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5 1 月, 2025
spot_img

读书/哲学并不遥远,早已印刻在你我心间

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历史在大地静默又轰轰烈烈,如大浪时而卷沙拍岸,时而如溪水涓涓流淌。


但只要人类还存活在世上,作为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不可避免地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要归向何方。


这样的思考无关阶级,也与温饱饥饿无关,而是作为一个人,在面对终将面临的死亡,面对存在于世经历的爱恨情仇,面对浩瀚无垠的星空宇宙,所萌发的对内心的必然叩问。


从这个意义来说,哲学这本古老的学科不是与日常生活脱节的,也不是与我们普通人无关的,它不应该被束之高阁,而是内心切实的需要,如同肉体需要粮食一样,我们的灵魂其实也需要粮食。


很高兴阅读了这本由知乎出版的《如何面对虚无》,里面的15个话题足够,我们几乎都会发问,又足够深奥,可以请来古往今来的如苏格拉底、克尔凯郭尔、叔本华、海德格尔等大哲学家“济济一堂”,上演一场精彩纷呈的会谈。


本书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

虚无篇——直面虚无: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自我篇——认识自我:我真正认识我自己吗?

孤独篇——应对孤独:我应当如何应对孤独?

幸福篇——追寻幸福:我如何成为幸福的人?

超越篇——超越自我:找到比我更大的东西。


在不同的部分下面,会有几个相应的话题探讨。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非是一些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翻译”成一种通俗的、趣味化的表达。像罗翔老师对法律的科普一样,这本书也是哲学入门的科普好书



一、如何克服死亡焦虑?


在第一部分虚无篇中,最打动我的是关于死亡焦虑的探讨。正如一个人曾说,人人都有一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要放在心上。


第一位出场的是如雷贯耳的名字:苏格拉底。我曾经在大学的时候读过柏拉图写作的《文艺对话录》,里面记录了苏格拉底对美的思考。在这里,又有幸领略了他对灵魂的思考。


苏格拉底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精神性的灵魂,通过相反相生论证、回忆论证,以及本质属性论证,证明人的灵魂并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消亡。


因此,我们需要将自己的灵魂与永恒的知识和理念相连接,也就是爱智慧,当你找到那个你所热爱的、给自己的肉身更大的东西之后,以及肉身的死亡就再也不值一提。


苏格拉底也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直到临刑前的最后一天,还和前来看望他的学生们探讨哲学,谈笑风生,最终从容赴死。


第二位出场的伊壁鸠鲁是不折不扣的唯物主义者,他对这个世界的解释持一种原子论的哲学——世间万物都是由物质微粒构成的,包括我们人类。


如果人有灵魂,伊壁鸠鲁认为也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死亡就是本来聚合在一起的原子散开了而已,这就像万事万物的聚散离合一样,是非常自然而然的自然现象。


而对于死亡的恐惧,这位医生开出的药方是,灵魂既然消解了,那就无法被感知,我们就不需要担忧。提高自己的理性反思,就可以摆脱迷信超自然的力量,通过理性反思,可以获得一种静态的、恒久的、灵魂的快乐。


第三位出场的是海德格尔,他对死亡的看法可以用一个很日常流行的词来概括,那就是“向死而生”。


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恐惧和死亡焦虑并不是需要逃避的事情,反而,恰恰是对本己性的死亡的逃避,造成了我们总是过着一种人云亦云,按照他人的模式,随从大流却不是出于本心的,被异化的沉沦的生活。


所以,克服死亡焦虑恰恰就是要直面死亡,通过直面死亡来找回有意义的人生。就像只有会枯萎的花才会真正鲜活地绽放。那些直面过死的人,才会真正地活。



二、宇宙微调证明


本书最后一个篇目中,探讨一个问题,这个世界是偶然形成的,还是有一个智慧的设计者的存在。其实,这个话题也关乎我们人存在的意义。


倘若这个世界是物质的,偶然的,没有任何目的的,那么我们的存在也是非常荒谬的。既然我们都是物质,那么随着我们归回尘土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的成就,爱恨都烟消云散,这样的话我们的存在就像动物性的存在一样,仅仅是为了活着。


然而我们的内心又告诉我们,我们存在并不是在这世上白白走一遭,我们的生命也不仅仅是物质的需要就够,我们还需要爱的滋养,需要亲密的关系;我们也不满足于这一生的年日,我们渴望有永恒。我们对于不公平的事情,违反人性和道德的事情非常憎恶,我们渴望沉冤得雪,公义如大水滔滔……


所以,这个世界到底是偶然的,还是有目的的,就是一个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了。


对此,可以粗略分为两大阵营:自然演化派和设计派。托马斯·阿奎纳、安瑟尔谟、威廉·佩里、迈克尔·贝希以及理查德·斯温伯恩五位大家参与了这场“辩论”。


其中,最令我感到惊异的,是斯温伯恩的宇宙微调证明,这个和目的论证明或者设计论证明的底层逻辑还是一样的:这个宇宙太精妙了,精妙到必须要有一个有目的的刻意设计才能解释得通。只不过加入了物理学来作为论据。


宇宙微调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宇宙基本的物理规律和基本的物理常数非常精妙,且是没有理由地精妙,好像就是为了使得生命出现,甚至就是为了使得人类出现。


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中,惊奇地发现,有25个底层的自由参数是没有道理就被设定成这样的。自由参数是指,这些参数不是计算推导出来的,它们只是恰好取了这个值,却没什么道理可言。


我们不知道这些关键的底层部件,从哪儿来的。而且为何又叫“自由”参数?因为这些参数的取值是可以自由调节的,它们并不是必须要取这个值,取别的值,这个物理学标准模型(这样的宇宙)依然是可以自洽,可以存在的。


但是,只要自由参数变动一丁点儿,宇宙就不会演化出生命,甚至不会产生星球,甚至连化学变化都不会产生,但这样的宇宙完全是可以存在的。


那么问题在于,是谁把这些可以自由调节的参数调节成允许发生化学变化、允许产生星球,乃至允许演化出生命的不多不少正正好的数值的呢?


物理学家李·斯莫林推算过,如果这些基本的物理常数是随机选择的话,要随机摇出一个能演化出生命的物理常数组合套餐,中奖的概率是1/10(的229次方)。简直巧到不可思议。


有人用自然选择的理论反驳,认为只要时间足够长,虽然中彩票概率很久,但买了138亿年,大概率可以中一次奖。


宇宙微调论折回应说:请问,演化的前提是什么?是事物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然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变得越来越适合生存?但是,什么叫物理常数?意思是物理学中旅游,不变数值的物理量。比如光的速度,难道100亿年前的光速会比现在跑的更快一点儿吗?


我们知道,生命是可以发生演化的,宇宙的环境也是可以发生演化的,但是物理规律和物理常数自从宇宙诞生起就是恒定不变的。这就是说,自然选择对解释物理常数不起作用!


哇,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底层真相之后,也会发出杨振宁先生的感叹——整个世界的结构不是偶然。(可以参考他在台湾大学的演讲视频《美与物理学》)



人生海海,生命是这样短暂,面对死亡,又显得那样“虚空”。比起唯物论者,我更愿在面对这个宇宙可以被理解这一个最无法理解的事实上,怀揣着谦卑敬畏的态度,相信有一个至高者,他的道路非同我们的道路,他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


我们又该如何过好一生?或许,每天殷勤做好手上该做的,并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放弃寻求真理和智慧,是我们该有的态度。






所属主题
清芷95 细语微澜
清芷95 细语微澜
聊生活,更聊生命;聊文学,更聊信仰。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