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22 12 月, 2024
spot_img

《日光之下》

《日光之下》文/孙宏广


题记:

       日光之下有一个迷,忙碌的人群终日寻觅,日光之下有声声叹息,成功失败尽都空虚……    笔述史源,起初 ,上帝创造天地。第六日按着自己的形象和样式造人。这样,人被赋予了最崇高的价值。那时,上帝与人立约,要与人永远同在,使人类获得不朽的意义。后来,人类竞偷食禁果彻底堕落了。自从人类堕落伊始,就陷入了罪恶的泥沼,坠入了自私的深渊,在其中苦苦地挣扎,难以脱离其中。从“乐园”进入了“失乐园”,从“自由”附上了“桎梏”。本来人的心灵只能供无限的上帝栖息居住,因为那是上帝为自己的缘故而独具匠心的设计,以至于离开了上帝,再没有任何人、事、物能够满足人们日益膨胀的欲望和心里所需……

        传道者有云:“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万事令人厌烦,人不能说尽。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传1:2 8)”。作为旷古绝今的大智者,所罗门王在其年老时发出了这些由衷的感慨,代表了所有知礼明道之人对日光之下各种事物的深层次认识,随即道明了一个事实真相,那就是:人一切的劳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甚么益处呢? 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从亚当到挪亚,人类在日光之下就没有走出过虚空的藩篱。史前史中,以马土撒拉为代表的高寿老者无不切肤的体会到罪给人类自身和世界所带来的空前破坏力。初读《创世纪》的人都会清晰的看到那时的人们即使长命千岁,也都一同劳苦叹息的活在当下的严酷环境中。《圣经》在为那世代当中的人物做一生的总结之时,仅此一句而已——活到……就死了。显然,死已经成了人们永远无法逾越的宿命,正如《圣经》所宣告的那样: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死亡显然是一道屏障,断开了暂时和永恒。死犹如一个分水岭,在它面前,之前的事,之后的事都如云烟般消散无形。无落是谁,无论其人曾经在世扮演过什么样各自竞相不同的人生角色,随着死亡的临近,一切尽如云烟般消散。虚空的概念是东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虚空的的事实是人类共同的鲜活经历。人类对于虚空的触觉在二十一世纪后的今天尤为突出,可以说现在人类社会所面对的最大问题无疑就是基本价值观,道德取向的问题,在此中迷离者何止千万!

        作为一种思辨哲学,一种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佛教的教义特别强调“四大皆空”。所谓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四种物质因素。四大皆空就是说一切有形之物都是空虚无有的,事物的本身都是心的幻象。在《六祖坛经》中有这么一个故事:“禅宗五祖弘忍,令每个弟子出一个偈来回答问题。高僧神秀回答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也就是说:众生的身体好像一棵觉悟的智慧树, 众生的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镜子, 需要时时不断地将它擦试一新, 不让它被尘垢污染遮掩了光明的本性。按着佛教的思想来说这句话的深刻就在于其注重依靠修行对自身的锻造,提倡人类透过不间断的自律来改良自身从而获得超凡脱俗的上乘敏感经历。但其并没有脱离本相的基础,故而只是参悟的初级阶段。后来成为禅宗六祖,才智超群的杂役僧慧能(惠能),由于不识字的缘故,请人帮忙,针对上句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一时传诵开来,成为了更为高超,更为精彩的唯心主义论调。慧能也因此被弘忍立为接班人,接续其衣钵。此句较之神秀尤为超越之处在于,似乎触摸到了事物的真相。意思就是: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台镜也并不是什么实存。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也就谈不上会染上什么尘埃了。这句正应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道理。空是本体,色是空产生的现象。佛教认为,一切法都是相上有,性上空,空有不二,当体即空,了无所得。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空,是产生现象的多种因素和缘由,是事物的本质。 所以一切都在于心,心性是第一性,心性决定事物的存在。慧能的思想无疑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他们认为参悟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法无我,除去无明,归于涅盘。据说唐高宗曾如法性寺,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是风动;另一僧却说是幡动,争论不休。慧能看后说道:“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慧能对事物本质皆由心的作用而发的看法可见一斑。

