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萨雷斯在《基*督*教*史》中说道,“教会从未脱离它所处的世界。最早的基督徒是公元1世纪的犹太人,他们作为犹太人听到并接受了基*督*教*的信息。后来,基*督*教*信仰被传开,先是在其他犹太人中,后是在罗马帝国内外的外邦人中。若要理解基*督*教*最初几百年的历史,我们必须先来看看基*督*教*得以形成的那个世界。”
本期书单聚焦于古代罗马,可以帮助你更加了解早期教会所处的“那个世界”。点击文中封面,即可购买。
《通史》
波利比乌斯 上海三联书店 2021.07
波利比乌斯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公元前168年因政治立场可疑,被羁留在罗马十七年,成为“非洲征服者”小西庇阿的导师与密友,并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一员。
公元前151年,小西庇阿带他去西班牙和非洲,亲眼目睹了迦太基的毁灭。因此波里比阿有机会亲身经历那个时代最重要的军事及政治事件,这为他的历史著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波利比乌斯撰写的《通史》,总计40卷,从第一次迦太基战争(前264年)开始铺陈直到第三次迦太基战争结束(前146年)为止,记载了罗马人如何迎接严峻的挑战到打败海上强权迦太基的历史,他详细地记述了罗马人击退一代名将汉尼拔,让希腊人臣服于罗马帝国,使地中海成了罗马人的内海的伟大历程。
《布匿战争》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2.04
公元前3世纪,罗马和迦太基展开了对两国之间的战略要地——西西里岛的争夺,布匿战争的序幕由此拉开。
在接下来的百余年里,双方把战场扩大到了非洲、西班牙、意大利,展开了改变古代地中海地区政治格局的三场宏大战争。许多军事史的经典篇章在此期间诞生——从汉尼拔率领十万大军翻越阿尔卑斯山、通过坎尼一役把罗马推到毁灭的边缘,再到西庇阿在扎马之战大挫汉尼拔……
布匿战争最后以迦太基屹立了三百多年的帝国在公元前146年的覆灭告终。
布匿战争是西方历史的转折点,如果罗马战败,那么罗马帝国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对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造成的政治、语言、法律等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小得多,甚至罗马帝国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布匿战争》副标题为“ 罗马、迦太基与地中海霸权的争夺”,兼具可读性和学术严谨性,生动地呈现了这场战争,也讨论了它深远的影响。
一部能同时吸引专业人士 以及喜爱精彩故事的大众读者的出色作品,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复杂的军事行动,描绘了主要历史人物,兼具信息量与深度。这些故事以前也被讲述过,但是都没有这本书讲得好。
—— 美国图书协会《书目》
《罗马和平》
阿德里安·戈兹沃西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22.04
罗马和平是真和平还是帝国的谎言?
自从公元前27年建立元首制之后,一直到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再没有陷入长时间内战,境内相对安宁。然而,罗马人首先是征服者、帝国主义者,用武力夺取了一个从东部的幼发拉底河一直延伸到西部的大西洋海岸的庞大帝国。他们制造的和平是由军力和统治带来的,而不是与邻国共存。
罗马人咄咄逼人,冷酷无情,在他们创建帝国的过程中,数百万人死亡或被奴役。但罗马和平是真实存在的,不仅仅是皇帝们的夸耀。帝国的一些地区在很多代人的时间里再未经历过重大战争。
那么,罗马和平到底是什么,对那些被罗马人统治的人来说,它意味着什么呢?
