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萧三匝商业观察001号:创业不是宗教!

在我们这个社会,创业仿佛已经成为一个新宗教。太多人辞职去创业了,好像一生没有创过一次业都不好意思在江湖上混。最近问小企业主在忙啥,一多半说在准备上新三板。问年轻人呢,很多人说“准备创个业”。都很高冷,很自得,他们眼中已经看见黄金世界。

 

我有点不知趣,继续问那些创客预备队队员:你想做哪行?想清楚盈利模式了吗?一些朋友对这样的问题显得非常不耐烦,甚至鄙夷。他们说,你不懂,现在关键是抢风口,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想在互联网领域创业的还说,什么模式不模式的,只要做大流量,就有高估值,就有人投资,自然就会产生模式。且不论做大流量本身不能成为目的,它只是合理的商业模式的自发结果,我们不能倒果为因,单说这种创业心态就很有问题。如你所知,现在流行的不是2B,也不是2C,而是2VC,只要能弄到VCPE的钱,这创业就成功了。

 

这是不是也太简单了?或者说,是不是有些幼稚了?

 

我当然知道,民间的流动性早已过剩,VCPE早已不像当年那样稀罕了。但别忘了,资本从来是逐利的,钱真的就那么好拿吗?

 

一些人创业前盲目乐观,创业后很快就陷入了焦躁状态。创业苦啊,日子不好过啊,为了找到融资磕破了头啊,加班加点没有休息啊……听到这样的话我已经无感了,老实说,这不很正常吗?创业如果不难,岂不是谁都能成功?这一点,难道你在创业前就没想到吗?

 

市场竞争必然是残酷的,神话从来都是要破灭的。如果你真的想好了创业的目的,充分做好了创业的准备,我的建议是,与其哀怨,不如强悍,市场既不相信眼泪,也不相信汗水和抱怨。

 

问题是很多人并没想好创业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手段。目的不明,手段阙如,要成为未来的商界明星是不现实的。世界需要梦想,但不能仅靠梦想。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然需要创业潮涌,但你未必就是那个弄潮儿。

 

反常识的商业无法成功,有些成功的企业家貌似因反常识获得了成功,但本质上是因为他看到了人们习焉不察的常识,并尊重这种常识。

 

让我们回到常识。商业的常识是什么?只能是发现潜在需求,并通过创新的手法满足这种需求。所谓成功,不过是对这种行为的自然奖赏。从这个角度看,商业基于人性,商业也很伟大,因为它带给人更多自由。商业的伟大在于它的切实,市场是检验创业项目的试金石,它容不得幻想和虚无的情怀。因此,商业不可能是宗教。但从这个角度看,很多创客和创业项目其实是不合格的。

 

苦与乐、悲与喜本身是一种主观心态,一个坚定、切实、成熟的创业者,其实是无所谓苦乐的,他既不是歌唱家,也不应是苦行僧。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他真能满足市场的潜在需求,就不会短视,不会焦躁,他就会“每临大事有静气”。当然,穿越创业的死亡峡谷对很多人而言确实是一场煎熬,但能成大器的创业者必须调整心态、找到办法超越这种煎熬,就像本刊(《中国企业家》杂志)本期报道的这些走在前沿的创业者一样。

 

先哲说,“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的前提是:一,回到初心;二,回到常识;三,认识你所处的环境。

 

我不是让你泄气,也不是想让创业潮降温,我想说的仅仅是,创业需要祛魅,当我们不再讨论创业情怀而聚焦应对危机的方法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就真正成熟了。

 

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本文刊发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所属主题
匝说
匝说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