        那么,都是讲虚空,作为基督教和佛教的共同主题,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事实是,基督教讲的虚空是从本质看问题,佛教讲的虚空是从现象看问题。从本质看问题,就不仅仅触及到世人虚空的事实,也深究为什么会虚空的原因,更给定如何脱离虚空的答案。基督教讲虚空是从上帝的创造,人类的堕落和上帝的救赎这几个环节综合来看的。也就是说基督教讲的虚空是第一层真理,是为了日光之上皆永恒(真信仰)的真理作基础铺垫的,只有认识到日光之下的虚空,才能向往日光之上的永恒,二者是相辅相成,和谐并存的。而佛教讲虚空则是围绕着“四圣谛(集谛,苦谛,道谛,灭谛)”来展开论述的。也就是说:既然万物都是因缘巧合,故而虚空。人生皆在苦海沉沦,又往复轮回,故而虚空。事物本是心的反应,智慧和修道都只是达至涅槃的工具,故而虚空。解脱就归于无有(涅盘,圆寂),故而虚空。佛教是为了告诉人事物皆虚空而讲虚空,基督教是为了告诉人怎样不虚空而讲虚空。


一、知识是虚空。 

        高尔基说: “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诚然,这些话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正确的,但是空有知识,盲目的追求知识本是虚空。高尔基的知识并没有帮助他改变流浪的生活,也没有改变其流亡的处境。百年以后,在这个更加病态的社会,他和属于他的一切都成了历史,早已作古。

       作为东方人,似乎从小我们就被父母或者学校灌输了难以改变的思想,那就是:知识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能叫你跻身上等人的行列等等偏离“ 神律论”的道理,诚然,这些道理都是值得商榷的。现世界,知识热,知识爆炸成泛滥的趋势。多少人到处兜售学历学位,多少人挂牌行骗。导致学术界乱象丛生。更有甚者竟然利用知识作为屠戮异族,巩固自己权势的途径。导致核子弹威力越来越大,人类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危机。所以,知识是什么?知识应该充当什么角色?如何把握知识?实在是如今要解决的大问题。 “我心里议论说:我得了大智慧,胜过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而且我心中多经历智慧和知识的事。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这是所罗门王的真实写照。作为基督王权的预表,所罗门少年得志。曾几何时,极其荣耀 。他开口发智慧,举手表聪明,他的知识量已然涵盖了巴勒斯坦的香柏木到墙上的牛膝草(天上和地下),可谓学富五车,智慧卓绝。他曾做言三千句,其智慧贯古烁金,实为智者之冠。所罗门充满圣神的智慧一度被传为佳话,吸引各处大小君王求其赐教蔚为壮观。但他怎么评价自己呢?他却说道:“ 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如果知识和信仰不能并存,如果知识和道德不能共长,都是人类之祸,万民之灾。因为和信仰与道德不成正比的知识或者智慧只能叫人自大狂妄,从而成为人类作恶的工具。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期是希腊文明的巅峰时期。这三人的智慧是极其超群的,他们的哲学为西方文化注入了鲜活的营养,对后世的影响至为深远。据说他们三个人所思想过的问题就是当时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所想过的问题。诚然,这是不可思议的。纵然有些夸张,但却不无根据。然而,令人尊敬的老者苏格拉底最后死于别人的诬告和自己所倡导的民主。其学生柏拉图建立了西方实际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开始了自由式的学术讨论先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欧洲世界曾一度占据统治地位。可是只是几百年以后,他们的大多思想却不得不被后来的大哲学家: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安瑟伦、黑格尔、康德等等掩盖。真是江山代有新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有人说“哲学家一半是天才,一半是疯子”。一点都不过分,诚如倡导超人学说的尼采后来那样,曾经声言上帝已死的他并没有见证上帝死了,反而自己疯了。这样,知识并没有拯救他们自身,连一点都没有。

