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7 11 月, 2024
spot_img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作者,有时我们上写作课,并不仅是学习写作技巧,还是为了把这个内在作者“唤醒”。你心里的这个作者在哪里呢,是否挣扎欲出呢?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作者丨莫非

主播玲羽 后期制作Lulu

自成为文字事奉课的老师,碰到最多的疑问是:写作也需要学吗?还要上课来学习?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常哑然失笑。因这问题等同于:会说话的人,还需要上演讲课来学习演讲吗?有声音的,还需要上声乐课来学习唱歌吗?做老师的,已经会数学英文了,还需要上师范大学来学习教导吗?

相信这几项学习都会被视为理所当然,但为何写作需要上课来学习,却会被引以为怪呢?

那是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写作常被视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充满了天机与奥秘。写作所需的文采和作家特有的敏感与观察,也乃天生。一个人或者有或者没有,没有中间的路可走。如此把写作整个用浪漫的色彩包裹“供”起来,使许多人因而却步,也使许多作者因作品而贵。

然而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里面都住着一个作者。许多美国写作课也强调要把里面的这个作者“找出来”“释放出来”,或者要把这个内在作者“唤醒”。

我们每个人里面都住着一个作者,你相信吗?他,在哪里呢?他,是否挣扎欲出呢?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每次去参加美国基督徒作家大会,不管是哪个机构主办,也不论是在东岸、西岸还是美中,著名或不知名的基督徒作家做大会讲员,总之,报名人数不可思议地多,皆以“百”为单位!

其中不只以个人报名参加的多,也有的夫妇、母女,或者父母带着成年子女全家来用写作度假的,更有全教会编辑团队一起来接受装备的。这样的基督徒作家大会,课程内容纯和写作相关,教小说、散文、回忆录书写和出版探索,却不怎么谈文字事奉。为什么要写?在此已不是功利性为服事而作探讨的议题。基本上每个来参加的人,都认为自己里面有一本书,需要化诸文字与世间分享。成为作者比成为作家,更是他们来上课的理由。

穿梭其中,常让我赞叹,属灵文化发展到成熟,是否在文字里就是如此天上人间?让写作回归写作,成为生命中的另外一种出口?

也是,成为作家也许需要文采和别才,但书写自己的故事,却是人对天地间表述的基本渴望。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只是这本书是无字之书,还是充满个人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一篇篇血肉故事呢?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教写作课二十多年,不可讳言,来上课的学生以年轻时就喜欢文学的居多,因种种缘故,当年没能成为文艺青年,现在来上课有点想要一圆延迟的文学梦。

然而,那只是走进来的触发点,目光如“篇”,只想写出一两篇文章来自娱或和别人分享,甚至尝试投稿发表。很少人清楚自己里面其实有一本、甚至多本书的存在。

奇妙的是,每当人提起笔,静观回顾自己生命欲下笔为文时,却可能发现多少岁月走过岂是突然?好似一道门闩轻轻地被开启,汹涌流出的是大环境变动,人事倾轧以及个人内里的种种伤痛和挣扎,多少故事呼之欲出?

好似当我们生命略有经历时,写,已不只在“做文章”了,而是真正地有话要说。并且,不只是说个故事,同时,也想要把自我和走过的生命,摸索出一个更清楚的形状。

经验上也看到一个文采洋溢的人,如果没有生命内容,写出来的只是花拳绣腿。可一个生命内涵丰富的,只要有一些文字点拨,就可写出厚重有影响力的生命文章。我想,我们在文字事奉上的授课角色,就在帮助基督徒找回属于个人的文字语言。

也发现许多学生学习写作,不只对信仰诠释有所整理,思想也因书写得到锻炼,更有些人在学习书写间,初次真正和自己里面的灵魂相遇。文字,是深入灵魂的一条捷径。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创文文字课程就是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帮助参加者更靠近文字,也更靠近灵魂。也许不是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程里和自己的灵魂相遇,却有许多学生在其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祭坛。随着系统化写作课的推进,文字课程提供一层又一层的属灵生命造就和写作进深,用生命和写作设下的两道坐标,帮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故事,嵌进更大的故事里面,书写上帝在个人生命里工作的历历痕迹。

米开朗基罗在雕刻大卫前,面对的是14英尺高,被搁在教堂后院40年的大理石。坚硬、沉重,又沉默无言。要雕出连一只垂下来的手,都筋脉毕露那样地细致,需要怎样的雕刻功夫?虽然米氏有20多年和石头为伍的训练,但是,他说“‘大卫’已经在石头里面了,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就好。”

也想问:我们每位基督徒这块石头,被搁置在生命后院里多久了呢?20年?30年?40年?里面的灵魂是否也希望能破石而出,向人间见证神的荣耀呢?

