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3 12 月, 2024
spot_img

萧三匝批点西方古代思想史

《前车可鉴:西方思想文化的兴衰》批点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作者:弗兰西斯.薛华

版次:2018年第一版

 

第一章,古代罗马

P1,人们对事物都有一套先存的观念,人自然而然地就依据这些观念生活,虽然自己未必能意识到。所谓先存观念,是指个人对人生的基本看法。他的世界观和他观察世界时的思想取向,其实就是人所认为存在的事物的真理。人的先存观念为他在外在世界的一切活动铺下了一条引线,并且成为他的价值的根据,于是,也就成为他作决定的根据。”(萧三匝批注:人创造思想、文化,但每个人生下来首先就会被思想、文化塑造。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应该是激发人的力量,而不是禁锢人的力量,这就需要再造思想、文化。但是,这种再造必须是有限度的、渐进的,否则人会失根,失根则会丧失意义,所以不能斩断传统。)

 

p2,希腊人和罗马人的神祗是人性的扩大,没有神性。罗马人和希腊人一样,没有无限的神。所以,他们的理智没有稳固的立足点。也就是说,他们没有任何够“大”或永恒的东西可与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相结合。结果,他们的价值体系便不足以担负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种种压力。(萧三匝批注:所以希腊的民主基础不牢靠,罗马接受基督教是明智之举。)

 

P3,人处于压力之下,不同的世界观能发出不同的承受力量,这点非常重要。(萧三匝批注:评价宗教优劣的标准之一,也应该是看它对人性的提撕力的大小,不同宗教的超越性的确不同。)

 

P3,奥古斯都曾尝试立法确立道德和家庭生活,以后继位的皇帝也曾尝试改革法律和福利计划,但是以人为神是绝不可靠的统治基础,所以罗马终于倒下了。(萧三匝批注:所有的法必须源自神法,否则都不稳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然法、契约法都源自神法,它们和神法不在一个位阶上。法的最大的、最根本的合法性源自神。)

 

P4,文化与人类的自由是脆弱的,没有坚固的基础,崩溃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萧三匝批注:所以文化与人类的自由需要细心守护,神才是最坚强的后盾。不信神,人类随时都可能抛弃自由,比如在面对短期利益的时候。)

 

p4,基督徒不但懂得人类无法找到的宇宙和人类的知识,而且有了普遍而绝对的价值观,可以作为生活以及判断他们身处的社会和政治环境的根据。同时,因为人是按上帝的形象造的,于是他们找到了个人独特的尊严和价值的根据。(萧三匝批注:道德根源于神,所以康德强调绝对律令。绝对律令只能来自神。中国人应该认识到绝对价值的重要性,否则必然失序。)

 

p6,他们(基督徒)只崇奉这一位无限的、有位格的上帝,这是所有罗马皇帝都不能容忍的。(萧三匝批注:任何人间统治者都不能代表上帝,更不能自命为上帝。一个绝对的上帝存在对人最大的好处是,祂是制约统治者的巨大力量。任何专制统治者都不希望人民信仰绝对的上帝,因为上帝决定人心走向。西方的近代化之所以走在前面,与教皇与国王的二元分权有直接关系。)

 

P9,借着上帝的启示,基督徒得到了“绝对(absolute)”。基督徒因有这绝对的、普遍的标准,就用来判断个人的道德,而且也用来判断他们的国家,所以他们被视为罗马极权政府的敌人,要扔给野兽果腹。(萧三匝批注:来自上帝的绝对价值和人间的相对价值并不矛盾,绝对是相对的基础,这并不意味着人间的相对价值不重要,只是从位阶上看,绝对当然比相对重要。)

 

P9,罗马的败亡并非因外来势力,如野蛮民族的入侵等原因造成的,而是因为没有强大的内在基础,那些野蛮民族不过是促成它的崩溃而已,实际上当时的罗马帝国日趋腐朽,是自己走上了灭亡的道路。(萧三匝批注:任何国家的败亡都是由于内部不再有凝聚力,而凝聚力的主要来源之一是宗教和文化。对中国来说,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既有的文化大多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因此振荡和重建必然是长期的。重建则需要先觉者的努力,在此不能依靠单纯的所谓演化。)

 

P9,“冷漠”是后期罗马帝国的特色,在艺术方面缺乏创作力,就是反映当时冷漠的一个好例子。(萧三匝批注:冷漠都是表象,极权者以为冷漠就是驯服,但冷漠里蕴藏的是改变的期盼,当时机成熟时,人们便不再冷漠。)

 

第二章 中古时代

p11-p12,早期基督教艺术富有生命力是与早期教会生机勃勃有直接关系的。……后来教会曲解圣经教训的事愈来愈多,艺术也随之变质。……当时艺术的转变,是从“自然写实转到荒诞和幻想之路”(高夫《基督教艺术的来源》)。……(艺术家)追求更高的灵性上的价值,这无疑是他们好的一面,但坏的一面是他们在画出灵性上的概念时,却忽略了自然、人类和人性的重要。(萧三匝批注:万事过犹不及,终极必反。任何没落时代都不可能产生震慑人心的艺术,统治者无论如何提倡艺术都做不到,因为这种提倡本质上是规训,艺术大师显然不是能规训出来的。)

 

P12,然而,新约所宣示的基督教本质,却渐渐被人曲解,加入了人文主义的成分:教会的权利逐渐超过圣经的教训,同时教会愈来愈强调人得救是在乎颂扬基督的功德,而非唯独依赖基督的工作。这种人文主义的成分,在内容方面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不同,但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就是将本来属上帝的都归之于人。(萧三匝批注:人认识到自身是一个必然出现的过程,问题不在于人文主义的出现,而在于教会如何去应对人文主义,消化人文主义。另外,教会的权利为什么逐渐超过了圣经的教训,这是不是由人的罪性决定的?)

