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6月 26, 2024
spot_img

倾听心灵,我心被召


本文是我们的主内好友黄小咸看了《倾听心灵》之后的感想,可以说是一篇从多个角度出发、非常全面的剧评。无论你有没有看过这部美剧,都希望你能认真读一下这篇文章,一定会帮助你更深理解这部剧的内涵。


需要《倾听心灵》1-5季可加微信xiong3215330,提交观后感(字数不限)后,再来索取6-8季资源


——小熊&怡芸




感谢老朋友小熊、怡芸夫妇的推荐,《倾听心灵》这部剧的确让我这个冬天不冷,简直热血沸腾。看时心心念念,看完回味良久。这部剧既能让一个结束全天工作的全职妈妈放松开心,又能帮一个踉踉跄跄的天路客省思成长。实际上,正当有一日我边做家务边想,要是有一部信仰剧就好了,然后,这部剧就来了。


倾听心灵,我心被召


《倾听心灵》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一个加拿大西部小镇。一场矿难夺去镇上一半男人的生命,整个小镇笼罩在沉重、悲伤的气氛中。富家小姐伊丽莎白只身前来,实现自己的教师梦想。她在这里遇见了志同道合的挚友亚比该、心心相印的恋人骑警杰克、一群等待启蒙的学生,还有各种个性鲜明的小镇人物。随着时光流淌,小镇迎来各种挑战,人们也经历种种感动和成长。


随着剧情展开,我与女主的亲切感越来越浓。当我看到她上课的情景,我曾经在讲台上的画面也浮现在脑海,心里做老师的热情再次被挑旺。看到孩子们张开双臂围住伊丽莎白的腰,我也回想起那时同样高的学生同样地抱着我,那是作为老师超级幸福的时刻。


看到伊丽莎白孜孜不倦在油灯下写日记,我想到我那些摞成一打的往昔日记本;看到伊丽莎白百变的发型,我心想我们有共同的爱好;看到伊丽莎白生活上,尤其做饭方面一开始笨手笨脚,后来可以做美味的炖肉,我想到自己结婚以后也经历过同样的历程。


看到杰克送伊丽莎白打字机,我想到丈夫给我下单打印机的情景,看到杰克几次帮助能干的伊丽莎白解决困境,我想到自以为能干的自己,时常发现丈夫默默在帮我解决问题。


看了两集亚比该,我和丈夫不约而同说,她真像我们身边的一位姐姐,巧的是她看几集后感觉伊丽莎白像我。剧中伊丽莎白和亚比该互相谈心、彼此扶持、互相鼓励走过风风雨雨,这就是我和姐姐的真实写照啊。雷同到伊丽莎白有急事要出远门回老家,亚比该坚定地说:“我和你一起去!”就在看这部剧的前一个月,我也同样有急事要回老家,我这位姐姐也同样对我说:“我和你一起去!”


我甚至觉得,这个希望谷小镇好像我们的教会,里面的人们性格不同,各有各的生活,整个小镇却被积极的盼望鼓舞,他们看彼此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彼此联结的大家庭,大家齐心协力度过一个个难关。

 

剧在古,我在今,剧在外,我在中,我和里面的人物却如此熟悉,如此共鸣。除了喜欢并佩服编剧珍妮特·欧克女士外,我想一定有某种共通的什么荡漾在人们心里,无论古今中外都能感受并为之感动的。剧中的人物虽然不在这个真实的世界(the real world)里,但相比真实世界里的许多人,他们反而是活在一个真的实存(the real reality)中,我时不时边看边泪目,心里想“这就是我想活出的状态”,这才是世界的“真实”。


-真实之天下有道


亚比该是第一个打动我的人物,她带出这部剧的经典台词之一:做正确的选择(do the right thing)。不是法律允许就好,不是无可厚非就好,而是选择那个本身“正确”的事。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有客观的信念,有客观的善,有确定的秩序。它不受人摆布,不随着人心情如何,时代背景如何而改变。这就是路易斯在《人之废》中所描述的“道”。


