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约15分钟。明天星期六(6月24日)上午10点至12点,我将分享如标题相关联之内容。zoom号:852 0535 6860,密码:2023,欢迎有兴趣者转发周知并参加。
在切入正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粗看以下四种称呼,或可开读者之眼:
一:EM3、B类(差班、慢班)、放牛班、池塘之底。
二:差生、学困生、后进生、问题生、学渣。
三:蠢猪、死饭桶、一肚子糠、擂杵钻牛皮、吆鸭子、熊孩子。
四:朽木、小人、七窍通了六窍。
若将以上四种称呼完全回答得清楚的,那么一定是对教育有相当之了解的人。笼统地说,四种称呼都是对班级与学生的贬称。第一种是对班级的贬称,分别来自新加坡(见电影《小孩不笨》、中国、法国(见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二至四种贬称学生,二是中国正规教育对学生的贬称,三是中国民间贬称;四是中国古人贬称,前两种出自孔子,一骂宰予,二损樊迟。“七窍通了六窍”(这类同于学者之间的互损,可参见清代扬州学者汪中说某君,再读三十年书,可望进入不通之列),不能确定出自谁口,常为古人通用,可见流行之广,不在朽木、小人之下。
以上四种分类说明一些问题,即人类都不乐意好好对待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弱的人。当他们进入学校的时候,就不免有许多贬称等着他们,总有一款适合他。孔子虽然也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在其教学中恐难实现,自然作为扩大孔门思想影响力的《论语》,不可能专门记载失败的案例。在宰予这件事情上,显示他对人性的认识有限,有过于乐观的期待。一句话,一个蔽于不知人的老师,教学效果的普遍性不能被夸大。至于学樊迟问稼穑之事,被孔子贬为“小人”,在此并不是道德评判,只是说他眼光短浅,胸无全局。
这就说明,孔子对教学生之事,看上去挺包容,其实并非真能如此。倒不如他再传弟子孟子那么坦诚,孟子称“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孟子的意思是说,天赋很好,恩赐很多的学生,我是很乐意教他们的。这种想法,我想没有任何老师要拒绝。因为教这样的学生,与今人所谓 “有好学生,方有好老师”也是相通的。因为好学生“省事”,若再能遇着学生中善于发问的人,老师则有“小扣而发大鸣”的机会,容易激起“传道授业解惑”的热情。在教学相长中,老师自然也获得比教一般学生更多的进益。
但依上面的说法来看,你一定会感受到有一种无法释怀的悖论在里面,那就是学生正是因为不懂,才到学校来学习,结果老师却更喜欢“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样一来,天赋不好,恩赐不多的学生,就有可能被忽略,遭摒弃乃至被歧视。这本身就失却了教育应有的“有教无类”的正当性,使得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作为公共产品,丧失了相应的阶层流动调节阀的功能。亦即在社会其它方面运转相对正常的情形下,阻碍了一个人通过教育途径多增加一些选择生存尝试的机会。
由此似乎可以下一个虽不中亦不远也的评判:世上的老师大约都有孟子的想法,只是没有像他那样明说。因为若学生都是“英才”,那做老师就实在是人人都歆羡的轻省活儿。但由于人资质有异、禀赋不同、愚智有差,故遇着平常乃至顽劣学生的概率更大。若我们对人性有清醒的认知,赞同人都是罪人的真理,并且深知自己也不完美,就不容易像孔子那样对宰予失望,或者以容貌误判子羽(澹台明灭)——“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要深深地体会“不要凭着外貌认人”的真理,才能对学生有爱,而尽量一视同仁。因为老师是有限的人,所以只能尽量,但这尽量并不只限于外在行为,而是要更注重对付自己的内心,是否对愚智不同的学生能一视同仁。
