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21 12 月, 2024
spot_img

一位渴望活得整全的教师的心灵告白


1.我都说了多少次了!

 
上初中时,因为学校离家远,第一件事就是要学会骑自行车。为此我担心了很久,晚上做梦都在担心。担心什么?担心自己学不会。我常心里暗想,虽然路远一点,我还是可以选择走路。可是,同龄人都会骑车,我却走路,会不会遭人耻笑?
 
五年级暑假,我和堂哥从大姑家得了一辆自行车(只有这辆自行车是没有横梁的),我俩从如何推自行车学起,慢慢地,开始用一个枕头当坐垫,放在车子上,从斜坡处往下划着找平衡感。
 
终于,在练习了不知道多少个日子后,一个邻居大哥看到我很努力的样子,就对我说,“看前面,不要看脚下!”我尝试跟随他的指导,终于可以骑了!那位“教练”并不满足,继续教我如何骑得更加顺溜。
 
时间过去了两年,轮到我妹妹上中学了。这时的我,已经忘记了当初自己是如何从不会骑到会骑的,既然妹妹央求我教她,我就很不情愿地当起了教练的工作。
 
这时,我就不断地回想我在学车时,那位高人对我都说了些什么,结合自己骑车的心得,我总结出了几条口诀。大意就是“目视前方,手要放松,身体协调!”我一遍又一遍地教,可是妹妹的表现并不如我所愿。她学得真的是很慢很慢。她不敢像我一样,从坡上往下滑行找平衡感,所以就只好让我跟在后面扶车。
 
我累得满头大汗:“妹妹啊!你怎么这么不开窍!二哥说多少次了!放松!放松!不要把把手抓那么紧!
 
妹妹似乎还是无法很快掌握我的口诀,于是我就开始给她点颜色看看:“你怎么这么笨呀!二哥当初学车,一学就会,啊?哪像你!你脑子里都装的什么东西?
 
教到一定程度,我真的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我生气,发脾气,都不管用,慢慢地跟她说动作要领,她还是做不到。最后,我告诉她:“你自己学吧!说了多少次了!该教的我都教了,你这辈子估计是学不会骑车了,你以后就走路得了!
 
我之所以讲这个经历,是因为最近带四年级学生。我所在的班虽然只有16名孩子,但是实不相瞒,为了孩子们平时的生活习惯,或者学习态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说了多少次了!
 
与其坐以待毙,每天因为排队,整理书包柜的事情而生气。我平下心来,决定探个究竟。其实,也就是每天定时视线从电脑屏幕上方抬高10厘米,看每个孩子上课的真实表现,这么下来,我观察到“说了多少次了”这句话,几乎每个老师都会说,至于每天说了多少次“说了多少次了”,估计说的人都记不得了!
 
这句话往往在师生对话之间窜出来。准确地说,不是对话,是在训话的时刻。老师一般都会先耐着心思提醒孩子:老师说话时,不要插话!(这句话也常会有以下几种变体:嘴巴闭起来!闭嘴!嘴巴拉链拉起来!)不要打闹!不要在教室里奔跑!按时交作业!快点排队!快点吃加餐!快点走路……
 
总结一下,大凡是不听老师口令,不守规矩的小孩,都会在老师言语攻势无效情况下,不同的老师会用不同的方法。有掐腰作河东狮吼的,有拿教鞭教棍(只要能击打出声响的)大力击打的,有语速快如机关枪每秒钟恨不得喷射出10个反问句的,也有百米冲刺,立刻揪出肇事者拎到教室后排的,无所不用其极,以上每种方法我都见过,可惜的是很多方法并不管用。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孩子“说了多少次了!”难道是我们下意识地在暗示孩子,他真的非常蠢笨,甚至有点顽固?果真如此的话,我们会不断地让孩子接受这样的身份认识。我们无法理解孩子怎么可以学得这么慢,或者说为什么三番五次犯同一个错。

更可怕的是,我发现到最后,每一个如此训练孩子的老师,他心中渴望让孩子学会守秩序、懂礼貌的那些美好期待,一个都没有学会,反之,自己却被训练得脾气越来越坏。不仅如此,还会大大降低自己工作的幸福感和意义感。

难道教师的角色就是成天盯着孩子的不良行为,反复提醒,使其改变的那种人吗?我们做老师的,劳心劳力,到底为哪般呢?有人说,是为了生活,为了教师这份职业用不错的待遇,有家长的尊重,可问题是所有这些好处,完全可以从其他职业中获得,为什么非要累死累活做老师呢?于是,如今的教育行业出现频繁更换老师的情况,也就不难解释了。


 

2、老师,你为什么这么累?


谈了教师在平时常有的状态后,我想针对这种现象再继续分析下去。我们知道反复唠叨一件事的结果就是累。那为什么我们老师,尤其是小学老师,会如此的唠叨?会如此地大喊着累?

我首先想说的是,因为你我都不爱思考。人一旦开始思考,思考本身就会反过来对思考者的信念、前设提出质疑,要知道随波逐流的感觉是相当舒服的,因为不会造成认知上的挑战。

我们深处的文化,自幼所受的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从来都不主张、鼓励、也不会培育真正的思考。绝大部分老师需要的是听话的孩子,体制需要的是循规蹈矩的老师。就是不想动脑筋,我们心中总有一股冲动,告诉我怎么做就好,最好是能够有一个模板给我,这样我就不用动脑筋了。

这种不动脑筋的现状,随着年龄的增长更甚,我们会因为对薪资、健康、人生地基塌陷的担忧而更加趋向于不去思考。打个比方,为什么老师们渴望能够拥有一套可以复制的课程?因为可以不用思考啊!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你之所以不思考,是因为思考向来都是主动的,很难从一个固定的模式、模板,通过模仿习得。放在教与学的情境中,你会发现,正因为你贪图高效,希望快速地搞定课程、教学上的一堆事物,你的所有聪明才智都花费在了如何复制别人的课件、追随课本、教参的指挥棒上面了。

