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爱说如果。
如果当初不是……今天就不会……
如果不是因为……哪会这样……
爱说如果的人,或许是不太能接受现实,总是想当然的以为,若不是因为种种,人生就会全然不一样,至少比现在好。
果真如此吗?有没有想过这句话后面的思维模式?值得探究和省思?
双腿突然残疾之后,无论是走到哪里,或是在家里,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如果:
如果那天你遇到的是位好医生,就不会落下残疾。母亲说。
如果不是你腿不好,早就升职了。同事说。
如果你现实一些,就不会这么难。朋友说。
听多了的惯常反应,只是笑笑,不多想也不解释。却完全不知,它会慢慢潜伏在认知模式里,出其不意地,让你养成受害者思维模式。而,不自知。
觉察到这点,是有天下午,眼睛又不舒服,一边做着家务,一边想起,第一次发病是Panda在阜外医院抢救回来,彼时外有百口莫辩的误解,内有家庭矛盾冲突升级,内外交困中大气一场,又全闷在心里。忽然有一天左眼起了一片浓雾,正欲去医院之时,Panda和母亲冲突再起,婆婆指着Panda一顿凶,不吃饭。我脱不开身。待第二天去到医院,就被医生的尖叫吓傻了,医生说,你眼睛都快瞎了,你都不知道吗?
之后十年,这眼病就再也没好过,如同怪病贴在我身上。Panda是又活了十年,我的身体却极速崩坏,毛病不断。偶尔百思不解又难以承受时,心里就会有刺痛,有莫名的委屈和怨愤。怎么会这样?
这个时候,下意识里就蹦出个如果来:
如果不是因为……我的眼睛就不会得这怪病!
一时陷在翻江倒海的情绪里,听到Panda在说:都是我的错!才恍然回过神来,这是在加重他的负疚感呀!霎时给情绪踩了个急刹车,冷静下来,走到Panda的身边,摸摸他的头,说:Sorry,是我的问题!
是的,是我的问题。也就在那一刻,我觉察到,内心深处隐匿的受害者情结,才是受苦的根源。之前,我曾百思不解,那些以为放下的伤痛,怎么还不时咬我的神经一口?
只因为我没有完全接受,此身的疾病,与处境。还是习惯于外归因,归罪于他人。这其实于事无补。人世间,原本就没有如果。有的只是无常。和无意间留下的伤与痛。
都是残缺的人,谁都曾伤过人,也曾受过伤。伤痛,从来是成长的一部分,就看你想让它,往哪方面长。
看过一份资料,大约有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有“受害者”心态,可见对此有深刻觉察多么重要。觉察才会带来反省,和改变。
电视剧《在远方》里男主女主因二叔之死分手后有句对话,两人不约而同说的第一句就是:如果……
女主后来说:可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
除了全然接受,没有他路可走。
有两个晚上,我在深刻地觉察中,默默在神面前祈祷:为无意间伤害过我的,和我曾带给他人的伤害,过往的一切都已过去,从此放下,从此释怀。从此接受不可改变的。不再将无常中发生的一切,归因于他人,自己,或上帝。
不做受害者。只做祝福者。唯有祝福,才带有善与爱的力量,让一颗狭隘的心,从此走向豁达与开阔。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查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 12:2
苹果手机用户赞赏专用通道——谢谢你的鼓励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