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七杰》作者蒲乐克说:“剑桥七杰中,没有一人向后退却。即使大家后来走的路线都不一样。”来到中国后,“剑桥七杰”中的四人来到四川,盖士利在阆中牧会,后来成为圣公会在华西的第一个主教;章必成一直在阆中做盖士利的助手,他的恩赐是巡回布道;杜明德是巴中、达州教会的创建者;杜明理(杜明德的哥哥,两人即有名的端纳兄弟)到中国之后,对藏区有了负担,先在甘肃天水、后在康定一带宣教。他历经磨难,在康定差点被人打死,但不退缩,他说:“求主使我们成为不灭的火把,这样,不管人对我们的信息反应多么冷淡,火焰仍能继续不断地烧下去。”
另外的三杰,施达德后来又去印度和非洲宣教、死后埋骨非洲;司米德来中国后在山西洪洞牧会,1900年之后,因教义不合离开内地会,创建神召会差会,在陕西北部、阳城一带宣教。1931年离世后,他的夫人劳森继续在阳城宣教,并呼召“六福客栈”之艾德伟来到中国。
还有就是何斯德,他是一个很会祷告的人,是一个隐藏在基督里的人,在山西和席胜魔同工到1896年。1901年被戴德生选定为中国内地会第二任主任。他领导差会一直到1935年,使得中国内地会平稳、健康、丰盈地成长。
下面简单介绍何斯德的故事。
一、青少年时期
1861年7月23日,何斯德(Dixon Edward Hoste)出生于英格兰的布莱顿郡(Brighton, England),是皇家炮队将军之子。其父母都是信仰虔诚、敬畏神的人。他的母亲很有教导的恩赐,在儿子身上花了很多心思,教导他圣经里重要的原则。他从小坐在母亲膝上,专注地聆听母亲所讲的每个圣经故事。
何斯德小时非常害羞、性格极其内向,他后来给朋友谈及他的童年:“没有喜乐,一点都没有。”到了10多岁还没有朋友,让父母非常担心。
17岁,他考入沃尔维奇皇家军事学院(Royal Military Academy at Woolwich)读书,慢慢地,变得“对神的要求漠不关心”,甚至停止了祷告,但他的妈妈不断写信鼓励他。从那里他学会了服从、军姿和纪律严谨的生活;在与人交往中也学会了如何去理解和带领别人。18岁时,他成为一名炮兵中尉,在他父亲所部的一个皇家炮兵团服役。
1882年,何斯德21岁,他觉得生命毫无意义。这年美国布道家慕迪(Dwight L. Moody)来英国布道。何斯德的哥哥,在剑桥三一学院读书的威廉大受鼓舞。就如安德烈把兄弟彼得介绍给耶稣一样,他邀请何斯德去听道。(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德烈,他先找到自己的哥哥西门, 对他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于是领他去见耶稣。—《约翰福音》1章40-42节)慕迪讲道直率、火热、迫切,他毫不避讳地传讲神的愤怒和审判,以及人的罪性。他的祷告也异常打动人,何斯德大受感动,向主耶稣奉献上自己,终生不动摇。
回到军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向长官报告:“长官,我要向你报告,我已经成为一个基督徒!
“一个什么?”长官很惊讶。
“长官,一个基督徒。”
很快,营中的军官都知道他的信仰。一位同事说:“所有人都感受到他对其信仰的热切和真诚,我也为此对他肃然起敬!”
不久,他哥哥威廉又把他介绍给自己在剑桥的同学。他也读了中国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写的《中国:属灵的需要和托付》,对中国有深深的负担。
1883年7月,他写了封自荐信给内地会,信件邮寄到内地会办公室的那天是8月1日。恰好就是这天,在远方中国山西传福音的牛津大学毕业生赐大夫病逝,死前他一直祷告神差派英国高校的毕业生来中国宣教。很多人为这位才华横溢的医生的早逝惋惜,觉得不值得。但谁能想到,他就如一粒麦子撒在地里:“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的子粒来。”(《约翰福音》12章24节)
悔改归主后,何斯德开始如饥似渴地读圣经,就好像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一本书一样。这种生命的改变也让他认识到,向别人分享因信耶稣基督而得救的福音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事情都更为重要。日后他写道:
如果这福音是真实的,并且我实在知道这是真实的,因为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生命。那么我就要让所有的尚未认识基督的人来认识他。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的人从来没有听过福音,我们的主愿意世人都听到这福音,因为他曾这样说过。所以为这缘故,我要奉献我的一生。
何斯德是剑桥七杰中第一个提交申请的人,不久又有盖世利、章必成、端纳兄弟(杜明理、杜明德)、司米德、施达德提出申请。他们之中,盖士利士是伦敦很出色的副牧师;施达德是剑桥板球队队长,投球曾打破全国记录,是年轻人的偶像;司达德是剑桥划船队的操舫者;端纳兄弟是冉冉升起的军界明星。但他们依然弃这一切如粪土,去中国践行神的大使命:“你们要去,使万民做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章19-20节。)
二、初抵中国、学习谦卑
抵达中国后,何斯德被派往山西宣教。他与司米德密切同工,也互相影响彼此的属灵生命。他们操练长时间的禁食、对自己的罪,特别是不洁净的思想愈发敏感。司米德先被派到山西洪洞,何斯德加入后,司米得、德认为在两人之中,必须有一人做领袖,为各样事做决定。既然他先来,对当地情况很了解,所以理所当然地应该做领袖。但何斯德心里很挣扎,他后来回忆:
为什么要我在他手下服侍?论年龄我们差不多,又同时一起到中国来。虽然他的语言掌握得好,容易与人建立联系,在另外某些方面也比我强,这还不足以让我退居次位啊!所以我建议他写信给上海总部,要求他们派个更年轻的人来跟他,反正调兵遣将是他们份内的事……
过后,我全面反思整个情形,神的灵提醒我……问题的症结在于我的内心。我深切感到,若我坚持不愿意合作,意味着我将失去主耶稣基督的同在,因为他与谦卑、甘愿卑微的人同住。于是,我接纳我朋友的建议,喜乐地和他一起同工……
神看骄傲和自我为可憎恶的,按照圣经的观点,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撒旦自己的特征。不论你是做主管或者是被管制的,都同样可能变得刚愎自用,这一点万万不能掉以轻心。
谦卑开启了何斯德的眼界,让他赞叹神的作为。让他认识到“常在基督里,这样神对中国人的爱才能藉我这必朽坏的身体表达出来。”他常与司米德一起下乡传福音,他很敬佩司米德的恩赐:
他被圣灵充满,我绝不会忘记和他一同住在洪洞的那几个月,有许多人为他祷告,在家乡有许多人很欣赏他,并为他祷告,神使用这个人,他愈是愿意让席牧师保持原来的地位,神似乎也愈是祝福他……
有时候,当他讲道时,整个地方就像是被神的灵充满了。
本文参考资料:
1. 蒲乐克,《剑桥七杰》,蒲乐克著, 饶孝榛译,台湾校园书坊;
2. 《隐藏在基督里—何斯德小传》,冯浩鎏著,海外基督使团出版;
3. 百度搜索。
阿信,2021年9月6日 星期一
写作随想:写作是很艰辛的事,写作人物传记(小传)包括寻找图书、抄写、比较和鉴别,还有思考。我写《用生命爱中国—柏格理传》时,仔细地相关资料和柏格理日记抄到电脑上。抄写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作者很多优美的写作技法。因此,一个人想学写作,我认为抄写乃基本功。苏轼苏东坡小时把《汉书》抄了两遍,以学写作。
这几年有些懒了。从去年起很少抄写,必须继续做苦功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