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5 11 月, 2024
spot_img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前两天看到杨澜采访郑强教授的一个教育主题的视频,让我印象非常深刻。这是我第一次得知这个教授,也是我近年来听到的与教育有关的最真实、深刻,让人觉得扎心的言论。

后来网上搜索了一下郑强教授,得知他是一个网红教授,敢说真话,言语犀利,一针见血,但是因着他言语幽默,为人很有亲和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大家亲切的叫他“强哥”。

我很欣赏并赞同他的教育观,可以说三观太正了,在中国教育界还有这样一股清流,实在宝贵!访谈的内容我不仅认真听了,还做了一些记录,在新生开学季,和家长们一起梳理一下郑强教授信息的重点,希望我们能有所思考,有所启发。


一、有关起起跑线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郑强教授认为:

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是累倒在起跑线上。中国全民的注意力,社会的注意力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小学中学,当走到了大学时,中国的孩子对科学的渴望已经比较惨淡了,学习的热情已经被强迫榨干,到了大学,本应该自主学习的阶段,但是现在没人看管了,学生开始放纵自己的情绪,放纵自己的精神,放纵自己的目标。以前的目标是考大学,进了大学反倒没目标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业跟不上了。人生真不是由起跑决定的,不太懂教育的人很看重初速度。起跑就是初速度,比较懂教育的人看重的是途中的加速度,教他在途中持续地跑,跑得远,跑得久,比起跑、抢跑重要得多。”


这段话说的太经典了!没有一句是多余的,把我国教育的现实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知毒害了多少中国家长,当一个家长有怕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的时候,一批又一批的家长紧随其后,大家都开始焦虑,开始卯足劲把拉孩子拉上起跑线。于是就出现了剧场效应,前排的家长都站起来了,后排的根本坐不住了,多少家长是被大环境逼着站起来的。还是幼儿园的孩子啊,他们的天性就应该是快乐玩耍的,但是却被逼着学各样的知识,拼音、识字、数学、英语音乐、画画一样不能少,谁能放过这些孩子们?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小学就不用提了,多少小学生因为学业压力大,周末也被兴趣班塞的满满的,对学习产生厌恶,有多少小学生有抑郁甚至自杀倾向。透过这个访谈我才知道原来现在的小学生体验的时候都需要做一项抑郁症检测,可见小学生的情绪甚至心灵出现了严重问题,如郑强教授所言“因为学习不快乐,学校把一个学生最可爱的朝气对未来的向往教没了。读那么多课本,把人性读得没了没有光了,这是非常让人痛心的。”


如果教育一定要用起跑线上的竞技来说,中国的孩子的确是累倒在起跑线上,即便有一部分看起来赢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因为加速度不足,无法持续地跑,最终还是输在了终点,这就是家长想要看到的吗?


在孩子本应该享受快乐无忧童年的时候,将他们按在起跑线上,用各样方式榨干他们学习的热情,到了他们真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加速奋力奔跑的时候,他们已经毫无动力和热情,这就是我们现有教育现象中的本末倒置。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多少高中生在高考结束后把全部书本都撕了,在我们高中时代,就常常听人说:到了大学谁还学习?大学也没人管你。所以到了大学很多人彻底放飞自我,吸烟喝酒、打游戏、谈恋爱,四年时间浑浑噩噩混过来,这些都是父母不知道的,父母以为孩子上了大学就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任务完成了,但完全不知道孩子在大学都学了什么。


我住在高教园区,很多朋友是大学老师,我问过好几个朋友,现在大学生的情况,得到比较统一的回答是:现在的大学生很颓废,真正学习的很少,对未来很迷茫,因为对未来没有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


换个角度,起跑线的观点用在教育上是否恰当?教育是不是一种竞技?竞争?隐隐感觉有达尔仑进化论的思想,优胜劣汰,我很不认同这种观点,这绝对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被误解了,达到教育的路径肯定也是错的。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看到过不少名人谈教育的名言,有的谈到兴趣培养,有的谈到怀疑精神,有的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这些都是教育的内容,但我比较倾向的接近教育本质的说法是王国维的说法,他指出“教育的宗旨是使人成为完全的人”,以下是他的具体阐述:


教育之宗旨何在?