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家阿德里安·戈兹沃西讲述了帝国创建的故事,揭示了罗马人是如何以及为什么开始控制世界上这么多地方的,并询问罗马和平的良好形象是否属实。通过作者全面的讲述,我们得以对罗马和平的性质有一个更加全面而中正的认识。
《约瑟夫斯与第一次犹太战争》
德斯蒙德·苏厄德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0.06
当犹太人在公元66年反抗罗马时,耶路撒冷贵族约瑟夫斯被任命为将军。被罗马人俘虏后,他得到了皇帝韦帕芗的好感,从而保住了性命。之后,他担任罗马军团的顾问,他认为犹太人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向罗马投降。
作为一名犹太起义亲历者,他被允许翻阅韦帕芗的作战笔记,因而约瑟夫斯是我们关于这场战争的重要信息来源,这场战争以摧毁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和他所生活的令人惊叹的时代而告终。
对于任何对中东早期历史感兴趣的人来说,约瑟夫斯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物,有必要对他进行深度而全面的了解。
苏厄德以小说家的才华写作,不仅将约瑟夫斯带入了生活,还生动地描绘了导致公元66年犹太人起义的原因……通俗史的全貌……研究透彻,见解深刻。
——《历史评论》
《君士坦丁传》
尤西比乌斯 商务印书馆 2018.09
尤西比乌斯(约260—340)是基*督*教*史学的奠基人,史称“教会史”之父。《君士坦丁传》是尤西比乌斯撰写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记述了君士坦丁登基以后三十年左右的历史,涉及了拜占庭帝国的诸多方面,尤其是君士坦丁对于基*督*教*的态度及所作所为。
尽管多是对君士坦丁歌功颂德的内容,但作为一个同时代的记录,该书的史料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正如君士坦丁虽常遭争议,人们却仍无法抹去其历史的光辉一样,尤西比乌斯的《君士坦丁传》同样饱受诟病,却仍不失为传世之作。
关联图书:优西比乌《教会史》
《罗马十二帝王传》
苏维托尼乌斯 商务印书馆 2000.02
苏维托尼乌斯(约69—?)是古罗马历史学家。他的这本传世名作是罗马帝国时代最重要的拉丁文传记,记载了罗马帝国最初12位元首的生平事迹。其中包括朱里乌斯传、奥古斯都传、提比略传、卡里古拉传、克劳狄传、尼禄传、伽尔巴传、奥托传、提图斯传和图密善传等。
本书提供了有关罗马帝国丰富的史料,并包括帝王们的日常政治活动、私人生活、奇闻轶事等,填补了正史的不足,帮助人们更全面生动地了解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
《西部罗马的转型》
伊恩·伍德 商务印书馆 2022.01
本书是研究古代晚期(4—6世纪)历史的前沿性著作。作者对关于古代晚期西部罗马逐渐衰亡的代表性观点,逐一进行了评判,并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解说。书中详尽分析了教会的兴起对人力资源、政治结构、文化生活,特别是对土地经济的影响。尤其是对基*督*教*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分析,实践了方法论上的创新。此外,作者还对欧洲早期中世纪研究的学术史及该领域研究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梳理和预测。
在晚期罗马帝国的西部历史上,蛮族和教会并未如吉本所说,是罗马帝国衰亡的主要原因。尽管未能很好地应对蛮族问题在政治性上是灾难性的,但蛮族尚不足以导致罗马帝国的崩溃;这一时期也是基*督*教*会逐渐兴起的时期,罗马帝国受基*督*教*的影响并不是很深。作者甚至认为,古代晚期的重要特征并非罗马的灭亡,或者“文明的终结”,而是一种根本的社会转型。
古代晚期学科的开山人物彼得·布朗评价本书为一部“开创性的”佳作。
伊恩·伍德(Ian Wood,1950— ),毕业于牛津大学,利兹大学教授,被誉为“研究法兰克历史的英国权威学者”,长期致力于罗马帝国晚期和早期中世纪的研究,著有《早期中世纪的现代起源》《墨洛温王国》等。
《穿过针眼》
彼得·布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06
耶稣教导他的信徒:“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然而到了罗马衰落之时,教会却变得无比富有。财富的涌入之于教会,是罪恶还是从事慈善的良方?
