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4 11 月, 2024
spot_img

不老泉 | 娜塔莉.巴比特笔下的“轮子”到底是什么东西?



隐喻到底是什么东西?

“老师,你在问我吗?”西西有些怀疑地问道。

“是啊,你来说说”,我喝了口热水,镜片瞬时模糊了。

“你先说,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

“你确定?”我总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会难住她。

“那我试试吧!”

“在我看来,隐喻和我们在小说艺术中常用的“象征”这个术语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而象征、隐喻这些大词儿,往往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不不,是高不可攀”。

我边听边快速地做好笔记。

“继续”,她说得我都有点激动了。

“就好像小说只属于某些个别读者,比如一些高级?高明?读者,才能够想得出来的东西,比如《不老泉》中的轮子,到底有何象征意义。

很抱歉啊,今天的课,我们的确要围绕着“轮子”转。

开始!

实际上,隐喻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根据《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这部经典的研究著作的研究,我们人类的语言本身就是充满着隐喻的语言,我们没有办法离开隐喻而生存。

因此,当我们面对一个故事,我们其实大可不必为了这个故事背后、或者某个地方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深意而伤透了脑筋。我们作为写作的人,当务之急,就是要认认真真讲好我们的故事。

我们隐隐约约觉得,在我们不断让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开始不断地采取行动,有一些非同寻常的东西开始露出水面,或者说用斯蒂芬.金的比喻,我们就好比是考古学家,我们拿着手上的工具,不断地让故事的深意暴露出来就可以了。

其实,象征运用得好的话,完全可以理解成为另外一种强而有力的比喻。所以,我在教学生们写作的时候,并不特别在意他们到底是不是能够分得清楚,诸如象征和比喻之间的界限是什么,到底哪些是修辞手法,哪些是写作手法,更何况,这些东西学了之后该怎么用呢?

我认为,关键在于学生们能够心领神会,能够在阅读的每个阶段,尤其是在重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利用故事前前后后埋下的各种线索、比喻、人物的刻画来完成精神层面的交流和共鸣。

没错,好的作品一定不是一眼看到底的,好的隐喻,能够帮助作者,同时也是帮助读者集中注意力,让作品变得更为紧凑,同时也更加赏心悦目。

现在我们要重点谈一谈《不老泉》这部小说的关于“生命就像个轮子”这个反反复复出现的隐喻所带来的有意味的东西。在谈这个主题之前,我会再次地提醒我的学生们,要注意这个故事的叙事节奏,你看作者是多么有信心,她似乎完全有把握故事会带着我们走向该走的地方,我们这些读者们,也完全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作者在不疾不徐的叙述中带给我们的冲击力。

当然,如果我直接问学生,“轮子”代表着什么?那就说明我是在刁难我的学生们,也许我的内心的确有一些看上去还不错的答案。

但对于阅读的共同体、阅读的盟友们而言,我的答案永远只是一条线索,甚至只是一条微不足道的线索而已,哪里有什么标准答案!

因此,在班上,我要花费很大的功夫所要坚持不懈的做的一件事,就是不断地接受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问:老师,我可不可以这个,可不可以做那个的问题。

当然,大多数时候,我都会说,你觉得呢?你先想一想再问我。并且,我也不断提醒孩子们,我的回应只是帮助你更深地理解自己已经存在的那些体验。

要想让学生们一步步建立起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是可信的、有价值的,一定要从对话开始,也要从细小的训练开始。

所以,上次的课结束之后,我就邀请孩子们从书本上选取了一句比较容易模仿的句子,让他们回去之后写出自己的句子。就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很多学生能够非常准确地把一整个画面给描绘出来。

《不老泉》第49-81页的文字,我们不仅看到那个“轮子”的形象再次出现在塔克和温妮的月下谈话中,并借此交流了对于本书的这个核心隐喻的观点,随后,我设计了一个和学生的生活比较切近的问题:你第一次离家是什么感觉?

其实这个“离家”的主题,可以延伸出很多的讨论,比如说,老师们可以问学生:

1.你第一次离家是在什么时候?2.当天晚上你住在哪里?3.你内心有什么活动?4.你是如何克服内心的紧张、恐惧和兴奋?

我记得在我读高中的时候,读过余华写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至今仍然令人难忘。回头想想,为什么难忘?就因为他写的很让人难以接受,觉得不可理喻,十足荒诞,但又说不出来哪里特别想对着那个困境哈哈大笑一场。

所以,当那篇小说开篇的第一句话出来: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你就闻到了海风咸咸的味道,你知道接下来的故事由不得你掌控,就像你歪歪扭扭的人生。

下一次,我们会继续讨论有关“结尾”的艺术,后面也是《不老泉》的最后一次读书分享,我的总结就先到这里吧。


往期阅读
不老泉 | 不见想法诉诸纸上,怎知吾心所想?
仙境之桥 | 詹姆斯.伍德 :小说并不要求我们去相信,而是去想象

仙境之桥 | 属于每一个把它放在心上、把它变成自己故事的读者

仙境之桥 | 无限美妙的结尾:“逗留”和“俯瞰”整个文本的艺术

追逐金色的少年 | 重复的出现的事物象征着什么?
追逐金色的少年 | 让读者魂不守舍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追逐金色的少年 | 一旦明白“我属于谁”,我才能明白“我是谁”
写作课 | 创意、练习、思考、探究、跨学科,你都尝试了吗?
译写课 | 12件有关《追逐金色的少年》不可思议的事实,震撼你心!
阅读课 | 文学作品开端怎么写?不妨跟我探究一番!
阅读课 | 如何通过制造冲突深化主题?
写作课 | 我是谁?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