表面上看,你好像完成了一天又一天,一个季度又一个季度的工作,但是你仍然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生命本身的东西。套用他人的模式,跟随客观的教参指引代价就是,你无法在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之间做到很好的平衡,换句话说,你无法把自己的气质、长处、甚至是弱点,完整地统合到自己的教学实务当中。
 
有一年,一位在圈内颇有资历的老师来我校做教师培训,休息时,我跟她聊起了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我问她,怎么看待或是理解作者所提出的教师的身份认同和完整?那位一脸秀气的老师笑着跟我说,什么身份认同啊!这跟教学有什么关系?别那么矫情!
 
到现在,我终于稍微能够理解帕尔默所说的身份认同和完整对于教师的生命有多重要了。作为教师,我到底是谁?难道还有比这个问题还要重要的问题吗?为什么我们疏忽对自己的认识,忙于完成一项项的工作,结果反过来让工作的成效定义我们的身份呢?
 
正是因为这是一条少有人踏足的小径,我们太多的教学生活都淹没在各种常规和检查之中了。但是教育的灵魂何在?如果我们承认,教育最终承担的是育人的目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工作面对的最好是一台机器,才比较舒服?
 
教师累,是工作使然,更是在一个问题重重的世界,想要带来一点影响力的人都必须花费的代价。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一种累,会将我们拖垮,就是我们会因为疲惫而变得没有耐心,我们无法通过情绪宣泄而好上一阵子,因为教育的路还很长,即便不是老师,作为一名学习者,一个必须不断地成长,调整自己人生航向的平凡人,也应该好好思考自己为什么不愿意思考,不愿意承受思考必然带来的灵性震荡。
 
再者,真正好的老师,好的教育都是无法复制的。任何出类拔萃的老师都是打破习俗、重新制定教学路线的先行者。他们身上有一种极大的热情,会持之以恒地关注一个特定的问题。我们的生命需要榜样,需要有活生生的人活在我们的左右,我们的教学才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教育没有捷径,更无法规避劳累,所以还是好好思考吧!

 

3.为什么要知行合一?


弄明白了我们之所以内在疲惫的主要原因后,我想谈一点最近一段时间萦绕在我的教学中的困惑。以及我所渴望的当老师的那种知行合一的状态。

到现在,我心中的最大的困惑依然是:基督教世界观,教育观,最终是要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我们的品格,落实到行为习惯和待人接物上。但是,事实如何呢?我们可以读有关基督教教育本质的书籍和文章,我们甚至可以提起笔来滔滔不绝地论述教育的丰富细节,但是,谁能够在最纯粹的意义上,做到知行合一呢?
 
我们所说的圣经整合,远远不是对课程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呈现的整合,那样的整合尽管尤其必要,但最终还是要面对每天实际的教学中位格的互动。我们接近伟大事物的能力,回应学生灵魂、情感、思想的能力,绝对不取决于我们对课程的领会,而是取决于我们对真理的委身。
 
圣经整合,或者说真正的基督教教育,必须能够唤醒老师生命深处对教与学的热爱,对灵魂的呵护,不然,再优秀的教学也仅仅是技术层面的熟练,不能真正影响心灵。
 
每一天,我都要面对孩子的真实光景,他们不会掩饰,不会轻易就像按下一个点子按钮一样,接受你的指令,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的教学,要因为孩子的不配合,不听话而心生疲惫?为什么我总是在遇到挑战时,总会将问题归结于所处的环境?
 
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是因为家长抱着消费主义的态度,把孩子给惯坏了,没有赋予老师尊重,我们可以说,是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就生活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之中,被周围的消费文化骗得团团转,只知道享乐,吃炸鸡,打游戏,而没有真正的学习之心。

我们还可以说自己所在的学校,无论是公立学校,私立学校,还是基督教学校都是一群不懂教育的人在领导,他们要么是用商业的眼光要求你像是一名技术工人一样,榨取你身上的价值,要么就是只会用一大堆毫不相干的理念,来时不时烦扰你的严苛的法利赛人
 
总之,我们就是觉得事情不对劲,教学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样子,整个国家也不对劲,物价太贵,各种事情都好像维持一种表面的安定,但是却人心惶惶,里面没有长远的视野,就是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失去生命的热情。最后,又会用各种流行的心灵鸡汤来说服自己别这么较真,凡是看开一点,谁在乎呢?只要度过了十月,不是还有两个月就可以熬过人们所谓的最难熬过的2019年了吗?
 
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愤世嫉俗的老师,成为愤世嫉俗的基督徒?是因为当现实冲击我们的生活,我们却无力回天。这种愤世嫉俗的心态,会让我们封闭自己的心灵,成为躲在黑暗角落里的邪灵的掠物。

愤世嫉俗者不是关心现实,而是对现实冷漠以对,冲着不守规矩的孩子发一通火很容易,细心观察孩子的特性,提供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确实需要花代价的。愿我们都能成为深思熟虑、知行合一的老师。

在家教育不慌不忙的在家教育者 | 作者前言

书籍连载教养全心的孩童 | 你怎样跟随耶稣,孩子就怎样跟随你

师者反思教育者 | 到哪里找一位严师?

教育前沿观点 | 新酒需要新皮袋,为何人们总说陈酒好?

教学现场教材 | 宝贝,你愿做哪一粒豌豆?

师者对话:优秀思想者身上的不兼容性:与肖老师谈生命议题



行走教育

微信号 : Walking Education 


探索新道路,实践真教育!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