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年轻的时候总喜欢看一些名人传记,我希望从他们那里获取一些人生经验。后来慢慢才知道,人物传记常常美化人物形象,真假难辨。他们的很多奋斗历史时常经过颇为精心而微妙的取舍和包装。
类似的是,我们看过的不少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影片,经典的剧本结构总是采用了一些符合观影心理预期的模式,到了戏剧高潮时,里面的英雄总可以在危难之中单枪匹马化险为夷,惊心动魄之余为大众建立起了难以割舍的英雄情结。
再看看每个国家和民族流传已久的英雄神话故事,填补了许多人心中对人类缺陷与不足的遗憾。或许是因为现实太让人失望,人们才需要英雄的诞生。如果现实没有,我们就“创造”一个。
这么说来,人们渴望英雄,崇拜英雄,就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英雄,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标杆和榜样。英雄情结算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精神特质。
但有趣的是,那本神奇的大书,那本在历史上无论怎么被销毁都还存在的神奇书籍中,却自始至终没有为我们制造一个幻觉——英雄式的人物。好像为了刻意打破这个假象,圣经里为我们提供的那些重要人物形象,常带有残缺的个性或者某些令人难以想象的缺点。
信心之父亚伯拉罕,是个了不起的人物,非常值得称赞。我常常被他带领家丁去营救罗得的气魄吸引,和以撒的温顺不同的是,他看起来很有英雄气概,胆识非凡,也很有见识,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很MAN的男人,也有内心胆怯的时候,且有点不光彩。
都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在埃及和基拉耳时,他都因为害怕妻子撒拉太美貌,被对方惦记而夺妻杀夫,所以,他害怕了,撒谎了,告诉人家撒莱(撒拉)是他的妹妹(血缘上,的确也是)。为了保命,差一点就把自己的妻子撒拉搭进去。
被称为合神心意的大卫王,南征百战,颇有英雄气概和君王的气象,然而还是犯了“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与自己的部下乌利亚的妻子拔士巴通奸,并且设谋除掉了极其忠诚的乌利亚。“谋杀丈夫+霸占其妻子”,一下子使其英勇的形象跌下了神坛。
再看看他在诗篇中的无数杰作,遭遇外敌时的凌辱,患难和疾病时的哀求,痛悔的泪水,盼望和感恩的颂赞。无一不表现出其复杂多变的情感。
以利亚虽然在迦密山上具有卓越的信心,其胆识和勇气,以及全然的信靠让人热血沸腾。但不久之后,我们就看到被耶洗别恐吓下,他惊慌失措的逃跑,并在罗滕树下一心求死。简直令人意想不到,事情尽然转变的如此之快。英雄陷入到极度抑郁中,甚至到了想要放弃生命的地步。
使徒彼得,那个热情、大方、快人快语的彼得,即使在灵命很成熟时,作为跟随过主的人,作为非常重要的属灵领袖,在外邦人和犹太人一同吃饭时,也因为内心软弱而装假,选择和犹太人一同吃饭,无形中制造了默认割礼为蒙恩条件的事实,当众为保罗所责备。
这样的案例还很多。我们可以从不同的细节看到,圣经为我们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人物范本,既没有美化,也没有修饰。祂并不担心因为过于真实而丧失了成为“英雄人物”的那种魔幻般的吸引力。祂不希望我们像追星一样为那些不存在的虚假人设投入不必要的期待。
因为,我们终将在另一个人身上失望。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包括你的领袖、丈夫、妻子、父母、孩子,都无法承载你所有的期待。最好打消这个念头,在你们之外找到一种力量,成为你们的标准,你们反而更容易互相接纳与彼此成就。
祂要告诉我们一个真实的事实,所有人,即使身份和地位非常卓越,能力超群,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都不可能成为完美的情感寄托者和拯救者。和我们一样,他们也需要同样的JIU EN。在这一方面,人与人毫无高低贵贱之分。
对,在这个层面上,所有人出其不意的站在一个水平线上。这就是有别于这个世界法则的另一个法则。虽然只有一小部分人听说过这种原理,而且,这一小部分人中也仅仅只有一小部分人真正相信。
另一方面,对于某些道德的完美主义者,道德的洁癖者们,彻底的了解到人类这种尴尬的自我修炼永远无法达成完美品性,也算是一种解脱。我们的眼光不仅要从他人身上移开,也要从自己身上移开。要从一个幻觉里,自以为是的幻觉里清醒过来。
我们先要放弃掉完全的假设,然后才能获得另一种“完全”。所以,你知道唯一的“英雄”是谁了么?
宣灵苏:人在江湖,手不持剑。
下方是本平台二维码,点击即可关注。文章为原创,除标明,音乐、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敬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