        而今多少人感戴于牛顿或者爱因斯坦等等科学巨匠对人类做出的空前贡献,并竞相对其顶礼膜拜。然而对他们无非就是普通人的事实却视而不见。其实他们纵有如此卓越的成就,却没有一个人胜得过人类的普遍规律,也未曾逃得了死亡的终极结局。诚然,智慧也好,知识也罢,都无疑是为人类今生和来世牟取福利的工具和途径而已,它们绝不能做为人类追求的永恒目的而存在,不然它们就会失去其价值。一旦把知识当做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就必然给予了它所不能承受之重,从而对于人类自身贻害匪浅。上帝赐下知识是有其目的的,那就是叫人透过知识认识智慧的本体——基督。所以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二、财富是虚空。

        如今拜金主义盛行。它影响了人们的基本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婚恋观等等,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不是万能的,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等等诸如此类的词语成了当下的时髦用语。多少的成功已然散发着铜臭味,多少的正直被冠以利益的标记。尤其在这个迅速发展之下的经济社会,似乎金钱,财富成为了人们一生受命于此的唯一主人。在金钱面前,传统价值观统统瓦解。什么亲情,友情,爱情都纷纷倒闭。为了得着它,人们不择手段,为了拥有它,多少人利令智昏。笑贫不笑娼,羡富不羡德。导致想一夜暴富的“成功学”大肆盛行,“传销”屡禁不止。似乎一切都为财富让道喝彩,人们俨然成为了金钱的奴隶。然而,财富真的是首要的吗?它真的不可或缺吗?它能解决人的终极需求吗?人们执着于此的同时却很少问津。

        所罗门既智慧卓绝又富甲一方,可以说是登峰造极。《圣经》记载:“所罗门每年所得的金子、共有六百六十六他连得。 另外还有商人、和杂族的诸王、与国中的剩─、所进的金子。 所罗门王用锤出来的金子、打成挡牌二百面、每面用金子六百舍客勒。 又用锤出来的金子、打成盾牌三百面、每面用金子三弥那、都放在利巴嫩林宫里。王用象牙制造一个宝座、用精金包裹。宝座有六层台阶。座的后背是圆的。两旁有扶手。靠近扶手有两个狮子站立。六层台阶上有十二个狮子站立、每层有两个、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在列国中没有这样作的。所罗门王一切的饮器、都是金子的。利巴嫩林宫里的一切器皿、都是精金的。所罗门年间、银子算不了什么。因为王有他施船只与希兰的船只一同航海、三年一次、装载金银、象牙、猿猴、孔雀回来。 所罗门王的财宝与智慧、胜过天下的列王。普天下的王都求见所罗门、要听 神赐给他智慧的话。他们各带贡物、就是金器、银器、衣服、军械、香料、骡马、每年有一定之例。所罗门聚集战车马兵、有战车一千四百辆、马兵一万二千名、安置在屯车的城邑、和耶路撒冷就是王那里。王在耶路撒冷使银子多如石头。香柏木多如高原的桑树。所罗门的马是从埃及带来的、是王的商人、一群一群、按着定价、买来的。 从埃及买来的车、每辆价银六百舍客勒、马每匹一百五十舍客勒。赫人诸王、和亚兰诸王、所买的车马、也是按这价值经他们手买来的(王上10:14-29)”。通过这一段记载,相信所罗门所创造的多项纪录是几乎没有被打破的可能了。然而基督谈及所罗门的时候却如此说道:“所罗门极其荣华的时候,其所穿戴的还不如花一朵呢(路12:27)”。

