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是对不可知世界和不可企及之物的永恒渴望;是对已有词语的改写和对已发现事物的再发现。
——翟永明
伊甸园
永远的
永远的伊甸园
词:爱米 曲:Danny Dong 唱:佚名
我们就这么从容地从一处流浪到一处
陌生的土地总留下我们亲切的笑容
我们总是潇洒地从一处流浪到一处
人生如一个个驿站
总不知下一个停靠站
只有永恒的太阳
总是怜爱地望着我们
我们其实不喜欢流浪
我们其实不在乎流浪
我们一群无根的种子
落到哪里就在哪里寻找大地的温暖
啦……..
我们一群无根的种子
落到哪里就在哪里寻找大地的温暖
我们就这么从容地从一处流浪到一处
陌生的土地总留下我们亲切的笑容
我们总是潇洒地从一处流浪到一处
人生如一个个驿站
总不知下一个停靠站
我们是一群迷途的羔羊
总在寻找慈爱的牧者
总在寻找丰盛的水草
我们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
执着地寻找着永远的伊甸园
啦……..
我们是亚当和夏娃的后代
执着地寻找着永远的伊甸园
永远的伊甸园
伊甸园
第002期
编者按
当诗与信仰相遇,我们仍然相信她们之间存在着某种互通共融的特质。当我们阅读但丁、埃德蒙·斯宾塞、约翰·弥尔顿、T·S·艾略特、穆旦、海德格尔,以及当代的北村、北岛、施玮。还有很多我们知道抑或不知道的,坚持福音题材格律诗词创作的主内弟兄姊妹们,以及历史上写了著名的《十架歌》的康熙帝、我们赞美诗歌中诸多的格律歌词创作者……我们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清晰地看见这道美丽轨迹。
瀑飞雅歌诗刊,将与诸多主内同道一起,为探索福音题材新旧体诗歌的创作打造全新的体验平台。以归正神学思想为指导,文化使命与福音使命并重,不建群,不自囿,站在上帝蒙召儿女应有的开放系统,以基督的心为心,用基督的眼睛看世界,面向全球华人信徒,及一切不排斥基督信仰的华人朋友,紧密结合生活,关注真实的内心体验与成长,用心灵赞美,用诚实敬拜。
【七律】牧者心桥
文/以琳
于凉薄处筑心桥,不以孤芳远世囂。
磐石为墩凭雨歇,灵灯定向任风寥。
情牵浪子迷途醉,骨瘦杆头客梦遥。
前路纵关伤与痛,圣言依诺束侬腰。
注:磐石,指基督
灵灯,指圣灵
尾联对句出自《圣经·弗》6:14“用真理当作带子束腰”
海上云
牧者心桥
若要建桥,宜选址在光明和黑暗分割处
一端是薄凉,一端是厚暖
以磐石为凭
把灵灯的光,接引到红尘
等
那个叫做浪子的人
与蔚蓝的天色亲近
远处山谷的百合
爱着峡谷此侧,每一寸险峻的时光
简评
格律诗词寄托福音情怀,一如用水墨画教堂穹顶,其难度可想而知……
就《牧者心桥》这首七言律诗而言,最出彩的是首联。
出句开宗明义,作者要建造的是一座人与上帝之间的桥梁,这座桥梁不一定建造在奢华富贵之地,而着眼于世道艰辛之乡,在人心凉薄之处,那里更需要构筑从人心抵达上帝的桥……
对句更有意思,一反孤芳自赏的中国文人传统审美,而是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俗世尽管有着诸多不如意,但绝不放弃,化解、救赎才是作为传道者(牧者)帮助世人到达彼岸的使命。
中两联工稳过渡。以上帝根基之坚固,与浪子回头之不易,引向尾联对坚定信念的重申。
结句依然收绾在上帝真理的保障上,凸显不依靠势力,不依靠才干,而紧紧依靠上帝大能的筑桥原则。
