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饱受争议的医生(二)

也许国内很多医生不像香港的莫树锦教授,可以身兼大学教授、知名专家和电视主持,收入不菲,能以保时捷作为自己的座驾。同样,我们更要看到,和莫教授的高收入和身份符号相匹配的美德和品质,并非每个医生都具备他那样的爱心和谦卑。为了病人能及时吃上救命的药物,他可以亲自帮患者联系购买药物,并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开车将药物送到患者亲属手上。


 试问,这样让人感动到几欲落泪的爱心,国内又能见到几个?


 诚然,就医环境恶化有国家医疗体制、医保制度等大环境的客观原因,也与当下医生的自我认知有直接的关系。这种认知也许说不上错误,但至少存在某种程度的偏差。很多名不见经传的主治医生、副主任医生,可能享受不到王忠诚院士、拿过杰青的王主任那样的待遇,拥有他们那样令人艳羡的地位。但放眼四顾,除极个别垄断行业享受超额垄断利润,待遇优厚外,国内大多数行业都和医生一样,过得忍气吞声,怨声载道,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巨大的付出和微薄的收入不成比例,工作和考核压力山大,心理落差极大。和他们相比,和普遍异化的大环境相比,医生们是否会有些许安慰?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亲身经历了各样的医生,其中既有像莫教授一样让人感动的好大夫,也见到过待病人冷漠如冰,不管病人死活,甚至就诊时公然收受患者红包的专家。同样的医疗环境,同样的医患关系,为什么有些医生会把衣衫褴褛、失魂落魄的患者视同家人,关怀备至。而有些医生却颐指气使,对病人傲慢无礼,看病时只是草草应付,急欲推之门外了事,更有一些医生甚至对病人进行言语攻击和伤害。


 我经常浏览好大夫在线,我发现患者的满意度最高的,往往不是很多行业内声名显赫的专家。患者对一些行内权威的医院领导的满意度评价,甚至还不如一些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可见,患者关注的不仅仅是医生的高超医术,同样也包括医生的爱心、耐心,而医生的爱心、耐心往往更为病人所看重。


 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医生都是王忠诚院士一样的宽厚仁者,言谈举止能有春风化雨般安慰的能力,毕竟医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个人,也有自己的脾气秉性,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面对来自工作、家庭等各方的压力。


 但每个职业都有它特别的要求,如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强烈的正义感和献身精神。如此,新闻媒体方能成为坚守公义的社会公器。否则,媒体很容易便会沦为黑暗势力的帮凶。


 同样,医生这个职业需要医生必须具备基本的医疗伦理,具备爱心、耐心、谦卑,具有同理心,对病人给予必要的尊重、体谅,应是每个医生的基本素质,也是医患关系和谐相处的基础。医生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背后,隐含的是对病人的爱心,和对病人生命的尊重,尊重病人的生活习惯,尊重他们的身份、文化背景和信仰


 而这一点,很多医生恰恰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对医疗伦理缺乏基本的体认,将病人简单地视为器官的组合体,而非有血有肉,需要尊重的个人。没有爱心的医治,很容易使病人产生误解,一旦出现冲突,极易造成伤害。


 和很多行业一样,很多医生也有职业的傲慢和偏见,对病人傲慢无礼,甚至言语攻击,使病人受到很大的心理伤害,甚至会觉得人格受到侮辱,由此导致关系恶化,而终于不可收拾。


 在当下的医疗环境下,我们不应泛泛而谈医患关系,而应当将其置于具体的情境下,这样的探讨才有价值,这样才能发现医患关系紧张的真正原因。


 让我无比感动的是,即使在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医患关系日益恶化的当下,依然还有很多医者仁心的好医生。他们的存在,在弯曲悖谬的时代,为医生赢得了足够的敬重。


所属主题
蒋效中 蒋唐说
蒋效中 蒋唐说
关注公义,追求自由,聚焦社会与文化领域的公共话题。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