        是的,财富曾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金钱曾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环境。财富或者金钱都是中性的。但是赋予财富和金钱某种超乎寻常的魔力,给予其所不具备的能力就大不应该了。在美国,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开创“苹果”集团的舵手“乔布斯”也算是世界级富豪了。几十年前,它与人共同建立了苹果品牌,几十年后,他自己创立了苹果王朝。用一个电子产品几乎改变了世界的模式,其坐拥313项发明专利,获得了巨大的财富。然而,其所拥有的一切并没有为其换回一个完整的胰腺,一个健康的身体。56岁,如日中天的年纪就远离世人, 撒手人寰……着实令人唏嘘不已,财富对其而言不是别的,正是空虚。人没有钱时,努力赚钱,希图透过金钱改变自己的困境。很有钱时,再不需努力了,才发多年来只有为赚钱的努力才不失为一种愉悦的过程。获得了金钱却未必获得了快乐,拥有了财富却未必拥有了价值。有钱却可能一贫如洗……


三、权利是虚空。

         “宁可我负天下人, 休叫天下人负我”。一代枭雄曹操的名句在朗朗夜空下显得那样的豪迈又悲怆。当功成名就后的曹操“携天子以令诸侯”之时,他来达了权力的顶峰,充分的享受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威严,所以杀孔融,杀杨修,杀华佗……杀的不亦乐乎,也因此被被演义了一把,被冠以”奸雄“的称号几百年。“是的,千百年来,一个帝号,一个王位,一个宝座,导致多少的 生灵涂炭,连年动乱,白骨皑皑,家败人散!尽管这个从来都是没有实体的东西导演了这么多次的灾难,然而至今人们还在此起彼伏的争相抢夺,受其摆布,为其奉献。为了拥有它,多少单纯的人变得复杂,多少文弱的人变得嗜杀。正所谓“一将成名万骨枯”。多少人的得势,是人头积淀的,多少人的上位,是鲜血浇灌的。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公子小白)在管仲服侍之下迅速崛起,最早成就了一番霸业。几次会盟,傲视群雄,号令四方,好不威风。然而就是这个权倾一时的“霸主”却连自己晚年的命运都难以主宰。 文史记载:公元前643年,齐桓公患重病,易牙、竖刁等认为机会到了,便假借齐桓公的命令,堵塞齐宫大门,并在大门前竖起一道高墙,不准任何人进入宫内。齐桓公病在床上,没有一个人过问,最后,竟然被活活饿死在宫内。齐恒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权位互相残杀,谁也不管父亲的死活。结果,齐桓公的尸体在寿宫中整整搁置了67天,尸体生了蛆也无人收葬,其下场极为可怜。其死后,其子相互残杀为争王位,真正应了:“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的写照。“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世无比争相仿效。隋炀帝弑父而继位。冒顿单于弑父而继位。刘绍弑父继位。 朱友桂弑父继位。托勃绍弑父继位……就连得享”明君“称号千年以上的李世民都是沾满鲜血的刽子手。照比前面的那几位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因为其影响力的缘故,他的多少罪恶被其卓著的功勋所掩盖了而已。谁知道权利究竟赋予了人们什么?多少的时候,为了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利,独享九五之尊的荣耀,人们似乎被打了鸡血一样,满眼贪婪。然而,得着了权力究竟又能怎样呢?得着的往往和失去的是不成正比的,得着的反而是微乎其微的,失去的常常是无法挽回的。

        亚历山大少年天才,智勇双全。曾继承父亲遗志而一统希腊诸城邦,又受教于亚里士多德,所以很小的时候就通晓希腊之文化。30岁,而立之年就建立起庞大的地跨地中海的超级大帝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君——亚历山大大帝。然而好景不长,纵情声色的他就在短暂的几年之后客死异乡。随即,用其半数生命时光所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瞬间就被曾经的几个心腹瓜分成几份,没有一份属于他和他的家族。亚历山大,这个靠着自己的双手创造奇迹的人就这样消逝在历史的大潮中。据说在其死时,为了告诫人们一切尽皆虚空的道理,他还特意吩咐人为其打造一个仅仅属于自己的特殊棺椁,就是在其双手处留了两个洞。当其死时,将两手伸向外边,昭示着他双手空空而来,仍旧双手空空而去,来去都没有带走任何东西的悲催。