倾听心灵,我心被召


对于人而言,基于这确定的“道”,在他的处境中就有确定的“应该”:因其本身是对的,我就应该这么做。而非凭眼见趋利避害如动物般地活着。


路易斯在《现代人及其思想范畴》中也谈到相关的古今差别。以前的人,无论他们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无论是基督徒还是异教徒,他们都相信绝对的善,客观的道,超自然的存在。现代世界观则给人相反的信念,没有绝对,没有“应该”,人们理所当然活在或吃吃喝喝,或优胜劣汰的动物哲学中。我第一次意识到这点时很震惊,原来许多习以为常的观念只是现代人丢弃了人们一度认同的东西,才变成如此没有尺度没有温度,同时也没有盼望的。

 

刚出场的亚比该,是失去丈夫和独生儿子不久的寡妇,还受到当时黑心矿业高管亨利的逼迫。


在这样的处境下,她还是选择接纳一无所有,落魄难过的伊丽莎白来家里住。


在欢迎新矿工舞会上,她选择主动邀请那个杵在那感觉不受欢迎的矿工共舞一曲。


她选择把身怀六甲的单亲妈妈接进家里照顾她。


在亨利的渲染下,她一度忐忑矿难事故是否由于已故丈夫失责引起,但她还是选择把重要证据交给警官,要求上法庭:“小镇里的每个人都有权利知道真相”。

 

亚比该还以她的信念影响身边的人。当她作为镇长时,小镇银行即将破产,银行经理急需现金,要按照合同合法收回杰克分期付款购买的土地,亚比该闻讯提醒经理处境艰难,但要做正确的选择,经理听了亚比该的劝,收回了那个合法却不正确的决定。同期,她竭力拦阻银行经理与那个可能把小镇变成赌城的投资人签约,尽管他有钱能挽救银行,再一次,经理在犹豫之中受了亚比该的劝勉而做出正确的决定。


面对到咖啡店偷食物的小男孩科迪,亚比该选择说:“为什么不给你换成鸡肉呢?”,甚至最后收养了他。在伊丽莎白遭受毁谤而不能再教书,她可以作证的朋友却因为惧怕而不肯现身时,亚比该默默寄了一张伊丽莎白和孩子们的合影给她,背面写着“好人不吭声,坏事就发生(Bad things happen if good people do nothing)”,朋友受到感动前往小镇恢复了伊丽莎白的名誉,她终于又可以继续教孩子们了。她的儿子科迪在另一次小镇危机中,引用妈妈同样的话感动了关键人物,他撤销合法终止合同,小镇再一次转危为安。

 

她坚持给人“第二次机会(the second chance)”,而非一棒子打死。她选择接受有犯罪前科后来悔改的牧师弗兰克,她选择在审判亨利的法庭上,作为品格证人陈述她了解的亨利好的一面,尽管她曾因为这个人受了不少苦。她选择对同伴的错误一笑了之“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剧中并不只有亚比该如此立身道内而做正确的选择,这不是某个人的个性光环,人人都可如此。比如亚比该没见过面的儿媳克拉拉藉着祷告和寻求,几经犹豫做出正确选择在关键时刻出庭作证,使矿难事故真相大白,矿业公司得到法庭审判;医生卡森看到铁路公司高管骚扰护士菲斯选择上前解围,后来面对质疑和失落选择回来医治科迪;活泼的罗斯玛丽面对记者采访先是与李假扮夫妻,后来在李的提醒下选择向记者承认错误,尽管可能会失去她想要的。


最让我感动的是“坏人”亨利,因为他的自私自利,带给小镇人们很多伤害,但在亚比该所展现的责备和宽容下,亨利经历了生命转变,他开始挂念跟自己没关系的孩子,开始付出代价帮助他人,甚至在最后,当一个可能让他再度飞黄腾达的人要他偷窃现任老板的商业机密时,他选择假戏真做把这个人送进监狱,告诉她:“我不是你要找的人。”

 

亚比该留给我的是她坚定的眼神,真诚的笑容,还有她的声音“做正确的选择。”立身道内,选择行道——做正确的选择。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真实之我心被召


在我心里,这部剧叫“我心被召”(When Calls the Heart)。你相信吗?当你出生时,你已经被召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个世界就有一个位置为你预备,就有一些确定的事情等着你去做,你的心会被呼召去委身于此。我相信。


十来年前,我读到一期讨论C教育的《教会》杂志,看到封面大大的“为基督,为教会”六个字时,我心加速,脸发红,深呼吸,手发抖。那一刻我就知道,犹豫结束了,寻求有答案了。我辞掉了当时喜欢的工作,选择南下投入我命中注定的“那个事儿”中,我的人生真的就此改变了。


