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 王十一
7月23日 合肥
王十一,体温正常,安康码正常,行程码正常。
04
我穿过的地道在著名的“逍遥津”公园门口,对面是一座清真寺。一般情况下,清真寺周边都会有穆斯林居住经商。或者倒过来,现有了穆斯林聚集,之后才建的清真寺。我想去弄点吃的,进了“回民大饭店”。
不好意思明目张胆地拍,随手了几张。
饭店里有个穿白T恤的大哥点餐,要了一盘羊肉一盘酸辣夹沙和一盘土豆丝。我一听就乐了——典型的兰州临夏那边的吃食。又侧耳听音——广河人。加上举止动作,基本判断是回族兄弟。
小的时候学历史地理讲民族及其分布,课本上说回族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我的同学余敏恩家是回族,一大家子人,堂兄弟有十来个吧。
那时候我认识的回族同学就他一家。余敏恩上学报名填写名字,“恩”字写的不清楚,被老师读成“思”,于是成了“余敏思”好几年。
余家叔叔是我们厂的司务长管粮油米面,和我的父母一样普通,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余家爷爷倒是留着山羊胡子,印象中经常带个白帽子,有点特别。
余同学的堂姐当过我们的老师,教什么我忘了,只记得她很漂亮。她和其他的年轻女子一样,到了冬天都会带上围巾,各种颜色的,好像没见过她带黑色的。
(民国十九年北平清真第二小学附设女子第一分校)
天津清真戴家包子铺开业全家合影
1940年代山西大同清真寺执事
1940年代长春清真寺阿訇
1940年代奉天清真女寺
05
离开回民大饭店往步行街走,看到一个小巷感觉很僻静,走进去果然不错。路边找了一张桌子坐下,并没有人拿着菜单问我吃点喝点啥,仿佛这里就是给我这种乱窜的人,提供一个休憩场所,合肥让人很暖心。
天气不热,有风。把相机扔在桌上,抽烟。旁边有个小哥在“打眺”,戴着口罩。这疫情对人们百般侵蚀,也逼迫人们形成了戴口罩防护的习惯,可是,大热天带个口罩的确不舒服。
第一位大姐走过来,气场很足,忍不住速拍一张,有点模糊。
第二个哥看上去很nice,标准版的小生哥,气质和气息都很香的感觉。
第三个哥和姐简直就爆棚了,这对应该是情侣了,青春洋溢幸福。
看来我们的日子还是蛮不错的嘛,如果不封城的话。
第一个大姐吸引我的镜头是因为,老远就能看出她心事重重,谁知道呢,这年头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但凡有事,那气息就会传达出来。一个国家也一样,但凡有事伪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第二张这两个老太太怎么就这么好呢?手拉着手,或许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状态。
第三张纯粹是端着机器就怼过去了,看着拍成了一排,还有个小伙子,纯粹是没想法的拍。但是我觉得挺过瘾。
合肥人民都知道,这是包河公园。这个小女孩跑来跑去,很想拍,但不知道怎么拍,后来看到她们爬上爬下的,就来了一张。
包河公园真心不错,象回到了八十年代。
我又看到了一对孕育生命的年轻人,向他们致敬。男人的责任都体现在他对女人的关心上,扶着她的腰怕他累着。
第一张想拍个人气,口罩都带着呢。十年后,如果有人看这些照片,不知道会不会记得为什么口罩那么好卖。
第二张第三张纯粹偷拍,边走边拍,我就想啊,公园里居然还有古装姐,不知道有没有古装哥。
第四张想拍个摄像头下的女人,可是想得出题目,写不了作文,都是创新技术活。
一个年轻人和三个老人,我觉得这年轻人真心不错,一个人陪三个老人。如果不是导游的话,那一定是个好青年。
第二张这个大姐推个婴儿车,说明有功了,对社会做贡献了。这才几年啊,世道变得快,政府已经开始想千方设百计让大家生产了,不过奖励没见到,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处罚,不生孩子不给发养老金。
即便是这样,这位大姐也太放松了,大脚丫子一摆,我乐意。
这就是没有疫情的幸福生活,不折腾不会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