       秦始皇是实际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个“皇帝”。就在其一统天下之后,毫不避讳的把“皇”和“帝”两种尊号集于一身。并且梦想着二世,三世,以此相承,千秋万代。可是任凭谁都未曾想到,这一个历经多少次重大变革建立起来的超级大帝国竟然毁于二世之手。秦始皇的千古大业也就随着他巡查途中的逝去而烟消云散了。无论说什么英年早逝或者天妒英才的词语都难以表达其悲凉的历史。一世的辉煌和二世的凄惨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一个指鹿为马的宦官赵高就摧毁了整个的帝国。究竟历史是在嘲讽现实还是在揭示什么?阿房宫,万里长城,秦始皇陵。无一不在见证着其至上的权利和盛极的国力。作为世界陵墓之首,泱泱五十平方公里的秦始皇陵却埋葬着一个身高不足两米的,占地不足三平方的人,多么可笑。权利为其带来了多少的便利条件。但仅仅是一个“长生不老”就使其一命呜呼,更早的离开了人间。 

      君可见人在权利巅峰的益处,君不见人在权利顶峰的可怖。斯大林,希特勒。这两个近代东西方世界的两大魔王正是运用手中的权力给东西方世界带来的一场空前的浩劫,为多少家庭覆上难逃 的梦魇。一个杀了同胞和同志不下三百万,另一个杀了犹太人和欧洲人达上千万。当时,他们无一例外的获得拥戴者将其视为神明之爱,也无一例外的招致敌对者挫骨扬灰之恨。百年以后,也化为历史……《圣经》 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 )” 此中利害,权衡就知!


四、名望是虚空。

        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但凡得便,人人都想名利双收。无论是名扬天下,或者浪得虚名,只要是能出名,而今的人们可以说是用尽了手段,耍尽了花样。只要能出名,可以随便恶意炒作,无所不用其极。然而,名望可以说是最虚浮的荣耀了。既不当吃又不当喝,但其害人之深却更为可怕。正如上面所列举的人物一般,他们哪一个不是大有名望的人呢?哪一个不是时代的宠儿和佼佼者呢?然则,他们的名望究竟给其自身带来了什么呢?人们总说:”枪打出头鸟“,”先出头的椽子先烂”。以此警句来提醒世人低调行事,谦恭做人。可是爱出风头既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人人都被其捆绑的几近窒息,苟延残喘。

       宁禄王曾是世上英雄之首,号令群英造巴别塔之时威风凛凛,然而这个大大英武有名的人却生如草芥,如寻常人一样,享受足够的尊荣之后,也就随着历史的更迭而永归无有了。


       《英雄少年》的主题曲这样唱道:“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名和利啊,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千金虽好,快乐难找。我潇洒走条条大道。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笑看红尘人不老。我得意的笑,又得意的笑。求得一生乐逍遥”。歌词虽洒脱,但试问,在名利场上谁如此通透了?多少的时候得意的笑只是一种憧憬,在名利场上至多也就是苦笑,或者如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而已。

      在《天龙八部》里,贯穿整部书的两大暗角,慕容博和萧远山几十年隐匿在少林寺中,荒废了青春,又错失了人生,无疑只是为了各自竞相不同的名利罢了。作为与萧峰齐名的南慕容(慕容富)更是人面兽心的伪君子。对于他们而言,名望并没有带给他们实际的什么益处,反而成为了他们残害对方的手段和工具。最后为了收尾提供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缘故,金老先生不得不安排了萧远山和慕容博皈依佛门的结局。似乎他们已然在扫地僧的教训下看透红尘,心若止水。但信佛就解决人类生命的根本问题了吗?就能解决人类承袭的原罪吗?绝对不能。

        在这个意义上《圣经》却说:“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90:10)”。当经历那么多的风波之后,无论是谁我想都会由衷地感觉到——人生不过如此,世事大抵如此。