【七律】 议“圆明园余火烧到巴黎
圣母院之风水轮流论”(中华新韵)
文/涛瑜(美国 加州)
清廷斩使引狼火,锦绣灰飞月殿燃。
犹恨残阳沉断壁,今悲圣庙浸炎烟。
文明花媚全人类,蒙昧霾遮四海蓝。
雨果天堂诧风水,应哀我辈未脱蛮。
注:月殿,雨果曾赞圆明园美如月宫。圣庙,巴黎圣母院。第二次鸦片战争谈判期间,英国军使39人被监禁于圆明园中,惨遭虐待或杀戮。后英军在园中发现《泰晤士报》随军记者被肢解的尸体,英国谈判全权代表遂下令放火烧园,以教训咸丰帝。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强烈谴责了掠夺焚烧圆明园的野蛮和罪恶。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七律】巴黎圣母教堂4月15日遇火
文/朱荻
俯瞰巴黎九百年, 教堂矗立入云天。
伟墙开处花窗缀, 高柱尽时穹顶连。
终是人为留不住, 空叹火起任长燃。
信徒何必潸然泪, 但筑心中神殿坚。
简评
这两首七律在说同一件事,但切入点和视角不同,且针对不同观点。同时放在这里,并不想引起争论,更不想涉及政治性和民族性的话题,只是就这件发生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事件,体现一种超越的视角,一种面对人类文明的态度。还是分别来说说吧。
第一首,从历史入手说原委,展开过程紧切诗题。道出了当年悲剧的起因,且引出了与昨日今日之悲剧都有密切关系的一个人物——雨果——当年的态度,以及今日可能的态度,进而形成一种对比。就诗而论,这种手法很妙,形成了古今的对话,也关照了人类共同的文明在两种不同野蛮面前同样的命运,这是此诗深刻之处,亦是创作手法的独到之处,值得学习。
中两联,一“恨”一“悲”,一“媚”一“遮”道尽了这种似异却同、似断却连的情绪,或是一种气韵,也是悲剧真正的根源。
《圣经》说:“日光之下无新事”,昨日之行为与今日之心态,均为野蛮的不同体现而已。人类如何以超越政治性、宗教性与民族性的视野,对待自己的文明果实?也许是一个无解的命题,毕竟,宗教冲突与民族冲突在几千年人类历史中,始终处于导火索的核心位置。
超越之境虽不易抵达,然,诗人,应该是一个天生具有理想境界的群体,那就且让我们以超越的眼光看待这一历史事件,也来赏学这首诗作巧妙的写作技巧吧。
第二首,则从巴黎圣母院本身入手,前两联描述教堂的宏伟壮观,妙在转结两联。面对如此雄伟壮观的人类文明陷入火海,人,却是如此的无能无助。
“人为”一词可谓诗眼,将所有情绪聚焦于对本质的认知上。人类一切文明再伟大,也终究是人手所为的有限载体。《圣经》说,我们的身体就是神的殿。我们自身生命状态的美好就是神的荣耀,所以坚筑心中之殿,当是基督信徒一生的追求。
旷
新
野
歌
圣宠~紫色的从容
——为了记住2010年复活节
受难周的圣礼
之一
洁白如鸽的教士们安静的坐着
空气中游离着的虔诚和小心 窸窸嗦嗦
我们盛装而来的等
我们都是带着问题的
向上仰望 精神停在羽化的天顶
星期五的安静,在这里是流泪的,是黑色
圣经里的传唱是声音自天上,是哀与郑重
十字架巨大而庄严,伫立在堂前
留下我们的吻,我们的泪落和抚摸
留下我们的罪,我们的卑微和忏悔
圣宠圣恩是云底的泪,迷离了我们的眼
在合十的掌间,我们得以解脱,得以重生
得以继续在尘世里享乐或是作恶
如同圣父的失落,如同史字的文载:
凡是罪不可赦的,必有因果
之二
在那场浩大的罚处之前,圣父在我的额上留下的