在《穿过针眼:财富、西罗马帝国的衰亡和基*督*教*会的形成,350~550年》中,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创立者——彼得·布朗,从财富的角度审视了教会的崛起,以及它给崇尚贫穷美德、称贪婪为万恶之源的制度所带来的挑战。
布朗结合奥古斯丁等主要基*督*教*思想家的观点,考察了新财富涌入教会所引起的争议,以及人们对财富态度的变化;描述了富有的捐赠者在危机四伏的帝国中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展示了利用财富来照顾穷人与罗马旧式慈善事业之间的竞争;呈现了那些为了得到天上的财宝而捐出钱财的普通人。
彼得·布朗(Peter Brown),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荣誉教授、古代晚期研究领域的发明者、权威的奥古斯丁专家、晚期罗马帝国宗教史研究最杰出的历史学家之一,其研究主要涉及晚期罗马帝国和早期中世纪欧洲的宗教文化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关系,著有《希波的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 A Biography)、《古代晚期世界》(The World of Late Antiquity)、《身体与社会》(The Body and Society)等。
在这里,彼得·布朗倾听了晚期罗马世界的心跳。他的记述是一部杰作,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帝国崩溃时的财富与贫穷,以及鼓舞人心的基*督*教*天上财宝的概念。他挖掘了中世纪慈善的根源,阐明了当今的贫富问题,是最杰出的历史胜利。
——朱迪斯·赫林
《拜占庭:一个中世纪帝国的传奇历史》作者
《信仰与古典文明》
科克伦 东方出版社 2020
本书考察了罗马帝国兴盛至衰亡的历史,深入探讨了基*督*教*与古典文明的关系,在罗马帝国的文化环境中深刻地理解基*督*教*的创造性起源,将基*督*教*对古典世界的影响视为古典世界对一种更大的文化危机的回应。
要寻找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不能不研究基*督*教*;要研究古典文明的消亡,亦不能不研究基*督*教*思想。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章)运用大量史料再现罗马帝国秩序的确立过程,并深入探讨奥古斯都政治思想的来源与形成。第二部分(第五至第九章)追溯罗马文明的命运如何在四百年的变迁中逐渐衰亡。第三部分(第十至十二章)解读基*督*教*如何在罗马帝国衰亡过程中拯救古典文明。
本书堪称一部视角独特的罗马史,科克伦在书中展示的跨学科研究成果,为汉语学界研究基*督*教*与古典文明的关系树立了榜样。
科克伦(Charles Norris Cochrane,1885—1945),加拿大历史学家、哲学家,毕业于牛津大学,长期在多伦多大学任教。曾师从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R. G. Collingwood)。本书初版于1940年,被学界视为“加拿大人对西方思想文化史的第一项主要贡献”,科克伦也因此在学界名声大噪。
《上帝之城:驳异教徒(修订版)》
奥古斯丁 上海三联书店 2022.01
《上帝之城》,是基*督*教*教父奥古斯丁晚年完成的代表作。在公元410年罗马城遭到北方民族的攻陷和洗劫后,奥古斯丁开始思考罗马帝国在基*督*教*思想中的位置,花了十余年时间完成这部巨著,确立了上帝之城与地上之城分立的世界历史观。
奥古斯丁花了十四年时间(413-427年)完成了这部经典名作。全书共22卷。第一部分包括前10卷,主要批驳异教徒对基*督*教*的责难,重评罗马史,认为罗马的毁灭是咎由自取,与基*督*教*无关。第二部分包括后12卷,系统阐述基*督*教*的历史观:第11-14卷阐述了人类社会的起源;第15-18卷阐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第19-22卷阐述人类历史的结局。
奥古斯丁在此书中全面总结了自己各方面的基*督*教*思想,特别是阐释了他的政治神学,成为其一生思想的总结。奥古斯丁主义主导中世纪天主教思想达八百年之久,《上帝之城》更是深刻影响了此后的基*督*教*思想、政治哲学、历史哲学,以及政教格局。
这一版《上帝之城》修订译本的特点:
◆ 初版译本主要参考的拉丁文版本是PL版本,后来才参考了现在通用的CCSL版本,这次修订则主要使用了CCSL本,这是版本上的变化。
◆ 将初版中一些明显的误字或语句不通顺的地方修正过来。
◆ 对一些重要概念与常用词语斟酌推敲之后的改译,比如“mens心志→心智”、“societas社会、集团→团契”、“崇拜→服侍”、“虔诚→虔敬”等。
◆ 最重要的是,对初版中理解错误的地方做了修改。
◆ 在内容上增加了长达28页码的“修订译本导言”。
◆ 图书形态的变化有:1.内文版式上较旧版更为疏朗;2.平装变为精装,带护封,3册变为2册,上下册都有可作书签的丝带;3.封面和内文用纸都更好,其中内文用纸改为80克纸,适合典藏。
这本巨著将有助于我们把握基*督*教*的历史发展和思想演变,理解西方文化与基*督*教*的关系。
我写信给你们在罗马、为神所爱、奉召作圣徒的众人。(罗1:7)
点击阅读原文,进店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