 

P15,这些外来文化有些是来自希腊和罗马,有些来自当地的异教徒;许多时候,基督教信仰的要义常被这些文化弄得模糊不清。(萧三匝批注:人间一切存在都很难纯净。对个人来说,追求信仰纯净是可以的;但对社会来说,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隐含着危险,因为这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如何使不纯净返归纯净?另外,什么是纯净?谁来判断?谁有解释权?这是否会带来强制?)

 

P15,罗马君王逼迫基督徒时期,罗马军团司令莫里斯接到领兵逼迫基督徒的命令后,便将他的徽章交给助手,自己以同道的身份,与其余的基督徒一起赴难就戮。这事于286年左右发生在瑞士罗纳河河谷,靠近密迪山岭下山崖之处。圣莫里斯这个小城就是由此而得名。(萧三匝批注:可见信仰和观念的力量是多么强大,那些把改变观念和改变制度对立起来的观点是不对的。二者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互成就的关系。)

 

P19,大公议会运动企图恢复一个理想,就是教会的实权应由所有主教组成的议会掌握,不应落在主教(即教皇)一人身上。因此,康斯坦斯会议(1414-1418)曾先后废了三个与之敌对的教皇,结束了教会史上受人非议的纪元,同时宣布议会的权力是直接由基督赋予。对于信仰和教会改革等事,所有人(包括教皇在内)都应顺服议会。(萧三匝批注:不能将中世纪和近代完全对立起来,近代西方是中世纪的逻辑发展,代议制政治就与基督教的议会改革有直接关系。中世纪孕育了近代,近代很多政治观念,都发轫于中世纪,发轫于教会。这一点,丛日云教授有过详细论证,值得高度重视。)

 

P20,有一点可以说是矛盾的,教会曾经因为政府权力界限的问题,与世俗统治者有过许多次斗争,结果使强调限制政府权力和责任的传统政治理论逐渐抬头,”(萧三匝批注:这反而是好事,也可以说是教会的功劳。)

 

P20,既然一个强健的基督教信仰在不妥协的情况下都会利用非基督教的思想学说,那么,那愈来愈离开圣经、愈来愈倚重教会权威的信仰,就更容易给希腊、罗马的思想溜进去。(萧三匝批注:作者对希腊、罗马思想存在偏见,这一过程是必然的。)

 

p27,中古时期是文化、思想、敬虔生活觉醒的时期。而同时,曲解圣经的事却愈来愈多,教会继续偏离早期基督教的教训。不久,欧洲的思想即分裂为两个主流:其一是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其二是以圣经为基础的改教运动。这两个主流思想流传下来,影响到今日的思想。(萧三匝批注:中国人普遍重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而忽视宗教改革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基于常识理性和实用理性的短视的表现。事实上,宗教改革运动即是对文艺复兴的纠偏。这三大运动之间的关系及得失下几章再详评。)

 

P 27,我们研究文艺复兴运动,必须注意俩件事情:首先,如先前所见,我们切勿以为文艺复兴运动以前的每一件事都是坏的。这种不正确的见解,是由文艺复兴运动和后来的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者的偏见造成的。他们以为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从现代人文主义的诞生而开始,其实人文主义在中古时代的后半期已逐渐发展起来了。其次,文艺复兴时代无疑是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期,但千万不要以为这时期所产生的事情都于人有益处。(萧三匝批注:这个提醒对中国人尤其重要。)

 

P28, 要了解文艺复兴,我们必须对导致文艺复兴的历史事件特别是中古时代的哲学思想先有一些认识,即是说,要对阿奎那的思想作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现在只集中看看他的人观。阿奎那认为,人因叛逆了上帝而堕落,但是他对于人类堕落的看法并不全面。他认为人的堕落对于人只有局部而非全部的影响,人只在意志方面堕落腐化,而理性则未受影响,所以人仍可以倚重自己的智慧。即是说,人可以将圣经的教训和非基督徒哲学家们的思想相互混合,不会有问题。(萧三匝批注:这也是不得不然。人不可能否认人自身的理性。关键的问题是,可以将人的理性与上帝沟通起来,即人的理性是上帝赋予的,上帝鼓励人充分利用自己的理性,但理性的前提是信仰。从这个意义上说,阿奎那的观点虽然未必都对,但他可以说是近代社会的接生婆。)

 

P31,拉斐尔的壁画《雅典学院》……柏拉图一个手指向上指,意思是他指向“绝对”或“理念”;但亚里士多德的手指却完全张开,指向地下,意思是他强调“殊相”。……阿奎那将亚里士多德强调“殊相”的理论带到了中古后期的哲学里,这就形成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成分,而人文主义又引发了一个基本问题。这基本问题,一般人称为“自然与恩典”的问题,就是如何为个体事物找出最终极与完整的意义。(萧三匝批注:这二者的结合注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西方思想发生了种种癌变。读西方思想史,既要认识到这些癌变的病理,以便引起警惕,又要注意,清除癌变虽然必要,但绝对的纯净是不可能的。)

 

p32,虽然阿奎那思想有积极的一面,因为在他以前的时代,世界本身以及人和世界的关系并未受到重视。……阿奎那思想的消极的一面,就是“殊相”都倾向于独立自主,以致“殊相”的意义开始丧失。(萧三匝批注:信仰(意义)与理性并不必然是对立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体两面,因为人既需要信仰,又具备源自上帝的理性。用对立的观点看这个问题是不明智的,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