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

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智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智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

他的观点特别符合我所信仰的基督教。



二、有关幸福感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教育与幸福感的关联,我想这是中国家长比较陌生的,中国家长比较普遍的会把教育等同于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说白了教育与饭碗有关。郑强教授在访谈里提到了幸福感,让我觉得非常有温度。


他对主持人说:“下次你可以去采访一年级和四年级的孩子,你可以看看他们的眼神,一年级的孩子可能眼里还闪着光芒,到了四年级目光已经呆呆的了。把一个学生最可爱的朝气对未来的向往教没了。读那么多课本,把人性读得没了没有光了。对于任何人显示出冷漠,孩子仿佛失去了生命,这是教育上非常让人痛心的。


父母追求的学区房,著名幼儿园,高档小学,重点中学,好不容易一辈子把爸妈所有热情和家当赔尽,后面失去的是生命,没有任何幸福让一家人能在一起生活更幸福的,所以真的要改了。


在中国,父母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并不知道孩子学得怎样,学了什么,只是觉得孩子进去了,心里踏实。事实上,学了多少多少是有用的,他不知道,但是没了这个他会恐惧,这其实是全民的幸福观、生活观的一种固有的错误的观念。真正好的教育不是让人有头衔,不是让人觉得有财富的富有才是幸福的人生。当上一个国家所有的人都想出人头地的时候,你想,还能指望百姓的心态正常吗?”出人头地优秀的标准被窄化为读书读到好学校,上了重点中学,上了所谓的重点大学,来评价一个孩子和整个民众的幸福的时候,这就已经出了问题。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说的实在太好太深刻了,这是一个多么有远见,真正懂得教育,又有一个清醒的头脑的教育学者所说的话啊!教育与生命有关,与幸福有关,与地位无关,与财富无关,有多少人能够认识到这句话的重要性,并且摒弃自己错误的教育观,给孩子真正的生命教育、幸福教育呢?


杨澜听了郑强教授这段话后给出一段经典总结:

“教育焦虑背后的最根本原因实际上是社会的评价体系的一种僵化和狭窄,所以给所有人的评价标准带来的一种压力被传导到了孩子身上,常常是以牺牲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动力甚至失去了对生活的兴趣为代价的。”


由于社会窄化的评价系统,现有教育体制的弊端,孩子被牺牲的、付上的代价是极其沉重的,说严重点有的孩子一生就被毁了,这样的例子不少,考上名牌大学却不具备健全的人格的大学生从事犯罪活动的(杀人、抢劫等)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因为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缺失,就会在有些人身上出现人格分裂问题。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三、有关过程与结果


中国人比较看重实用价值,在教育上也是如此,常常会听到在父母中口中说出这样的话“学这个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教育等同于饭碗这个观念可以说深入中国家长的骨髓,看重实用价值的一个结果就是急功近利。


在访谈中郑强教授提到:“教育孩子要欣赏过程,这几十年,我们太急了,太追求眼前的成果了。太过功利把求学读书当成孩子以后饭碗的一个必由之路,我们太注重一个人吃饭的本领,把大学教育看成是一个专业的掌握了。没有好的文科教育,缺少文化,没有好的体育教育,缺少强壮,没有好的音乐教育,缺少情感。大学是教一个人一生的做人的准则和内心的情操。”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再次回到郑强教授在这次访谈里的观点,实在是值得每个家长深思,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是不是一直在跑偏?教育体制的弊端无法改变,但是要知道教育能够发挥最主要功用的是以父母为主导的家庭教育,影响一个人最深的不是学校而是父母。父母需要重新梳理自己对教育的看法,认清教育的核心与本质,抓住那最主要的。


每个孩子都是闪烁的生命,天生就有对知识的探索与渴求。

他们对大千世界的热情需要父母的保护。

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被尊重,被培养。

他们需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感知美的能力,这样他们的人生会是多彩的。

他们需要父母足够的爱与关注,优质的陪伴,需要被父母引导去关注周遭世界,关注人群,服务社会,如此,美好的的人格慢慢建立起来。

他们需要学会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在生命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

他们需要终生学习的能力……

而这些都是父母可以传递给孩子的。


内卷的时代,谁愿意卷就让他们去卷好了,你不需要盲从跟风,不需要过度焦虑,因为这都是人为的错误的附加给“教育”的十字架,这个十字架你不需要背负,因为他本不是属于“教育”的。认定你要走的应该走的教育方向,哪怕看似只有你形单影只的一人在踽踽独行,也没有关系,坚定的走下去,早晚你会转角遇到惊喜,收获沉甸甸的教育果实。


—————-the end🍃———————

开学季|累倒在起跑线上的教育


小鹿的麦田
小鹿的麦田
小鹿,三公主妈妈。爱真理,爱阅读,爱思考,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感悟。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