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抉择时刻》丨 图:pexels
提摩太·福斯特博士在他的佳作中,列举了抑郁的七种主要症状。
1. 丧失了情感和感受,总说“无所谓”,这就是所谓低沉的情绪。
我们会说:“我感到不是特别的坏,也不是特别的好,对什么都感到无所谓。”(福斯特提醒我们,任何一种沮丧,开始时都是“无所谓”挂在嘴边,然后日渐恶化。)
2.自我意识过强。
大多数时候都是“不假思索地”做事情,诸如开车、跷二郎腿、挠鼻子、吃饭等,都是无意识地做。但是,突然,我们对于那些本应是毫无意识的决定,也陷入到前思后想当中。我们的自我意识变得特别敏感。
3. 睡眠异常。
如果通常是一觉睡到大天亮,现在可能觉得无觉可睡。或者,如果通常睡七八个小时就可以了,现在却总想睡觉。
4.饮食习惯变化。
如果以前为了保持体重,常常节食,现在却到处找吃的。或者,突然胃口全无,吃什么都索然无味。
5. 哭泣的方式发生改变。
呈现为两种形式。如果我们以前动不动就哭鼻子,但现在,本该哭的时候却哭不出来了,似乎有东西把泪水拦住了。或者泪水总是呼之即来,以至于常常泪流满面。
6. 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了信心。变得无精打采或缺少主动性。
7. 情绪低落,感到一切都黯淡无光。
刚开始时,常常感到一切都无所谓,到最后,低落、忧伤和冷漠等情绪一并袭来。
福斯特指出,以上七种症状,如果出现一两种,不必大惊小怪,但如果达到三种或者更多,就不能掉以轻心,可能我们正处在抑郁中。
临床上对抑郁描述很多。抑郁也不是一种病毒,它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情,发生在真实的人身上。
所以,当我们研究抑郁的时候,如果能审视一个案例,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抑郁。
这个案例是关乎一个名叫哈拿的妇女。
当我们伴随她一同经历并走出抑郁时,她的故事便能够帮助我们。
当我们与她稍微熟悉后,便发现她承受着来自几方面的压力。
哈拿不仅生活在政治和信念都遭受压迫的时代里,而且她在家庭中,也不得不顶住压力。
以利加拿有两个妻子,一个是哈拿,被丈夫宠爱却无儿女,另一个是毗尼拿,丈夫对她的爱不及哈拿,她却有儿女。
哈拿的某些压力,就来自这个一夫多妻制的家庭。
在古代的以色列,一夫多妻是生活中的现实。妻子是繁衍儿孙的媒介。
在哈拿的故事中,她很可能是以利加拿的第一任妻子,但是,因为她不能生育,以利加拿便娶了另一个妻子,确保家族的名字不会因为没有儿子而被涂抹。
在哈拿的时代,如果一个妇女不能生育,便被认为是无用的。
因此哈拿的处境非常令人沮丧,年复一年,毗尼拿都生下孩子,而年复一年,哈拿却因不能生育而备受折磨。
她怀孕的希望随着每次经期的到来而破灭。
哈拿在这个家庭中的压力,不仅来自一桩一夫多妻的婚姻,也源自她不能生育。因为与她一同做妻子的毗尼拿,很自然地怀孕生子。
哈拿的压力,还因为毗尼拿不停地讥讽而雪上加霜。
她的对手毗尼拿“大大激动她,要使她生气”。这种境况维持很久了。
我们如何知道她抑郁呢?她有哪些症状呢?以利加拿对他妻子的几句问话,给我们提供了线索。
你为何哭泣呢?你为何不吃饭呢?你为何心里愁闷呢?
回想福斯特列举的抑郁的七种主要症状,他说如果有其中任何三种症状,就表明正处在抑郁中。
可见,哈拿处在抑郁中。以利加拿好言相劝,但这善意的努力显然没有效果。
看起来,一点也不奏效。她的痛苦太深,甚至回避丈夫的安慰,退缩离开了家人。
如果你曾经历过抑郁的黑暗,你就会同情哈拿。她抑郁了,在她的生活中有诸多的因素使然。
哈拿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诚心恳求。
请注意,至此,只有现在才听到哈拿自己在说话。
没有迹象表明,她是否反唇相讥,回应毗尼拿的嘲讽,或者当她的丈夫试图安慰她的时候,她尽力让丈夫知道自己的苦衷。
直到她说话为止,她一直都在默默忍受苦楚,就像今天许多遭受抑郁折磨的妇女一样。
抑郁窃取了我们与身边重要之人的交流能力,我们会感到没有人理解自己的苦衷。
她心里愁苦,就痛痛哭泣,但是她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她诚心恳求,这是我们第一次听到她讲话。
哈拿许愿说:“你若垂顾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于你,不用剃头刀剃他的头。”
当哈拿仰望的时候,在她身上确实发生了某件事情。
“于是,她走去吃饭,面上再不带愁容了。”
不久,她就怀孕生下了儿子。无疑,她的沮丧烟消云散。她有了梦寐以求的儿子。
果真如此吗?如果我们的故事在第一章就结束了,我们可能会认为,走出沮丧的唯一途径,就是要求以奇特的方式,来填补我们生命中的空缺。
但是,故事没有到此结束。
当哈拿把焦点从自己和自己的处境转向真理的时候,她的抑郁便不翼而飞。
有人曾经说过:“在我们的生命中,永恒的爱决不会做无用功。”
因此,我们对生命中的事情满怀信心。永恒的爱是无限的,永不会出错。
是什么使哈拿突然走出抑郁的阴霾而振作起来的呢?
她看到了永恒之爱的本相。
哈拿的故事有一个美满的结局,儿子出生了,后来又赐给她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然而,当她 “走去吃饭,面上不带愁容了”的那一刻,她并不知道事情的结局究竟会怎样。她之所以不再愁烦,是因为她遇见了永恒的爱。
在本篇开头,我曾提到心理学家认为抑郁与我们看待自我的方式密不可分。
同样,抑郁也与我们是否思想真理以及我们是否认识到真理的属性密不可分。
如果我们能认识永恒之爱的伟大,就会有一套处理抑郁的方法。我们仰赖大爱,我们可以直面自己的惧怕和忧虑。
如果抑郁是因我们看待自我的方式造成的,那么,当你想到自己的时候,也想想那份永恒之爱,抑郁就会离你而去。
罗伯特·勃郎宁提醒我们:“向下看会使人头晕目眩。” 相反,向上看会带走我们的惧怕。
全然仰望,会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只有永恒之爱才能消除哈拿的抑郁。
点击名片 ▼ 关注平台
喜欢请“转发”,赞同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