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葭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这是中国古典文学《诗经》的句子。
这个画面很美,我们读完这首诗后,似乎会在脑海里形成很美的画面。
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她仿佛在隔着河的芦苇丛中。
《诗经》的句子被后世评价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确实,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句子,它代表男人们倾诉着他们心中的心声,那美丽清秀的姑娘就是他们心中最美的新娘。
这就像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誉就像见到神仙姐姐的桥段,段誉心里仰慕,却不敢亵渎,似乎多看一眼都是犯罪。
到近代,民歌王子王洛宾收集青海民歌时,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牧羊。
每天看着她那动人的眼睛,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坐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当音乐响起之时,我们眼前似乎就浮现出辽阔大草原上的景象。在那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地方,那美丽而善良,高洁而灵动的姑娘似乎就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让我们甘愿做一只小羊,只愿能日夜见到她。
这些美丽的诗句,这些美丽的歌曲,它们曾给了我多少年少时美丽的梦呀!
在我那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期,我多希望遇到这样的姑娘,我多希望她像《诗经》 里所写的“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那样。
是的,每个男孩子的心目中都曾梦想过找到这样的女子共度一生。可是我们却鲜有思考,这样的女子究竟从何处来呢?
当然,男人们首先想到那在蒹葭深处的女子都很美貌,宛若天仙。故此,他们脑海中若想起这样的女子,首先便会把美貌加在她们身上。
可是,光有美貌够不够呢?
还不够,男人们觉得她还得足够高洁。
因此,又漂亮又高洁,这样的女子才是男人们心目中的美娇娘。
传统文人出生的金庸就因为这种情结而写出了两个天仙一般高洁的姑娘,一个叫小龙女,一个叫王语嫣。
可是,那毕竟是书里的姑娘。
在现实生活中,你常常看到美貌的女孩子很多,但是有见识的女孩子却很少。要不然,娱乐圈里那些如花似玉的女演员们就不会总是闹出各种各样的绯闻。
这是中国的古典文化,我们想当然地把女人的美丽和女人的外表同等看待。
如果必须在外表的美丽和美德之间做出选择,我们通常会把外表的美丽放在首位。
如果女人不漂亮,她的高贵和美德就什么都不是。她就不是《诗经》中出现的“伊人”。
这是我们审美上的通病。
箴言的最后一章,书中描写了一个贤德的女人。
我们注意到,在各种描写中,作者并没有用过多的笔法写出那个女人有多漂亮,一个字也没有。
相反,作者写了这个女人每天舍己奉献的过程。
她天不亮就起床为家人和仆人准备食物。
她为家人织了衣服。
她穿着朴素的细麻布衣服。
她很善良,总是施舍给穷人。
在对这位善良女性的描写中,作者没有一个字形容她美丽的外表,但通过她内在生活的张力,我们可以看到她有多美。
她的丈夫心中依恋着她,丈夫出去也会有人在他面前夸耀她。
在箴言的结尾,作者总结道:“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唯敬畏永恒者的妇女必得称赞。”
你看,女人漂亮不漂亮,我们得先摆脱外表的偏见。莫让外表影响我们的判断。
因为妇女美貌而无见识,就像金环戴在猪鼻子上。
懂得敬畏的女人懂得谦卑,谦卑的女人必定温柔。
而一个女人如果温柔,你娶到这样的女人,你心里能不依恋她么?
所谓伊人,其实并不在水的彼岸。那是一个乌托邦世界。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伊人就在那敬虔的生命中。她们的生命很美,美到你会一辈子爱她,与她不离不弃。
(本篇完,我的微信:493012764)
我的另外两个号,喜欢请三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