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20 2 月, 2025
spot_img

行走教育 |在家的孩子怎么进行评估?

对于普通在家养育的家庭而言,如果不是跟着一套成体系的课程,或者完全采取散养的方式,那么,每年到了期末就会碰上一个不得不需要认真加以回应的灵魂拷问:我这半年领着孩子都干了点啥?孩子在学业上、品格上、身体、灵性各个方面有可见的成长吗?我该通过哪些方式来评估我的孩子以及我自己的教学呢?
在传统公立教育体系或者固定课程模式之下,虽然我们都不大赞同应试教育的标准化、统一化、可量化的方式,但对于很多人而言,这种将评估约等于考试的做法还是令我们感到熟悉。可以想见,一纸期末成绩报告单加上各科老师的评语,就能够直观地说明你的孩子在过去的一个学期的基本学业情况。
问题是,我们很多在家养育的孩子都非常零散,即便几个家庭之间有一些共学,其实也没有那个基础和评估条件。你想象一下,对于一个小型共学或者是学堂机构,一个班级总共只有三到五名学生,这时候考取班级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区别有多大?所以,以前在主内学校的时候,很是为评估的问题头疼。因为家长到了考试季就会焦虑,并且会追问“我的孩子这学期学到了什么”等同于每门学科考了多少分数,在班级中的排名是多少,有没有机会拿到优秀学生荣誉或者是年奖学金?
放到在家养育群体,评估的问题其实依然存在。首先,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负责人,我们都承认自己无论是在知识还是在经验上,都非常的缺乏,我们很多人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在努力地往我们在家学习的日程表上安排进更多的内容。因为,我们总感觉,忠心的父母就等同于不懒惰的父母,而殷勤的父母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不可以让孩子在自己眼皮底下晃动,我们希望孩子每天都可以精神饱满,知道自己今天该干什么,对自己的学习能够主动负起责任,作业能够及时完成,以便于在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中能够获得满意的反馈。
这时候,我们其实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身份,甚至我们原本在福音里获得的那种安稳、富足的态度会突然间被一纸分数给搞得灰头土脸。我们期待周围的人能够对我们的努力投之以赞许,至少我们受不了那些反对和质疑的声音:不行,不能让你再这么干下,下一年还是要听我的 ,把孩子重新转回公立体系或者是送到能够真正负起责任的教育机构学一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所以,在我看来,在家的群体首先要搞清楚的是,评估当然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绝对的。我们能够想到的标准化测试,很大程度上并不适合我们的孩子或者小型的共学或者是学堂。因为说到底,我们之所以选择走这条人迹罕至的窄路,首先是为了信仰的缘故。换言之,我们对孩子教育的关切不是绝对的,必须要放在培养孩子成为门徒的大背景下来思考。
也就是说,我们首要关注的,不再是我的孩子学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程度,以此来改善教学,我们的目的乃是通过学习来让孩子明白生命的意义,学会欢庆生命,为罪哀痛。
这些更为根基性的目标绝对不是虚无缥缈的漂亮说辞,或者掩人耳目的自我安慰。的确,你如果拿同年龄公立教育孩子的试卷来测评我们的孩子,也许能够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孩子基础不够扎实,不能够在标准化考试中拿到理想的分数。但是,我们既然已经选择从那样的老路里走了出来,就不要再受它的辖制。以前,孩子们一到考试就会唱到: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岂有此理,能够成为学生命根的唯有真理,哪里是人给的一纸分数!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标准化测试毫无意义和价值。我们毕竟生活在公民社会,上帝既然设立的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我们理当对他们的专业性和权柄,以及来自于那些我们身边人的问询和关心持一种积极的对话态度。我们没有必要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那一套,参考公立教育课标,注意每门学科在不同年龄段的学术要求,对于一个越来越我行我素的个人主义、相对主义社会而言,都是非常值得参考的资源,不可以一概予以否认。但是在肯定的同时,我们绝不会将这些评估手段或者是学业标准给偶像化。标准是为人制定的,人不是为标准制定的。如果你的教学完完全全只考虑课程标准,而忽略了你的孩子,尤其是你这个“为师”者个人的生命与装备,那就是把教育给简单粗暴地处理了。
一方面,百宝书告诉我们,凭着果子就可以认出树来。另一方面,同样一位圣灵也指教我们:主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主是看内心。两者都是真理,都不可轻易废掉,爱这个或者轻看那个。
没有评估,我们就容易自欺。我们就会觉得自己各样工作都干得很好,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去溜溜。你说你在家带领孩子训练了半年百米跑,直接上跑道测一下就是了。我们当然要鼓励孩子的个性发展,但是不能无原则地肯定接纳我们的孩子,甚至为孩子不忠心的完成学习任务找理由,或者直接甩锅给老师人品不行或者学校教学水平有问题。尤其是我们要能够以一颗欣赏和受教的心,对于那些在学业上确实取得好成绩的别人家的孩子,要从心里发出喜爱和肯定,不是硬让我们的孩子达到“优秀”孩子的水平,最起码,我们的孩子要知道,真正在学科上优秀的表现,真正拿得出手的文章,听起来优雅动听的曲子到底是个什么味道。不然,我们就真的是在浪费宝贵的生命。
真正好的评估一定是带有激励性的。这种评估能够给学习者提供真实的自我反思和成长的机会。学生参与评估,实际上就是完成他个人生命叙事的一个阶段。他可以借助评估,让自己下一阶段的学习获得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更大的动力。
有很多评估都可以实现标准化测试的视觉化效果。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孩子一学期的集、文集、艺术作品集来呈现孩子的整体学习状况,这种总结性的评估虽然比较耗时,但是却可以让孩子有更强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对于大型的评估项目,离开了团队或小组合作,根本是无法完成的。一台高质量的戏剧演出,一台晚会,一次义卖,需要的方方面面的支持都可以激活不同孩子的恩赐和服侍能力。
当然,学习并不完全意味着好玩,有趣。虽然我相信任何真正的学习发生时,参与者一定会获得深度的愉悦。但是那是一种有难度的愉悦,不可以轻易获得。途中要花费很多寂寞的思考和独自的摸索与犯错。这些其实事后反思都觉得难以置信,若是要重新来过一遍,估计很多人都会摇摇头表示还是不要了吧。
我们的评估只要不是为了讨好孩子,为了让家长满意,或者让让自己在家的工作获得起码的肯定和认可,我们就当持定两个原则。首先,我们不是做给人看的,我们是做给神的。我们不是主人,我们无权对孩子的生命做终极意义上的规划和判定;其次,我们即便做很好,也要将荣耀归给神,将失败归给自己。其实,当你选择按照合神心意的方式来教养孩子时,怎么可能会失败呢?就算有一时的迷茫与困苦,失败与眼泪,也不应因此否定上主在你和你孩子身上的工作。
所以,在我看来,到了期末最好的评估方式,一定是为了促进我们对神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发自内心的感谢。同时,也会让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估,叫我们更深的悔改,意识到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是何等的无知,骄傲和悖逆。我们是多么容易抢夺神的荣耀,希望得到神和人的喜爱和肯定。我们常常忘记了我们是使者,是仆人,我们做完了一切当做的之后,神是怎么吩咐我们的呢?他说我们要开口承认,我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我们应当做的,夸口的,当指着主夸口。如此进行的评估,哪怕是一张只考了五分的试卷,也会让心灵得安息。

所属主题
Wayfaring, 徒步客
Wayfaring, 徒步客
实践真教育,探索新道路!公号名: Walking Education 行走教育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