读《历史刺绣人》时,看到里面描述,这个姑娘有刺绣天赋是怎样的体验:针在她手中好像自己会动一样带着她完成令人惊叹的作品。这种感觉我懂,只是不在刺绣上。我想这也是跟电影《心灵奇旅》中的“火花(spark)”有关,你的火花在哪?当你寻求,找到你的呼召,回应它,你可以在平安中活在当下,因为你知道洗碗拖地都有无价的意义。你可以在平淡中活成一束光,因为每天的点滴努力都有永恒价值。


但这不是奴隶主对奴隶的命令,也不是法律要求人履行的责任,好像我不得不做这个。呼召的确使我不得不做这个,但它是出于爱的情感,热情所在。如果忽略它,人就会变得和动物类似,看哪里有食儿,或哪里食儿好就奔到哪里罢了。看剧时我突然感到有时在人生岔路口,不知往哪走,是因为我什么都想要,当我真的听内心所召时,答案是清晰的。不纠结,不拧巴的人生就从听从呼召开始。


伊丽莎白本来集地位,美貌,财富,学识,可爱于一身,无论凭背景还是凭实力都稳居上流社会,但她的心却不安于这些。她拒绝了妈妈找人帮她留住的教师岗位,拒绝了爸爸为她安排的家乡大城市教育工作机会,她被呼召来到这个经历创伤的落后小镇,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使命:做孩子们的老师,影响他们的生命。


她的舍是显而易见的,她的得,从眼见的角度是不那么划算的。剧中展现许多伊丽莎白上课的情景,但实际上,想当要影响学生生命的老师都知道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那些情景只是其中轻松的部分,一直备不完的课,一直解决不完的问题,一直需要耐心的沟通,一直成就感不明显的付出。我的牧者曾对我说:“牧者和老师都是需要极大爱心的工作。”所以呼召并非什么特别,也非什么享受,也许就是一份对别人来说既辛苦又不起眼的工作而已,但对伊丽莎白,还有现实中的许多伊丽莎白,就是喜欢,就是愿意,没有教室也没关系,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只要让我教学。

 

杰克,英俊、英勇又贴心的男主,上马行侠仗义,下马挥动画笔。作为一名皇家骑警,不仅维护小镇治安,还以爱心助人,劈柴挑水搬东西,哪有需要哪里去。在接受颁奖的演说中,他说“穿上这身制服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份工作,这是我的呼召,我的使命,我的命运。”


皇家骑警看照片很帅气,红衣战靴,英姿飒爽。但在当时的人眼中,是上流人物看不起的,不配伊丽莎白的家世,工资不高危险不小,居无定所任务繁多。这个工作在大多数现代人看来,谁愿意去?谁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做?谁真的以这份工作本身为荣?


杰克与亚比该分享过他为什么当骑警,不是图这个工作有什么好,而是骑警父亲的身教,母亲的言传,从小感动他以服侍为使命,他的师弟道格与他在酒吧聊到老长官以牺牲为荣耀的名言时,那默契而敬佩的眼神,流露出他们的心之所向。杰克的父亲和老长官都早已殉职,道格也要踏上前线了,他们道别时互相致以敬礼。


英雄道格牺牲后,杰克决定奔赴前线,面对伤心欲绝的伊丽莎白,杰克说:“呼召你去做一名老师、改变孩子们生命的那一位,也呼召我去服侍我的国家。”现在的世界,如果有人相信有比吃喝享乐更有价值的东西就已经不错了。有多少人还会理解,在呼召面前,刻骨的爱情,自己的生命都宁愿舍下。难怪,现代的我们不那么容易被十字架上流下的血所感动。


一个寻常而美丽的清晨,杰克要踏上争战的路途,送行的人群中,小男孩科迪向杰克致以敬礼。一代又一代,这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传承,真正的人之为人。


倾听心灵,我心被召


倾听心灵,我心被召


此情此景恰对应《人之废》中路易斯的一段解说。


倾听心灵,我心被召


让我感到鼓励的是,杰克并非天生如此,从他和弟弟的聊天,他和罗斯玛丽的对话中,我看到他曾经也做过不成熟的决定,也曾为此付出代价。然后杰克成长了,当后来面对伊丽莎白的父亲为他提供跻身上流社会的机会,他断然拒绝。很简单,无论对别人多么有吸引力,但“这不是我的呼召。”


呼召不仅会让我知道我的位置在哪,还会引领我成长,以成为合适的人“配得”那位置。


我和我所爱的人们,也正身处各自的平凡位置,每天默默地努力着。我问自己:我这平凡位置是对我特别的呼召吗?那我为何不以更深的热情来做日常的小事呢?


