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晚餐的时候,我非常严肃的问锡安。
“原来你是一个习惯凑合的人吗?”
“可能是吧”
我不愿接受这个答案,因为在认知里,他应该比我严谨。
“假如你做实验呢?需要加10微克的东西,你会加9或者11微克吗?”
锡安被逗笑了,“只有我们这行才会用到微克这个单位,你可以啊,熟门熟路。”
我的疑问,还是没能得到解答。
/
事情的起因是我们准备搬家,新家的软装我不太喜欢,所以把能扔的全给扔了,包括窗帘。
扔空之后,当然就要填上新的家具。这其中,最重要,最紧急,最能达到入住标准的,就是窗帘!遮光窗帘!这件东西没到位,我们是没法睡觉的。
松松散散的挑选了一周,我终于找到“嗯!就是它了”的两款窗帘。感觉它们就是为我而存在一样。
但店家在确定尺寸时,提醒我给的高度可能不对,因为上海的商品房,一般情况下不是这个数。
于是我们晚上去了新家重新测量。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矛盾开始被激发。
前段时间,锡安给我的数字是长3米,高2.7米;并且告诉我客厅和卧室的尺寸一样。今天再一量,我发现不止高度有问题,连长度都不对。而且客厅和卧室的尺寸也不一样。
锡安的反应好像挺轻松,不就是长度量少了半米,高度量多了10公分吗?
拜托,做窗帘是讲究褶皱倍数的,一般都需要实际长度的两倍。两个窗帘因为这个误差,整体要再额外加2米。
我非常难过,一遍一遍的继续确认尺寸,并且拒绝锡安的帮忙。
后来,我又把家里的其它位置都重新量了一遍,实在没办法信任他给的数字了。
/
这几天我思来想去,关于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到底重不重要?这个议题应该是无解的。
它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很重要。在另一些情况中,又可以被义无反顾的忽略。人们不都喜欢四舍五入,或者抹个零头吗?
我不想所有矛盾的终点,都走向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妥协或是失望。因为失望后,就变得不再信任,不再依靠。太消极了。
窗帘长度少了一米,是不是还能用呢?高度就算挂上之后会拖地,是不是也增加了氛围感呢?
这样分析下来,答案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根本没有对错。两个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是否能一致,才是最最最重要的啊。
奈何生活中,竟有那么多七零八碎的小数点需要确认。解决之道只有达成共识,或者达成共识,找专业的来量!
…
后续的故事相当精彩。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客厅的窗帘在安装好之后短了一截儿。隔天真的挂上时,确实和梦里一样,短了5公分。我忽略了制作的过程也会有容错率。
也就是说,如果我用了锡安给的高度,再加上眼前的情况,才是刚刚好的。
可我不愿用这样的如果给自己“打脸”,既然误差不可避免,那尽力而为后再接纳误差又有何不可呢?
这难道是强迫症吗?我还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