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0 1 月, 2025
spot_img

人类何以喜欢表扬与自我表扬?

阅读此文约6分钟。明天星期六(4月29日)上午10点至12点,我将分享如标题相关联之内容。zoom号:852 0535 6860密码:2023,欢迎有兴趣者转发周知并参加。


你会觉得这个问题还不简单么?有许多心理学已经分析得相当靠谱了,比如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名罗森塔尔效应,亦即教师期望效应。这样带来非常正向的果效,就是人按照对方的期望在活,变得越来越好。可事实真的如此吗?顺着人的虚荣来表扬,与实际情况相比,总是高看一个人,真的能造就他吗?活在他人的目光与期待之下,其结果真的会很美好吗?他人的目光与期待是不变且正确的么?若不是,你活在他人目光与期待之下,会得到快乐么?


有人认为世上只有三种人,那就是君子、小人、伪君子,并且用马基雅维里指数——亦即心理学界将马基雅维里书中的观点选列二十句话做一个数值性的测量表——来考察谁是君子、小人与伪君子。其实这只不过是对待复杂人性的偷懒办法而已。这种偷懒办法,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即大多数人特别是知识分子都认为自己是君子,形成一种君子人格,认为只有他人是小人或者伪君子。这里面人们最讨厌的是伪君子,对真小人且还有一点包纳,那是因为真小人的利益表现得比较公开——问题许多真小人也是表演出来的——利于对方控制交易(往)成本,并不是对所谓诚实的赞美。因为如果是诚实成就了真小人,那么诚实在这里也多是利益关系,而不存在超越利益的道德追求。


与此相应的,更有大名鼎鼎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层次说”: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要、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影响了不少的人。也就是说被夸奖以及自我夸奖,都有着极其现实的需求。直言之,表扬与自我表扬,不仅合理而且必要。不特如此,心理学家还将此上升为人与动物的区别,仿佛是人类一种值得赞扬的具有排他性的特点。故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但人的情感往往是这样的:昨天点你赞,今天就咒诅你,你如何从这种朝三暮四的,比川剧变脸还快的情感中活出满足来呢?


在这样一个人们都以吸引眼球,引起注意,以眼球经济相号召的世代,人们已经不满足将他人的点赞、转发停留在心理需求层面了,而且直接上升到现实利益层面,将“情感”搞成一门生意。不少人已经将各种一看即是欺骗的行为视为寻常,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绝对真理。既然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绝对真理,那么将自我中心通过各种传播手段放大到无处不在的地步,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至于像段子手王尔德所说:“除了诱惑以外,我什么都能抵挡”,就不仅仅是段子了,而是将自己的欲望张扬到毫不掩示,且不需规则,更不需要道德的地步。


进而言之,为了求得别人的表扬与自我表扬,就会到处充斥假冒伪善与各种表演,但人们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人们只恨自己演技不到位,被他人揭穿或者穿帮了。也就是虚假与表演,在他们看来没有问题与过错,有问题的是自己演砸了。换言之,犯了无可推诿的罪,做了无推无可推诿的错,不会促使他悔改与认错,他只会花时间操练更为高超的演技。当然手握强权的人,常常可以给你彰显“我就是如此吃相难看”,你又其奈我何?就促使了更多的普通人提升欺骗性演技,毫不在意道德底线,这是中国社会的一种常态。


你认为我只是在做一种悬空的道德评判——让你们觉得我自己就是一个好人吗?No,我的罪一点也不比你们少——这是一种口无遮拦的愤情表达,因为我以前确是如此。但我要借此分享的是,如何让我们看到人类为何没有安全感?真正的安全感从哪里来?也就是说,人类的内心有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空洞,从哪里可以寻找到满足?是从他人的表扬、点赞,还是从永无止息的自夸,抑或是竭力追求丰富的物质,还是巧取名望或者窃夺权力,来达成自己的欲求?可以这样说,如此做,尽都是虚空。

2023428日星期五,学业间隙匆草于成都


所属主题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冉云飞 小书卷的甘苦
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