-真实之我心应答


如果把这部剧归类为爱情剧有点太狭隘了,但是杰克和伊丽莎白的爱情的确太美好了。两人刚开始有点傲慢与偏见的感觉,然后在几次小镇危机中,欣然发现彼此是“同一类人”。概括来说,都是立身道内又顺应呼召之人,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努力,渐渐心系彼此。


但我发现,在他们的关系中,两个人并不是对等的。伊丽莎白性格独立,不惧困难,不畏强权,但与杰克在一起,她所展现的是需要保护的柔弱,是情不自禁的可爱。杰克对待伊丽莎白简直不要太好了:助她识别渣男、救她脱离危险、教她骑马、帮她搬家,大到带头建小镇学校,小到送她打铃的铃铛。听说伊丽莎白要写书,就送一台打字机;看到出版社的拒绝信,杰克竟然自己做了一本插图版送给她。


他当然并不要求伊丽莎白报以同样的付出,他在他的付出和伊丽莎白的接受中满足。最让我欣赏的是他们看彼此的眼神,杰克的眼神充满怜惜、疼爱,伊丽莎白的眼神饱含倚靠、爱慕。他们在爱中的位置不同,他明确表白,她欣喜回应;他庄重求婚,她感动接受。他决定,她支持。他呼唤,她应答。


伊丽莎白让我想到,我也是个应答者。如果这个世界的真相是,天下有道,我心被召,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我要立身道内,合宜地应答呼召我的那位。

 

看杰克时我会想到自己的丈夫,他虽然不会骑马也不会画画,但是他是我很棒的呼唤者,在婚后生活中,有他带领和做决定,凡当我合宜应答时,我都有更多的平安和成长。


我还想到雅歌书,良人佳偶,一唱一和,佳偶犹疑之时,良人坚定带领,最终两人终成眷属,饱尝爱情。


我还想到大卫王,上马持枪打仗,下马抚琴歌唱,他深知自己蒙召为王,一生忠于呼召他的那位,不凭眼见,不随心所欲。做王前他被现王扫罗追杀,至少有两次杀掉扫罗的机会,但他都选择不那么做,他知道这不是他该做的。做王后,他的将军约押残暴杀掉前来投靠的大将押尼珥,他本可以除掉约押,他也选择不那么做,却说自己虽然为王,但还是选择温和的心,不以暴制暴,因为他蒙召不是做暴君。面对巨人歌利亚,少年的他无所畏惧。迎接约柜入城,做王的他脱下华服,欢唱跳舞。他的前妻看为羞辱,然而看他怎么回答:“他立我做王,所以我要在他面前跳舞,我要自视卑微”,他蒙召不是做傲慢之君。

 



真道从谁而来?呼召从谁发出?我心向谁应答?这个答案是真实之根源,是真善美之本体。有那么一刻,我想到了那一位。他是呼召者,如父向他悖逆的儿女,如夫向他不忠的妻子;他又亲自成为应答者,来示范怎样立身道内,怎样合宜应答,为了给我第二次机会,让我可以重新出生一次,他担当了我悖逆不忠的代价。如果我渴望被深深爱着,那两千多年前在各各他为我死的爱,还不够吗?


多少焦虑不安,多少惧怕发愁,多少举棋不定,多少自恨自忧,不是缺爱,而是因为我埋起头来,没去应答他的表白,他的带领,他深深的爱。

 

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他是谁,他有多爱我。他同样也在呼召着你:


约1:1

107:1

赛48:12、17-18

赛54:6

番3:17

罗8:28

弗3:14-21


还有数不尽的言语,整整66卷书,与这几处一样告诉我——他永远良善,我永远被爱!

 

剧中的人物行的就是他的道,应答的就是他的呼召。他们的戏我看完了,我的戏还在继续着,在对他的应答中,我的每一个小小平凡举动都是永恒里被观看的美丽镜头。


“因为我们成了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

 

End


相关阅读

推荐一部冬天看了不会冷的美剧


倾听心灵,我心被召

喜欢我们的文章,

请加熊爸微信xiong3215330

以防失联~


所属主题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