既然如此,或许你会用本文的标题来反问我,那到底是谁愿意得天下烂人而教育之呢?你说遇着不好的学生,能平常且平等对待,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有谁还愿意自讨苦吃,着意跟自己过不去,专找不好的学生来教呢?你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要说有在教烂学生,那也只是万不得已,硬着头皮(或因饭碗所致,或因无能力选择其它职业)去教罢了。如现在好像不常提及的工读学校(在某种意义上或应包含少管所里的学习),是专教“烂(坏)”学生的机构。在这种情形下,老师是不得已,其实学生更是被带着某种强制手段的“情非得已”——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也并非全然无辜。两相不得已,这样的老师与学生在一起,别说没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感,就是平常师生之间的快乐,恐也不易寻得。
那到底是谁愿意做这样“得天下烂人而教育之”的超级老师呢?那么让我们从同样带有公共性质的职业——医生说起。当一个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我们会说他“妙手回春”,仿佛其有生死肉骨的能力。这当然不只是高看了他的医术,也过于高看了他的医德,因为哪怕是希波克拉底也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因为世上医术再厉害、医德再高尚的医生,都没有一个医生治病人是去代替病人的疾病的,也没有通过替代病人的苦难来医治病人的。因为他们既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仁心。若有医学院的招生考试,要求学生学成后当医生,通过替代病人的痛苦来医治病人,那你一定会觉得这样的医学院是疯人院,根本无人去考试无人去当医生。但你只要看过对观福音,就知道世上有这样的佳音美事,并非我在这里向壁虚造。
如人们所知,世上好老师的标准虽不固定,但也非全是无迹可循。现代的好老师,在十九世纪以降,全以儿童为中心、学生为中心,只要看过《死亡诗社》、《放牛班的春天》、《小孩不笨》、《蒙娜丽莎的微笑》、《地球上的星星》诸电影,大约不会不同意这种看法。这样的老师很受人的追捧,但这种将权柄置于受教者之下,不仅是一种秩序上的混乱,也是过于讨好受教者和体贴受教者的肉体所致。这正是二十世纪以降杜威、蒙台梭利等人的教育所不能回避的问题之所在:不存在绝对权威,忽视权威的绝对来源,必然出现权威的倒置与错乱。这样的教育“看上去很美”,却成为放大人身上固有恶习——自我中心的助推器,加速了人们高举自己所带来的诸多争竞怨毒与无根漂萍之感,因为不在磐石之下的人断无真正的安息与满足。这也是如今生活富足到远胜历史上很多时代,但各种稀奇古怪的心理疾患层出不穷的真正原因。
有这样一位超级老师,因他自己是知识的源头,所以他带学生的时候,与世上那些主张“自我实现”的教育思想全然相反。正如教育家章伯斯在《竭诚为主》一书中所说:“他的目的不是要开发你的潜能,而是要你跟他一样‘自我牺牲’。如果你真的相信他,那么重点就不是你得到了什么,而是他透过你能给出什么。”所以他教学生,带门徒,不只是身教与言传并重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他来教你是为了你“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这位超级老师的教育核心,一是教你得生命且得的更丰盛,其次是像他一样舍己与“自我牺牲”。不仅如此,他可以使无知小民,真正的罪人烂学生,成为生命被翻转的精兵,于是烂泥扶上墙、朽木当栋梁这等不寻常之事,就在他的教育当中经常发生。
有人称“翻转课堂”之创始人萨尔曼.可汗,是全世界最伟大的老师。这显然出自错误的归因,因为这样说的人,是把互相网便于学习的工具性,以及他大规模使用网络来教学的开创性,上升到了改变生命与触及心灵的价值观之地步。因为老师若不是如此,就不能被称之为伟大。更可笑的是,中文网络上多个地方列出世界十大老师,首位却是鬼谷子,因为在他们看来他教出了苏秦、张仪、商鞅、李斯、孙膑、庞涓等人,让他们惊呼。显然这样的评价,浸透着丛林社会的实用主义,和大张旗鼓的“人上人”教育理念。
且不说鬼谷子大抵是虚构的人物,其教如上学生之事,亦如苏东坡“欺”欧阳修之“想当然耳”。退一万步说,即令鬼谷子实有其人,所教如上之“众豪杰”学生亦是事实,哪怕将鬼谷子高评为世上十大老师之首的人,也不能不承认,他教的学生下场实在反衬其教育之问题:苏秦被刺,张仪下落不明,李斯受包括腰斩在内的五刑,商鞅被车裂,庞涓受害于孙膑,孙膑受膑刑,终致郁闷而死。这些出生入死的学生,哪是那超级老师所教的、最终出死入生的学生所能比拟的呢?
2023年6月22—23日写毕,23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