五、情色是虚空。

       所罗门妃嫔千人却使得其晚年偏于邪道:“所罗门年老的时候,他的妃嫔诱惑他的心去随从别神,不效法他父亲大卫诚诚实实地顺服耶和华他的神(王上11:4 )”。和所罗门类似,大多数中国的皇帝身为九五之尊为自己召妃纳妾似乎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试问谁不曾有过三宫六院,谁不曾侍寝百千呢?然而,没有一人满足于此,也不可能满足于此。从夏桀暴政,骄奢淫逸被流放致死到商纣酒池肉林,宠爱妲己,滥杀忠良。多少美女被刻上了祸国殃民的座右铭,然而事实上,那些以天子圣上自称的王侯将相们却实在是罪魁祸首。中国人说:“脏唐臭汉“。国史至今,淫乱成为了中国宫廷的一道最独特靓丽的风景线。古时一旦被选为宫女,对于当时的妇女而言绝不是什么值得庆幸的好事,她们的命运无一例外地要么自己成为帝王发泄淫欲的对象,要么成为宗族传宗接代的工具,更悲惨的是失宠者尽皆沦落为一生在红墙外首活寡的老妇人。    

        宋度宗可谓是史上最淫乱的皇帝,其淫乱的程度叫人乍舌。国难当头,他却穷途奢侈,荒淫无道,长期沉湎于酒色之中。赵禥在位十年,却每日白天借美酒浇愁,晚上幸美人散心。他与历朝历代的帝王们一样不仅期盼自己长生不老,而且希望自己永远拥有强烈的性欲,以驾驭后宫嫔妃,从而声色犬马。他在服食所谓“不老药”仙丹的同时,还遍寻“壮阳药”,欲幸遍后宫美色。根据宫中旧例,如果宫妃在夜里奉召陪皇帝睡觉,次日早晨要到合门感谢皇帝的宠幸之恩,主管的太监会详细记录下受幸日期。赵禥刚当了皇帝时,有一天到合门前谢恩的宫妃有三十余名。后导致纵欲无度三十五岁就死于非命,实在是罪有应得。

        高洋是北齐开国之君神武帝高欢的第二子。掌权后,曾励精图治,后来却天天跳舞唱歌,高饮狂欢,夜以继日。有时赤身露体,有时涂脂抹粉,手中提拎大砍刀,常常醉醺醺在街市坊间和大臣家游走,见到漂亮女人,不分贵贱高低,不分已婚未婚,立时霸王硬上弓。洋又爱裸骑着梅花鹿、白象、骆驼、牛、驴等动物出玩,边游走边唱歌。无论隆冬炎暑,星夜白昼,高洋雨雪不避,又爱光着屁股在街上跑步, 从者不堪,居之自若。 高洋还有观淫癖,征集坊间大批女性,弄入宫中后,命令侍从众官和卫士与这些女人群交,朝夕临视为乐。高洋曾有一个非常宠爱的薛嫔,容貌倾国,姿色万千。高洋和她如胶似漆、整日厮守在一起。一天,高洋喝得酩酊大醉,忽然想起薛嫔曾和昭武王高岳有过暧昧关系,一时妒心大发,抽出匕首把薛嫔杀了,然后把尸体揣在怀里,又醉醺醺地去找人喝酒。酒过三巡,高洋忽然从怀里把尸体掏出,然后若无其事地将尸体一一支解,把薛嫔的髀骨做成一个瑟琶,自弹自唱起来,在座者个个毛骨悚然,全身战栗。此种变态行为简直令人发指。后来终于由于过度荒淫暴虐,身体虚亏,就得病死去,时年31岁。因此,以淫乱著称几乎成了中国大多数皇帝的写照。历史上,完颜亮,刘欣等辈不胜枚举。

       在西方,淫风最盛的是古罗马。有的历史学家评述,古罗马的灭亡主要是由于它的淫乱,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古罗马人粗野、放纵,他们既放纵性欲,也放纵其他方面的一切欲望,“酒、色、财、气”并举,有时简直放荡到了洪水泛滥的程度。罗马前十帝尽皆是残暴不仁,嗜杀成性的暴君。其中淫乱的行为可谓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然而,过后究竟 留下什么了呢?仅仅是千古不息的骂名而已。这些将如此龌蹉之事发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的人,反而自尝苦果,自害己命。


