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22 1 月, 2025
spot_img

二鱼游学丨太原: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风雅

上次二鱼游学安阳:诸神的面具》一篇时,说到商代“以神为本”。那个时候,人直接的活在一个看得见的“神”的世界里。到了周朝,世界逐渐改变。李鸿章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倒退三千年指的就是“商周之变”。为何“商周之变”那么重要?今天我们从太原讲起,你一定觉得奇怪,周朝的发源地和首都不是在关中平原吗?怎么在太原讲周朝呢?因为长期战乱的缘故,西安附近等周朝政治中心的周朝遗迹很少,倒是在山西博物馆给了很大的惊喜。



二鱼游学丨太原: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风雅




山西博物馆:

山西博物馆(包括山西青铜博物馆)有重要的出土文物,填补了西周五百年的考古空白,之前读到西周历史时,从周公制礼乐后基本就是烽火戏诸侯了,正史记录很少,就好像那几百年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但其实这几百年波谲云诡,东周的礼崩乐坏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正是不断演化的结果。



二鱼游学丨太原: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风雅



西周玉器

以人为本,是周制度和周文化的思想背景。周人获得中华文明的代表权后,就废除了惨无人道的人殉和人牲。当然,人牲基本废除,人殉则清代还有。这就像废除死刑,要有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但是周以后,人牲也好,人殉也罢,都不再具有殷商时代的正当性,只会遭到主流社会和正人君子的抵制批评。

在一个“以神为本”的世界里,用人向神祭祀天经地义,是“政治正确”的;但到了周朝以后,就变成了残忍,当然,他们也相信“神”的存在(无神论是演化到最近两百年才出现的),但已经不像以前的社会那样,“神”直接统治着人间,而是通过“人”来统治,“人”的价值被极大提高,我称之为“以人为本”的世界。

天的授权(天命)是看人心的,叫“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武王在伐纣的誓师大会上曾这样说:天是“万物父母”,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天意就是民意。老百姓拥护谁,天就授权给谁;老百姓憎恨谁,天就革他的命。

二鱼游学丨太原: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风雅



这从山西博物馆里的西周玉器就可以看得出来,玉器里的“神兽”变得抽象而简洁,不像商代饰纹那样繁复。人的主观创造开始彰显。




二鱼游学丨太原: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风雅




西周青铜器

西周青铜器和商代一样,属于那个时代的高科技;本来由周王在自己领土里铸造,然后作为利器分给各地诸侯。作为分封和礼乐制度的一种仪式。在这里先介绍一下分封和礼乐制度。因为“周公制礼乐”才是“商周之变”的重要转折,也是从神本世界来的人本世界的“三千年变局”的关键。





在周代以前的祭祀仪式上,接受致敬和礼拜的天神地祇、列祖列宗谁坐主席,谁算列席,要有一个序列;参加祭祀的人,谁是主祭,谁算助祭,也要有一个序列。如此,才能行礼如仪。至于乐舞,也必须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起承转合,井然有序,才能斐然成章。

商代把这一套祭祀运用到了极致,这在当时是最高的文化和学问,就像今天的常青藤名校一样,商代占领着意识形态和知识的制高点。商部落是最高统治者,其他部落,方国等是被征服的对象。周公据说曾看到过商代以人献祭的残忍后,决心改变,一是真心认为残忍,二是周朝在当时无论军事经济文化都完全居于下风,他必须要找到一种更高的文明形态,才能替代商朝。周公制礼乐的天才之处就在于最高统治者不是不再是某个部落,而是周王一个人,其他人都可以被封地,加入到这样的“封建”体制中,君臣之间成了权利义务对等的关系,有点类似中世纪的欧洲。按照贵族制度排序,其他的部落都可以加入到这个同心圆结构中(周王是中心)。

“封建”匹配的就是“礼乐”了。周公把之前的祭祀仪式抽象成了礼乐制度,如同西周青铜器把各种具体的兽面纹,抽象出了秩序感一样。秩序,是礼的本质,礼的精神。

礼既然是秩序,那就可以用来处理人际关系,维护社会安定。这就是周公的礼。它的意义,当然不再仅仅只是敬神祭祖,更在于身份认同和社会责任。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比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比如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乐是音乐,也是快乐。换句话说,音乐是让人快乐的,要想快乐就得像音乐。那么,什么是音乐?音乐就是“乐音的运动形式”,而乐音的特点就是差异。不同的乐音,音高、音长、音强、音色,都不同。

因此,它必须被确定为制度,这就是礼制;必须被应用于政治,这就是礼治;必须成为普遍进行的教育,这就是礼教;必须成为类似于法律的东西,这就是礼法

而在山西博物馆可以看到,周天子的青铜器非常粗糙,而很多诸侯国自己就能做出青铜器,而且远远精美于周天子的。这在周代之初是不允许的。从中可以看出,礼崩乐坏在西周就慢慢开始了


侯马盟书

山西博物馆的侯马盟书,春秋晚期晋定公十五年到二十三年(公元前497~前489) 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间举行盟誓的约信文书。

《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注:“载,盟誓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当时的诸侯和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这种盟誓活动。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在河里,以取信于神鬼。侯马盟书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近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


二鱼游学丨太原: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风雅


从侯马盟书可以看出,祭祀的仪式愈发弱于了实用价值,从西周到春秋,诸侯国也在分化,卿大夫却在整合。侯马盟书的时候,礼崩乐坏就愈发不可收拾了。接下来,从大乱到大治的时代就粉墨登场了。


晋祠: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武王的弟弟被封在这里,这也是为何山西被称为唐的原因。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国宗祠,这些都见证“分封建制”的周朝创造。

二鱼游学丨太原: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风雅


晋祠里的侍女像堪称中国雕塑艺术的高峰,我隔着门栏眺望,从不同角度看,侍女呈现出不同的情绪特点,堪称一绝。


二鱼游学丨太原: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风雅


晋祠主殿是宋代建筑,恢宏大气远甚于到处可见的清代庙堂

在那个皇权还不是一手遮天的时代,分封建制是一种贵族精神的体现,一直延续到宋代。


贵族的风雅一直按照礼乐的样式延续起来,最初就是“装”出来的,但装的人多了,礼乐制度和文化就深入到了中国文化的骨子里,风雅就这样成为了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太原城:

太原非常古老,从晋祠在此分封李渊在此起兵建立唐朝······但在太原城却感觉这里非常的新,很少见到古街道,到处是新建筑。历史的尘埃在改朝换代的烽火中烟消云散。只有偶尔演出的莲花落、评书、晋剧在述说这个城市的历史痕迹。

山西的各种面食,在太原都有,但又都不太正宗,莜面栲栳栳、头脑等还可以在街边尝尝,说不清哪家更正宗,不如去街头一边吃,一边品尝市井气息。



二鱼游学丨太原:世上本无风雅,装的人多了就有了风雅






End



所属主题
二鱼剧场
二鱼剧场
讲述每个微小个体心底最真实的声音,那里有我们的伤痛、眼泪、温暖、喜乐和盼望。“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圣经·诗篇》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