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3 1 月, 2025
spot_img

随想 | 消费主义时代的门徒

 



后现代人身处在这样一个货如轮转、时刻充满新鲜感的商品社会,慢慢就养成一种没有能耐、什么都要即时满足的品性。正如生育波兰、却在英国成名的当代社会学大师齐格蒙特·鲍曼指出,当代消费社会不断压缩消费的时间,让消费者从消费得到即时的满足,但这些满足又不能维持太久,否则生产商难以推出新商品——这种满足感消失得越快,消费者便越快遗忘旧货品。消费社会是要人遗忘,而不是记取。


《后现代拜物教:消费文化的批判及信仰反省》骆颖佳


1


路上的商品:网络与营销。我们活在一个他人为自己勾勒的需求空间(未必是自我真正需要的),广告与媒体不断提醒我们所选择的是机不可失的,并且能够填满生命的空缺。然而,你得到你想要的事物(就是那吹嘘能令你满足的物品)后,在下刻便被厌弃,然后专向其他商品。没有清得空的购物车,也没有收得完的快递。


随想 | 消费主义时代的门徒

2


眼见的谎言:恶性循环。最大的困惑不是我们的不知,而是错误的相信,以为这一次我们能够在这件渴望的商品身上得到满足的喜悦。我们将渴望等同于梦寐以求的事情得到满足……但打开包裹的那刻,失望涌上心头,不论它是否属实,生命里的渴望反而更大、更深,将人推向无限的循环。


3


标价与实价:真正的价值。我们在那些认为有价值的事上,附上时间、金钱并且尽可能多的资源。价值越大,所投入的越多,直到我们认为它可以超过生命的价值,甚至可以付出生命。然而,我们低估了生命的价值,它是一种上帝的尊荣在文化中失丧所导致的结果,也是高估了我们在上帝之外所寻见的价值。但这又是必然的结果,我们所存有的对尊荣的渴望,迫使我们必须借着其他价值才能满足。


随想 | 消费主义时代的门徒

4


消费主义的满足。消费主义对信仰的侵蚀,已不再是纸上谈兵层面能够解决的信仰难题。它已逐渐与生活交融一团,若不是小心翼翼的分辨,所给出的判断将变为一种仅限于道德行为的指责。这样断定的危害是我们以为解决了问题,却进入了另一种虚假敬虔的行为主义。潜伏在买不买的道德纠结之下的困境是寻找上帝在自我身份中的真实地位,与什么是我内心的喜乐。消费主义的信仰问答是:我的喜乐与价值是什么?唯有得到它(商品)我才有喜乐。

 

5


购物前的问题清单:

  • 旧的物品真的没有价值了吗?

  • 除了经济的考虑外,你购物考量的标准是什么?

  • 当你尝试放弃购物选择时最大的失落是什么?

  • 为何我必须买它?

  • 它为我提供的满足是什么?是否有其他替代品?

  • 我真相信,上帝的尊荣能够成为我真实且永远的满足?


消费文化中作主门徒的六个建议(骆颖佳):

1.对社会文化具批判的醒觉;

2.敢于与不同的自由:耶稣基督的榜样;

3.让上帝成为自我身份的基础,从而得到终极满足;

4.庆贺创造的美善:感恩和管理;

5.追求公义的社会和经济秩序;

6.一个消费的教会,还是有客旅精神的群体?



在梦境的范畴内,你可能会饱受某种强而有力的东西胁迫,但是等你一醒来,你就会嗤笑这梦无法伤害到你真正的生命。世上所有的权力和财富,都像是一场梦。它们不会提升,也不会毁灭基督徒最深的身份、喜乐和产业。

提姆·凯勒《耶稣之歌》



// 更多阅读 //
拥抱双十一 | 经历、反思与文摘
所属主题
金马可 谦言
金马可 谦言
在充满问号的时代,言说有答案的文字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