六、爱好是虚空。

        人人皆有爱好,人人皆有天分。有的低级,如:吸毒,酗酒,赌博,好色等。有的略微高级,如: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多少人醉心于此,一生迷离其中。但任何一种爱好也就是那么回事。没有的时候想拥有,拥有了之后还想再有,有多了之后也就淡了。

        再华美的衣饰都会厌弃,再可口的山珍都会吃腻,再艳丽的美容都会老去,再感人的情节都会忘记,再相爱的情侣都会生隙……做豪车梦的一旦开上了奔驰,宝马甚至劳斯莱斯就发现也就那么大的空间。开错了也得交罚单,开快了也易出车祸。做豪宅梦的一单住进了别墅就发现也就那么个程度。只不过是个大一点的拘留所,房间再多却只能睡一个。 

        哲学家卢梭性格偏执,心灵扭曲。一生致力于哲学的研究写作,年老却贫困潦倒,孤苦伶仃,哲学并没有使其更为快乐,也没有帮助他走出困境。艺术家梵高一生病魔缠绕,贫寒缺乏,生计都成问题。最后只得郁郁而终,谁知道死后每一作品尽皆天价,自己却享受不到一点价值。文学家海明威可谓青年才俊,爱好广泛,事业如日中天,短短十余年就积累了大量海内外读者和粉丝,却无聊到自杀而死。流行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纵横乐坛30多年,红遍整个星球,其火热程度无以伦比,至今的全球影响力仍旧难以平息。活着的时候官司缠身,50几岁的年龄却死于摄药过量。乐坛天后惠特妮休斯顿多少唱片突破白金销量,在业界记载了及其稳固和庞大的人脉和优势,但却空虚到靠吸毒来麻痹自己,终于死于自己豪华的浴池。功夫皇帝李小龙早年成名,独创截拳道,遍收弟子,名声享誉海内外,可以说是华人之星,国民之傲,武者之魂。但使人强身健体的功夫并没有让其长命百岁,辉煌不久,他的人生却早早收场,与世长辞。这些都见证着:生有时、死有时.栽种有时、拔出所栽种的、也有时。杀戮有时、医治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传3:2-3)所罗门说:我心里察究、如何用酒使我肉体舒畅、我心却仍以智慧引导我.又如何持住愚昧、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当行何事为美。我为自己动大工程、建造房屋、栽种葡萄园、 修造园囿、在其中栽种各样果木树,挖造水池、用以浇灌嫩小的树木。我买了仆婢、也有生在家中的仆婢。又有许多牛群羊群、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众人所有的。我又为自己积蓄金银、和君王的财宝、并各省的财宝.又得唱歌的男女、和世人所喜爱的物、并许多的妃嫔。这样、我就日见昌盛、胜过以前在耶路撒冷的众人。我的智慧仍然存留。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他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分。 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传2:3-10)。


后记:

         “韶华易逝 ,红颜易老。烟花易冷,故人易去”。时光荏苒,一转眼沧海桑田。世间事,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你永远也握不住远去的流年,你永远也左右不了世事的变迁。就是你自己的生命是什么你都可能并没有冷静的思想过!多少人视人生无非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错误,一个接着一个的巧合。我是谁?我在哪?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么活着?这些关乎人生本质的命题没有几个人愿深层次的去思想。多少的时候是世界推着人们在往前走。人生就是一段奔向死亡的旅程, 人一生下来就已经身不由己了。只是有人早过了终点线,有人正在奔向终点线。人生就是一场舞台剧,每一天都在此起彼伏地华丽上演。 每一角色都是固定的, 是没有彩排和预设的全天候直播。多少的时候,现实和虚幻总交相辉映!不论你愿不愿意,人生大抵如此!以至于:有些东西能看在眼里,有些东西只能留在梦里!有些东西能握在手里,有些东西只能藏在心里……“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岂有一件事人能指着说,这是新的。那知,在我们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已过的世代,无人记念,将来的世代,后来的人也不记念(传1:9-11)”。   “天下没有不老的容颜,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天下没有不变的故事,天下没有不朽的结局”。    自古红颜多薄命。作为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姿。却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被交易如同筹码。即不能决定自己的婚姻,又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死。最后竟然是由于过度美貌从而丢了性命。三国“貂蝉”风情万种,倾国倾城,致使当世两大枭雄都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后来也日暮西陲,老态龙钟。盛唐“杨玉环”芳华绝代,独领风骚。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红极一时,受宠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是结果呢?在安史之乱中被自己心爱的人赐死。王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后来嫁于呼韩邪单于,出塞和亲,成为了民族融合的多姿多彩的经典故事。但不过是: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谁曾想到:“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箴31:30)”。 

