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spot_img

为什么要尊师?

孟子曰:“校者,教也。夏曰校、商曰序,周曰庠(xiáng),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夏商难以考究,我们姑且从西周开始,距今也有三千年历史

《小戴礼王制篇》载:“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pàn)宫。”二者皆为当时之学校,“辟”通“璧”,引申为圆形,“雍”通“邕”,四面环水之意。“泮”三面环水,北面无水,主要是为了体现诸侯与天子之别。后来,全国各地孔庙堂前都有泮水,这实际上是继承的是西周学校之礼制。直到清朝秀才入学,还被称之为“入泮”。

平王东迁后,周王室开始衰落,不论天子还是诸侯的学校也跟着一落千丈,这也是之所以春秋礼崩的原因。孔子周游列国,所谓恢复周礼,实际上也是呼吁各诸侯国重建官方教育,但四处碰壁,最后无奈他老人家只好回到家乡自己干。

孔子首开中国私人教学,学生来自各诸侯国,并且也不仅限于贵族,即“有教无类”,内容以“六艺”为主。《庄子》云:“孔子游乎缁帏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所谓“杏坛”只是栽有杏树之高低,既非学校,又无教室。幕天席地,人生不忘教学,教学即人生。

孔子曰:“自行束修以上,未尝无诲。”束修乃一条干肉之意,作见师之礼,后来“束修”常被使用为老师之学费,或薪水,都是极其微博之意。孔子的这种仅为学术思想教化,而不为自己的私生活精打细算,对中国后世尊师崇道奠定了基础。

从前由官方建立学校来推动教育,但从孔子后在社会上则酝酿出一番私人教学之风气,这种风气之影响远超上层政治之作。西周时期的教育称之为“贵族教育”,孔子以下的教育虽无教育制度,但有教育精神,称之为“社会教育”。除此之外,孔子除了讲学之外,还和其弟子一起著书。这一点,先秦诸子百家几乎都不例外,由此才能形成百家争鸣之局面。

孔子的贡献并非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而是因为贵族无所作为的结果。贵族教育的重点在于尊卑礼仪,这一点孔子并没有推翻,即便“有教无类”也不能理解为人人平等,而是人们都应该都遵守尊卑礼仪。或者说,普通人也应该具有贵族精神。孔子从来没有批判等级观念,但他认为人虽有天子、诸侯和平民等级之分,但做人却没有区分,天子、诸侯和平民都应该做君子,这才是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自孔子以来并最后形成所谓的中国传统教育,它并不是为了专门传授知识,更不是为了职业训练,也不是专为幼儿、少年、青年或中年人而设,它包含了所有人,不论籍贯还是任何职业,都包括在“有教无类”之中,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没有宗教的原因。

中国传统的教育极其看重人品,人品就好像人和物一样有品之分别,但它不是将人物化。我们常说“人物”,为了强调还在人物前面加一个“大”字,实际上就人品极高。中国的人品观只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这也解释了中国人为什么对玉如此喜爱,君子佩玉绝非修饰。

孔子以前只有贵族才有可能成为君子,但孔子之后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人心皆知饮食男女,但人若只在饮食男女上留心,此即孟子所谓“养其小体为小人”。可见,小人也不一定无德性,但君子则必须有德性。故中国传统教育提倡通德,通德属于“仁”。哪怕一身本领,如果违背德性,还不如“舍之则藏”,德性远大于职业。

孔子弟子中子路善于治军,冉有善于理财,然而孔子却给予颜回最高的评价,就是因为颜回的德性,更重要的还有颜回的德行。在孔子看来,不论何种职业,甚至何种人,首先并至始至终都需要具备德,其次才是智,即我们常说的“德才兼备”。

中国人辨别人品,还可以通过雅俗之分。我们今天讲雅俗共赏,但人品却不可以雅俗兼备,君子必是雅人,没有俗的君子,也没有雅的小人。正因为中国传统教育如此重视做人,所以才讲“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今天的人好像职业胜于人生大道,庄子称之为“道术将天下裂”,而今天的“道术”就是各人的营生与牟利。这种职业为上、德性为下的观念完全背离了中国的传统教育。而受近代科学之影响,只重视物理,却忽略了人道,更是谬之千里,原子弹并不能平天下,只能让天下更不太平。

我们常说最大的失败就是教育的失败,在中国社会确实如此,因为我们没有西方的教堂,西方教育的失败只是某一方面的失败。但教育一旦只剩下方法,教师仅限于职业,而没有了教育的精神,教育就难免会出问题。

今天头脑有知识的人远大于中国历史上任何时期,但就人品德性而言,却可能是历史上最少的时代。中国历史不乏坏人,但就孝道而言,历史上的坏人也是孝子。而今天有多人除了不孝敬父母,还咒诅其父母,禽兽也。

中国人尊师也是从孔子开始,所谓“孔林”就是其弟子和再传弟子,包括后世纪念孔子的人,在他的坟前栽种一种自己家乡特产的树木。尽管有的树木枯萎,但架不住尊敬孔子的人多,并且一直延续。这在中国历史属于独有,除孔子外别无第二人。中国历代帝王,除了祭天地和祭祖外,必须还要祭孔,孔代表着“道统”。因此,在中国任何一个时代如果师不再受到尊重,那么“道”必衰弱。

我们中国人讲“天地君亲师”,“师”的身份非常尊贵,并非简单地“传道授业解惑”,这只是“师”的职业,但非“师”之本身就极其“尊”,师之所以为“尊”是因为“师”承担的是“道”,而非简单的“传道”。西方律师也很尊贵,因为他们强调法制,公民尊律师,亦相当于尊法。所以在中国古代讲“法”是行不通的,而这种长达几千年的影响,现在也不能一下子全忽略不计。

我们常说参考某某文献,那么何为文献?“文”典籍也,“献”贤者也。比如:大学里面“文”就是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献”就是学校里面顶级优秀教师。我们读《论语》,最好的“献”就是孔子,但孔子又不能长生不老,所以孔子后世的弟子们算是“献”,孟子是“献”,后世的大儒们都是“献”,哪怕穷秀才在乡村里面也算是“献”。有“文”无“献”,人容易变成死读书,读死书,不成学问,即“死书”不能成为“活学问”。

我们小的时候算是“文”不足,但还算有“献”,如今是“文”已足够多,但“献”不足,准确的说是“贤”不足。我们弘扬传统,如果没有“贤”,谈何弘扬呢?图书馆终究不是活东西,文化必有承载文化的人。




所属主题
大圐圙 人文圐圙
大圐圙 人文圐圙
你想知道历史真相吗?你想知道历史到底是成王败寇,任人打扮的小丑,还是真实历史事件的忠实纪录吗?老魏带你轻松有趣的看历史,真正做到还原历史真相,反思历史事件,真正让你做到“读史以明志,以史为鉴”。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