来就是哲学专业的研究生,钟爱斯宾诺莎哲学。他几年前来过教会,但后来离开了。现在,他回到教会中,开始认真寻求。我最近每天都跟他一起线上读圣经,神的话语使他有很大的转变。


但我深知,在通往信仰的道路上必定面对理性上的障碍。对于学习的哲学的人来说尤为如此。要想进天国,哲学家既要放下自己的骄傲,也要破除智性上的拦阻。所以,我也把 T 拉进了读书会。


目前都挺好,只是 T 觉得因瓦根这种做哲学的方式太过琐碎,“我会跳过中间的步骤,直接看他的结论”。呃,对于一位欧陆哲学爱好者来说,这么说情有可原……


介绍一下我们的寒假读书会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最后,我要简单谈一下为什么要办这个读书会。可能会有质疑:基督徒难道不应该多多读圣经,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无用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西2:8)呢?


因此,我们这种尝试就显得很可疑。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我经常对教会中敬虔的弟兄姐妹说:“我们开办读书会,是在护教学上作预备,为了在世俗主义大潮中捍卫我们的信仰。”


诚然如此,但又不完全如此。如果只是为了护教,那我们的读书会就只是在积累一些护教手法和策略。这跟纯粹的求真是两码事。但我认为,上帝既然赐我们理性,我们就当以自己全部的理性来服侍祂。因为上帝让我们“尽心、尽智、尽力爱祂”(可12:33)。


而当今福音派的圈子里盛行的是情感主义、虔信主义,甚至实用主义。我们强调要以自己的心灵爱上帝,而不是以自己的理性和悟性(understanding)爱上帝。


亚里士多德曾区分了实践的生活和沉思的生活,并给后者以崇高的地位。但当今教会整体性地以实践为指向,而没有给理性思辨留有任何余地。


但如果你读古代教父的著作,他们不仅“用灵歌唱,也用悟性歌唱”(林前14:14)。比如,你会在奥古斯丁《忏悔录》的后半部分读到他对时间问题的深刻思辨。而当代出版的《忏悔录》大都删除了这部分。


“信仰寻求理解!”是时候重提这句伟大的口号了。


我已经快要博士毕业,现在的心态不一样了:现在生活的重心不再是谋求个人发展,而是为教会培养下一代的知识人才。总之是有了一种责任感。


我跟唐崇荣牧师的看法一样:上帝配得最聪明的头脑来服侍祂。所以,当我看到教会中有 Y 弟兄和 L 弟兄这样优秀的年轻人,真是由衷欣慰。


我也情愿尽力帮助和培养下一代,只是我不愿以前辈自居,我更愿成为陪伴他们一起成长的朋友。





本周我们会读一本宗教社会学的著作,罗达尼·斯达克和罗杰·芬克(Roger Finke)合著的《信仰的法则》(Acts of Faith)。


说来奇妙,在我信主过程中,这本书曾破除了我对信仰的一些理性上的障碍。我也建议哲学系的朋友们读一些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著作。


对比参照,你会发现哲学家思考的一些盲点。比如:哲学家通常会把上帝设想为某种没有位格的“终极实在”,而不是一位可交往的“活神”。


所属主题
John Wei 拔摩的海岛
John Wei 拔摩的海岛
尔识真理,真理释尔。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