        春秋四公子各个风流倜傥,才华横溢。家里是车水马龙,门庭若市。得势时,食客上千,门徒成万。几代后,荒了城郭,败了家道。失了恩宠,没了性命。阿房宫荒凉了,未央宫建立了。未央宫荒凉了,大明宫建立了。大明宫荒凉了,福宁宫建立。福宁宫荒凉了,后来乾清宫又建立起来了。整个社会都在不间断的复原着过去类似的事。历史至此,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当尝尽人情冷暖,人生已然通透的中年苏轼谪居黄州之时,看见古战场赤壁惊涛拍岸,乱石错壁。回首当年此地,硝烟四起,厮杀声声。瞬间涌现出一股怀旧的澎湃之情,遂提笔作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一首——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全词气宇轩昂,潇洒飘逸。上段咏赤壁,下片赞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作为志向远大的全才苏轼对当年周瑜的欣赏是不言而喻的,苏轼特别念及周瑜的少年功名,英气勃发,羽扇纶巾,谈笔风生,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一年四十七的苏轼同当年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感惭愧。秀美河山,千秋功业,激起苏轼豪迈激昂的情感,也加深了他苦闷的情怀。故从怀古归到伤己,全词充满伤感的情怀和雄壮的气派。苏轼自叹“早生华发,人生如梦”。难奈何:“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也就期盼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版《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许多人都甚为熟悉,原词配上杨洪基的诠释,给人留下及其沧桑和难忘的印象。这首词是明朝杨慎所作的《临江仙》。如同三国时期的朝代更迭,英豪异位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岁月流逝会带走很多东西,今夕之间恍若隔世。何人,何事,何年,何月,一切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会被时光淡化,都会被岁月溶解。故此,日光之下没有什么不是虚空至极的。可以说:在人生这场旅程当中,有人刚刚上路,满怀憧憬的在展望。有人行了一半,悲喜交加的正回望。有人已到尽头,若失若得的已绝望……传道者以大智慧规劝世人,要认识自身,认识世界,最重要的是认识上帝。你当认识上帝,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伯22:21 )。并且,只有认识上帝,一切才有意义。因为:“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像草上的花。草必枯乾,花必凋谢。唯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前1:24-25)”。“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10 )”。离开上帝,还谈什么永恒不朽呢?万事虚空都源自人类离开上帝这个生命本体。因此,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人类的虚空问题,非真信仰不可。所以,基督明确指示世人:“……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裳(路12:23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太6:19 )”。

        正是看透了这些,使徒保罗才说:“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摩西深知这个道理,从而:“他看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财物更宝贵,因他想望所要得的赏赐(来11:26)”。 时候不多了,谈了这一切,无非是真心希望:“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不要等到日头、光明、月亮、星宿变为黑暗,雨后云彩反回;看守房屋的发颤,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街门关闭,推磨的响声微小,雀鸟一叫,人就起来,歌唱的女子也都衰微(传12:1-4)”。“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 神,谨守他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做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 神都必审问(传12:13-14)”。


                     ——END——


《日光之下》

所属主题
前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孙宏广 霍比特人
孙宏广 霍比特人
在兄弟齐力中负重前行,于索伦之眼下直捣魔窟……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