文字训练课的角色,就是帮助每位基督徒能把搁置陈年的生命石头搬出来,然后把多余的生活赘重部分一一除掉,让里面的作者挣扎出现,见证神的荣耀。

自然,文字课也是一种事奉的装备,除了对有心从事文字事奉的工人,对所有属灵领袖来说,文字语言都是一项重要装备。在阅读课里便提到过,语言能力可以左右我们的影响力、驾力、服事果效,甚至人际生存关系。如果我们知道怎样掌握语言,便可以用语言来创造一个世界款待人。整个基督教信仰也脱离不了用文字语言有效地传递和进深。

在神国里,我想,我们预备的是一个文字的属灵环境,然后神拣选文字工人,神差遣来学习,最后,神成就祂的工作!很喜欢以赛亚书这段经文:

他们要发生在草中,像溪水旁的柳树。这个要说,我是属耶和华的,那个要以雅各的名自称;又一个要亲手写归耶和华的,并自称为以色列。

——赛44:4 -5

盼望文字工人也是如此,神拣选的一个、一个从四面八方出现,来到创文文字课程中彼此相认。在课程中,我们一起向神献上感谢的祭!

选自《在永世里抛掷一个身影》,武汉出版社

——END——

第二届创世纪文学奖报名啦!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吴信惠:

为圣书故事书写建造一个园地

感谢莫非老师及创文同工给我机会参与创文征文第二轮的审稿。在审稿过程中,我不仅阅读了许多佳作,也从篇篇佳文中被启发,被激励。
在五天中,审阅四十篇文稿,需要用祷告的心来读,因为读到自己喜欢类型的文稿,会津津有味地读到最后一个句点;若读到不是很欣赏的文体,就戴上编辑的眼镜,审查文中的缺点,存着要退稿或想让作者修改的心态去审阅。总觉得这样的心态会辜负作者认真创作的精神。
能征选到第二轮的文稿,都是佳作了,在文字上都有一定水平,以下是我的心得与学习。
题目是一扇门
以编辑的眼光来看,文章题目可以定江山。题目是一扇门,能带领读者走进作者为读者们设计的园地。第二轮的四十篇文稿中,不乏有创意的题目,例如《驴腮骨》——耐人寻味,《圣手普阿的平凡故事》——吊读者胃口,到底有多平凡呢?
在我眼中,也有败在题目上的佳文,例如《一场一无是处的谈话》,为什么要记录一无是处的谈话?作者的文笔好,故事也说得不错,但读完后真有一无是处的感觉,没有达到反差的效果。如果换更有创意的题目,也许会加分。
创意是一扇窗
喜欢作者从不同角度来撰写圣书故事,用创意的方式书写,如同在日常生活中帮读者开一扇窗,拓宽读者的视角。《圣手阿普的平凡故事》用两位接生婆的视角来诉说摩西出生的故事,故事切入点充满创意。《驴腮骨》用动物的眼光来看参孙,也是令人惊艳的书写,大有可为。《裂缝》用两位不同个性的工匠来诉说“靠着神凡事都能”的主题,也是较有创意的人物选择。
《往尼尼微去》也是个很有创意的文章,但文中的故事跳跃,且与圣书有些出入,没能好好地把约拿的故事说好,可惜了有创意的文字与思考。建议喜欢如此活泼创意写法的作者,可以利用穿越的手法,使现代人从梦中穿越到约拿时代,陪着圣书中的人物走过,因为在梦中,就可把创意的点子合理化。
合乎圣书的逻辑是一条平稳的路
我们多少受了自己文化的影响来诠释圣书故事。正确的解经是作者在创意园地为读者铺下一条平稳的路。《选择》《回家》两篇是处理得比较平稳的例子。
《枯井里的活水》中的“雅各井”之井水,作者在文中形容为源源不绝,却又以枯井来称此井,不甚合乎逻辑,这是其中的一例。《圣手普阿的平凡故事》中的时间从摩西出生到马槽的夫妻,虽然是个很好的连接,但不合乎圣书的时间逻辑。
温度是舒适的阅读氛围
也许是受西方成长背景的影响,我对文章的温度偏敏感,喜欢有温度的文稿,例如《选择》《死别》《女儿香》等。总觉得主耶稣在讲故事时,是柔和、谦卑的,当我们在讲述圣书故事时,是否也能表达耶稣的那份温柔与慈爱,让读者也能感到严肃的生命真理中,隐藏深邃的爱与恩慈?
华人讲故事偏于故事中的教导,教导很重要,但带着温度的教导能让人感受到爱,拉近讲者及听者的距离。我深深地期待,我所书写的故事都能带出神的温柔与美好。
能与两位评审老师一起分享审稿的心得,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在字句中能感到大家认真的态度,是很感恩、学习谦卑的经验。
看到这么多篇佳文,着实为创文的文字事工感恩,这是辛苦耕耘的结果。已经看到文字的种子撒在各处,即将要遍地开花。此次的参与,与有荣焉,更多的是感谢与祝福。

作者简介

你里面的作者是否挣扎欲出?丨莫非(附音频)

网络书苑

感谢支持

转载说明

书籍推荐

购买请及时加微信13370121219
17710290580(电话同步)

视频推荐

相爱容易相处难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创文网站

所属主题
故事的呼唤
故事的呼唤
故事的美丽和力量,在于不只可以反映我们是谁,也可以改变我们是谁。 书写你的故事,可以更了解神的故事;书写神的故事,会让你的故事更有意义! 征召千万好笔,书写神的故事!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