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PINTREST
上一篇相关链接:根本没人在意你到底吃了几碗粉 ,我从网暴就联想到了日常口舌方面的事情。
那些极端的情况的确令人极为痛心,不过日常生活中的口舌是非常常就像被蚊虫叮咬一样,或者粘上了些污秽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害不了命,就是比较闹心或者恶心几下子。
所以一颗强大的内心真的很重要,最好能做到见怪不怪,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可以的话,能够远离喜好是非之人和是非的旋涡,最好不过。
清代学着朱海写了一本《妄妄录》,其中有一则故事名为《嚼蛆》。这个词主要是江淮和吴方言词汇,意思是胡说八道,搬弄是非,乱说话。
《西厢记》、张恨水的《金粉世家》中,还有金庸的小说里,都提到过这个词汇的用法。我查了资料,直接引用在这里,比如《倚天屠龙记》里有人对陈友谅说:甚么斩首正法?你少嚼蛆吧!”《金粉世家》第五回里,有一句“你瞎嚼蛆,说些什么?什么叫喝冬瓜汤?”
小时候,有邻居跟我妈说些乡邻的事情,我常听到我妈或不以为然,或恍然大悟似的说了句“嚼蛆呢/瞎嚼蛆”(方言发音略有微变化)。 她一向不好此类事情,往往听一嘴就算了。
估计是自小植入,虽从未用过,以前也一直没多想,待到现在书面上看,到生出了几分恶心来。嚼-蛆,呃,太有画面感。两个词拼在一起令人生理不适,但现实中的事件比这区区二字不知要生出多少祸患。
生命之书中(你们知道我说的是哪本书)对诽谤,无中生有的诋毁,谗言,传舌,也有多处着墨。并且非常明确地指出,这种长舌之事,也会为人所好,对于好此口的人来说,就像美食一样:“传舌人的言语,如同美食,深入人的心腹。”
我以前看到提多书时,第二章中写到一个细节,保罗写了一大堆劝勉,其中有一句是:“又劝老年妇人,举止行动要恭敬,不说谗言。”看到这句话我就乐了,回想现实中的一些画面,深深为保罗的洞察力所折服。
他在此重点虽然突出了老年妇人,为了避免误伤,这里要说明一下,我们可以捕捉到某一群体某些特征,但这不一定就是老年妇人的专利,且老年妇人也不一定都精于此道。
据《嚼蛆诗》里记载,一个名叫金鹤亭的人,这一生都以嚼舌头为乐趣,“毕岁周旋朋友间,惟以嚼蛆为事”。
有一天晚上,他乘船去拜访老友,上了岸后,正陶醉在月夜风景中,听到不远处有人的喧笑声,连忙依着声音寻了过去。进去了后,很是自来熟,也不管和对方关系如何,就开始八卦起来,无论是村里的东家长西家短,还是男女的隐秘事,言辞露骨下流,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大惊失色,自觉不如。
金鹤亭被众人捧的越发得意,后来众人更是即兴凑齐了一首打油诗《嚼蛆诗》:“闻道嚼蛆好,逢人便嚼蛆。有蛆无不嚼,但嚼便成蛆。嚼到难于嚼,蛆成化外蛆。非蛆耐蛆嚼,吾爱嚼吾蛆。”
嚼蛆的人与蛆好像是同体一样,令人恶心。这个故事的结尾是,金鹤亭第二天醒来后,返回昨晚的地方时,发现那里是片荒弃的废墟,其中散落着一些坟墓。原来,他与鬼嚼蛆了一晚上。
就和聊斋一样,故事是编的,写的却是人性。喜欢嚼蛆的人,久了就和蛆同质了,走到哪里,那里便被污秽了。哪里有喜欢嚼蛆的人,那里就会有嫉妒纷争,好争竞的人又煽惑争端,就如余火加炭,火上加柴一样,越烧越旺,越烧越来劲。
无论是一个团体,一个小组,街坊邻居,还是公司,大家庭,jh,如果有一两个好于此道,时间久了,就容易生出很多是非,搅乱了整个环境。
我一直觉得,这就像麻风病一样容易传染,只要传染开了,整个生态就很不健康。这种情况,唯有添油加醋、捕风捉影的木柴没了,火自然就熄灭了,争竞的事端自然就少了。
所以,很是认同这句话:“往来传舌的,泄漏密事;大张嘴的,不可与他结交。”
舌头上的罪,几乎无人可以幸免,哪怕极少次数的妄加评断,我们都无法说自己无可指摘,他人的过犯在我们身上同样有过。
不过,该说的还是要说,人都会犯口舌之过,并不等于我们要任由舌头来回往返,不加自制地大张其口。若是如此,真的是一件害人害己的事情。嚼蛆诗说的令人生理不适,但一想到口舌之祸,口舌之害,又觉得这样的地道语言倒也用的精妙。
ZHU啊,求你保守我们的心,让我们有聪明智慧,远离消耗我们的虚妄之事,让我们的舌头不落入试探中,不用来传播纷争。让我们用它来颂赞,用它来分享有价值的事情,用它来说造就人的话。
– the End –
文 @宣灵苏 / 人在江湖,手不持剑
公众号:宣灵苏
备号:宣灵苏的杂货铺
小红书号:552495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