是一枚十字印章的圣宠,是紫色的从容
从容的来处该是我只要仰望就能激动的一片天空
该是一座红尘里的我永远无法看见的城
我记不得那一场圣怒后的放逐与坠落
记不得烙在肌肤之下的罪名
甚至记不得自始至终承载着我的
那大过一场雪,小过一滴泪的委屈和牵扯
我的从容是在一次又一次避之不及
陡然的跌落里由羽毛化身为鸟的振作
是有洁癖的灵魂和穿过诱惑与考验的肉身
走在一地碎片的前生今世里滴血的不动声色
我的从容是用骨头用血用灵与肉结合的日子
在写下了大爱之后,一定会写上你名字的肯定与执着
是命中躲不过的痛失与哀伤里依旧能由衷的赞美与激赏
那些心境与慈悲有关,是桃花清冷海棠偏僻,一条路在身后直指天堂
东方焱淼 丙烯画《云之上》
简评
学过绘画、专业从事设计的东方焱淼,其诗歌的最大特点是诗中有画,擅长用细腻的笔调绘制场景,再用精致典雅的文字刻画心理。
“洁白如鸽的教士们”,“空气中游离着的虔诚和小心”,“精神停在羽化的天顶”。这样的白描手法,加上意象上的虚实结合,把圣礼的场景做了非常诗意的描述。
如果说这首诗的(一)是工笔,那么(二)则是泼墨。“一枚十字印章的圣宠,是紫色的从容”,紫色,是这片泼墨的起笔。从此之后,便是诗人大片大片的色彩,把心中的悲喜向外倾吐。一连串排比和长句,读来节奏感和韵味十足。
作者为什么选择紫色作为受难周圣礼的颜色基调呢?
在古代,绛紫价格昂贵,所以成为君王、长官、富家子弟的专用颜色。
犹太人及罗马人为了羞辱耶稣,强迫耶稣穿紫色,以此反证耶稣不是犹太人的君王。
在《圣经》中,有两部福音都明确提及了强迫耶稣穿紫色长袍的记载。
联系到复活节受难周的主题,整篇诗歌的各个细微之处,作者想要倾述的虔诚之心,都豁然开朗了。
一首好的赞美诗歌,需要以虔诚为心,圣经的典故为神,诗歌的技法为身,三者缺一不可。而这首诗做到了。
2
梦到伽南
只有在此地,能遇见过往的自己
在未知的尽处,斑驳的心交出不安的梦境
再慢慢,化整为零
行走在恩光应许之地,会渐渐变得透明
就连说出的期许,都带了云霞之气
美好的愿望长满温和的草木,能感知掌心里最轻声的回应
我还能看到,没有遇见你的自己
愉快而又独自地前行。拥有迷雾,传奇和各种善良的羊群
我邂逅的,每一块蒙神召许的石头,都生着金色的光羽
它们长在通向云端的河上,能占卜世间所有无法安排的结局
我也很想知道。并不断地练习
如何安妥体内的日出与日落,如何调整记忆中的雨季与潮汐
但我不知道,这样的自己也跌入了你的梦域
东方焱淼 《梦到荒原》
声
明
本刊所发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未经授权用作它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征稿启示
1、本刊长期征集福音题材新旧体诗作和互译作品,及不限题材的新旧体互译佳作。
2、投稿作品须符合纯正基督教信仰精神,阳光正面、积极向上。
3、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精彩回顾
东方焱淼 《自伊甸园》
义工团队
30 May 2019
微 刊 主 编:以 琳
赏析撰稿组:小 宁 华山论剑
海上云 以 琳
词作编辑组:海上云 华山论剑
音乐编辑组:小 宁 恩 光
瑞 恩 李子虹
小 朱 偶 然
微刊编辑组:小 朱 偶 然
以 琳
本期插图由来自加拿大的高级设计师东方焱淼提供,深致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