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最近我买了一台天文望远镜。
因为刚写了《停用了信用卡以后……》一文,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又刷信用卡了——当然不是啦!信用卡已经不用了嘛,我是用储蓄卡买的,哼哼哼。
其实也没有冲动消费,因为我想买一台天文望远镜已经想了好多年了,牛反施反各种理论知识也储备了不少,现在入手的价格也完全在我承受范围之内;何况天文望远镜又不是自动麻将桌,人畜无害,没什么可指摘的。
但今天我们最后一次婚姻辅导刚好聊到了金钱的话题,我忽然发现了一个过去的盲区。
二
我在《停用了信用卡以后……》一文里也介绍过,我过去花钱的手法,基本就是想买就买,喜欢就买。后来因为《太太的技能》一文的一些反思,以及《记老三出生以后的经济危机》和《我家的经济史》的一些痛苦经历,我开始区分我想买的东西到底是属于:
这句经文和这个分类对我已经很有帮助了:天文望远镜属于期待品甚至是奢侈品,所以我也挑着口袋里有钱叮当响的时候来买嘛。
说有一个弟兄,是一个知名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他长草了一台昂贵的主机游戏机。说是说昂贵,但以这位弟兄的收入,入手这台主机游戏机完全没有负担。但他却去和神祷告了很久。最终的结果是他决定不买。虽然买得起,也喜欢玩,但是他想到这个主机游戏机可能会绊倒常来他家里做客的几位年轻弟兄,所以他就没买。
这个见证感动我的高光亮点是在于:他居然会为了买一台游戏机去和上帝祷告??!
如果换成是我,我会觉得只要钱够,也有盈余,这是多么细小的一件事,想买就买咯。
其实道理么我早就懂了,所谓的“管家心态”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基督徒的钱其实是上帝给我们管理的一种资源。这些钱并不是属于我们的,而是属于神的。我应该用智慧来善用这些钱。
但今天这个例子让我更深刻地体会了这种“管家心态”。
假设,有一个有钱人老板聘请我做他的管家,他非常信任我,给我一大笔钱随我花——那我会不会忠心使用这些钱,还是会把这些钱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呢?
-
就算老板不要求,我也会记账——万一老板想要知道我是怎么花的,我就可以拿出账目和他来解释;
-
-
如果我想要花老板的钱给我自己买房子,这也不是不可以,有钱人的管家住得也不差,那我就会去和老板去申请。
对比我自己平时真实的花钱状态,我觉得我的问题就出在了“心态”。
我没有用“管家心态”来看待金钱。我确实也觉得钱是“上帝给我的”,而且这些收入也有很多上帝的恩典,但在我的潜意识里:
因为我是这些钱的主人,所以当然是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所以我也不常记账,所以我也不怎么就花钱的问题和神去“汇报”和“请示”,大部分时候为了花销和神去祷告,基本上都是怀着“害怕自己吃亏”的心态,诸如这样:
“现在到底能不能买房啊?如果不能买上帝你告诉我啊,不要买了房价就跌了,那我要哭的啊……”
这样的金钱观带来最明显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花钱,和永恒好像没啥关系。
——细细想来,每个月除了十一奉献以及一些其他的事工奉献,我们花的大部分钱,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这和圣经里,耶稣的教导显然也是相悖的。
细细想来,在新约里,耶稣对金钱的教导多得不得了!而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偷换了很多重要而又正确的观念。
比如,耶稣表扬了那个把自己所有养生的钱都投入奉献箱的寡妇——今天,如果遇见相同的寡妇,你我会为她为永恒投资的信心感谢神,还是会暗暗觉得她的举动并不明智?
又比如,那个为自己盖新粮仓的财主,没有经文说他行为不敬虔,他就好像是今天追求“财富自由”的弟兄姐妹——今天,如果遇见相同的有钱人,你我会为他的灵魂担忧,还是会认同甚至赞许他为今生的未来之事好好谋划的聪明?
今天晚上,姐姐囡和我说,她准备列一个“愿望清单”,上面是她想要买的东西。
我想起了《停用了信用卡以后……》一文的留言中,很多读者朋友都说他们的金钱观受父母的影响很大。有的人过于节约,有人又过于浪费——
于是我就把我今天的得着告诉她,姐姐囡很受教,她说她如果是那个管家,也一定不会把钱花在自己的私欲上。
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倘若你们在不义的钱财上不忠心,谁还把那真实的钱财托付你们呢?倘若你们在别人的东西上不忠心,谁还把你们自己的东西给你们呢?
“我觉得你的愿望清单还是可以列,你也可以为此去和上帝爸爸祷告。妈妈也鼓励你在这个过程中思考一个问题:‘我使用的金钱与永恒是不是有关系’。”
——其实这也是我自己的反思。毕竟像我这么会花钱的人,如果花钱的时候能祷告,光祷告的次数大概也要比现在增加一百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