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以赛亚书 7:14)
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是父、和平的君。(以赛亚书 9:6)
这一切的事成就,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马太福音 1:22-23)
二、新约圣经的记载
根据新约圣经的记载,在耶稣降生的几个月前,耶和华的使者如此说:
……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 1:21)
耶稣(Jesus)就是希伯来文约书亚(Joshua)的希腊文音译,意思是“耶和华拯救”,即要把我们从罪中拯救出来。
耶稣诞生的那个晚上,有神的使者向伯利恒郊野的牧羊人显现,宣告这个大喜的好消息。忽然有一大队天兵同这位天使一同赞美神:
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路加福音 2:14)
这首简短的赞美诗细想之下极为不可思议。
“至高之处”指神的居所,是远非人能企及的至圣洁荣耀之处。天使将颂赞归与神,藉此承认神的荣耀、圣洁和尊贵。但至荣耀、圣洁的神为何会喜悦我们这些在地上污秽的罪人呢?
圣经用“悖逆之子”和“可怒之子”来形容地上的人(以弗所书 2:1-3)。“悖逆之子”表明人对神的反叛和抵挡,“可怒之子”显明圣洁公义之神对罪人的忿怒。
可见,神与人之间是敌对和隔绝的关系。因此,圣经揭示人最根本的处境:人因犯罪得罪神,遭受祂公义的忿怒和咒诅,直至在地狱中永远灭亡。
然而,圣经还启示我们:神爱世人,他主动地介入到这个世界,施行拯救。
耶稣降生在凯撒奥古斯都治下的“罗马和平”时期,当时罗马世界享受着普遍的繁荣和太平。但是,天使天军所宣告的却是惟有神才能赐予的真正平安,即神与人关系的和好。
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 2:10-11)
我们既因信称义,就藉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与神相和……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我们既藉着我主耶稣基督得与神和好,也就藉着他以神为乐。(罗马书 5:1-11)
听到天使天军的宣告和赞美,牧羊人急忙来到伯利恒,见到了所成就的事,就是卧在马槽中的婴孩耶稣。牧羊人既看见,就把这救恩的好消息传开了。
后来,人们就仿效天使和牧羊人,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传讲耶稣降生的好消息。直至今日就演变成“报佳音”的活动。
圣诞节(Christmas)是每年的 12 月 25 日,而圣诞节前一天晚上,一般称为“圣诞前夜”(Christmas Eve),而不是“平安夜”。那么,“平安夜”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这要从一首赞美诗说起。
1818 年圣诞节前夕,在奥地利的一个小镇上,一位默默无闻的乡村牧师摩尔(Josef Mohr)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而闷闷不乐。因为他发现教堂里的管风琴被老鼠咬坏了,修理已经来不及了。那怎么庆祝圣诞呢?
摩尔忽然想起《路加福音》第二章记载,耶稣降生时有天使天军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佳音,高唱颂歌:“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祂所喜悦的人!”
他灵机一动,根据这两句经文写成一首赞美诗,取名《寂静的夜》(Silent Night)。
摩尔写好歌词后,就拿给本镇小学教师格鲁伯(Franz Gruber)看,请他谱一首吉他伴奏曲。格鲁伯读完歌词很受感动,谱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欢迎。
从此以后,这首《寂静的夜》就成了圣诞节前夜必唱的赞美诗。
后来,这首赞美诗随外国传教士一起进入中国。五四时期,基督新教传教士刘廷芳着手翻译这首诗歌。
本着信达雅的原则,刘廷芳并没有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成《寂静的夜》,而是按照其所表达的圣经意涵,把 Silent Night 翻译成了《平安夜》,意指神与人和好的救赎恩典来到。
久而久之,中国人便把 12 月 24 日的夜晚叫做“平安夜”,并发展出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