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9 1 月, 2025
spot_img

从“二舅”审视苦难


《二舅》火得一塌糊涂。喜欢的人超喜欢,从中看到了父辈的影子,看到人性的光芒;批判的人猛批判,从中看到时代的破败,看到苦难的深沉。


很多人是因着这件作品的争议性,去看了它,我也是如此。这正说明它是一件好作品,因为它让一部分人喜爱,又让另一部分人恨恶。而我们正处于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作品,它发掘出某种我们习以为常却未经审视的生活


每个人的身边都有一个二舅,这个民族承受的苦难实在太多,但是被记录下来的作品太少。故此,可以以《二舅》作为一个视角,让我们来看这些苦难,以及反思我们看这些苦难的方式。


接下来火起来的一些创作,比如“回乡三天,闰土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回丰县三天,二舅妈治好了我的不孕不育”,都在用一种解构的方式促进思考。


一个作品出来之后,有不一样的解读很正常,因为人性的复杂使然。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舅》成功地抓住了人们的心,因为我们都在经历某种共同的苦难。


从作者的视角来说,他三十岁,他是一位刚辞职做自媒体创作的高中历史老师,他发布的平台是bilibili,这上面的受众大部分是学生。故此,这并不是一个纪录片,我相信作者所说的,他只是想完成自己来记录二舅的一个心愿。若这个片子既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又能鼓励自己的学生粉丝们,还能挣点流量。一举三得,岂不妙哉?


对我来说,我也三十出头,我也写作自媒体,我也关心这个时代,我也关心中国人的心灵,故此我看这个片子会更多从心灵层面去思考,他所仰赖的精神资源是什么,他想传递的精神资源是什么。从视频一开始出现的“美国”,中间出现的“纪念堂”,最后出现的“语录”。我看到,这才是这个民族苦难的根源。


这是这个作品让人诟病的地方,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他成功的原因,因为这种意识形态影响了很多人。愚公精神或者雷锋精神,真的很令人感动吗?二舅成了整个村的苦难的救赎者吗?没有,他也是苦难的一部分。


这个片子如果给城里的学生看,他们会为此欢呼,是因为他们没怎么经历贫穷和落后,他们以为的美好只是他们所以为的,人总是容易将苦难浪漫化,就像当时去延安或者山上下乡的大学生们。但是对于那些经历过深沉苦痛的人,他们会更深思考苦难的价值,由此对人性有更深的反思。


苦难是否能升华人性?中国人受了那么多的苦,为何今天仍然如此愚昧和贫瘠?苦难的问题,不只是一个经济和文化的问题,而是信仰的问题。苦难的背后是深沉的罪恶。这才是这部片子从另一个角度的教育意义,如果没有忏悔,没有谦卑,反而歌颂,我们就会继续制造罪恶和苦难,然后宣扬这种不怕苦的精神。


我们制造着假想敌,以为自己是勇敢的战士,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其实输得很惨:因为我们自始至终不明白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敌人是谁,也不再去思考这些,而是不断制造着困难,又享受着胜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应该多一点的精神内耗,因为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人不是动物,最重要的,人会精神内耗,人会对自己的存在展开思辨。你被治好的精神内耗,只不过让你迷失了双眼,以为人性真的很伟大,以为我们可以脱离低级趣味,以为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却忘了人需要救赎。这才是苦难的根源,也是苦难的意义。


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我们可以从苦难中发现美好吗?除非我们有了救赎的眼光。这个世界最难改变的就是人性,苦难不能改变人性,只会激发出人性中最黑暗的部分,但这正为救赎铺平道路。只有当我们承认自己的罪孽沉重,救赎之光才照亮了我们昏黑的心。


故此,我们需要“二舅”,他不是老师,也不是医生,更不是救主,他不想启蒙或者拯救任何人。他只是用力地活着,他知道自己的卑微,也爱身边卑微的人。他不再遗憾,也不再期盼,甚至也没有语言,也没有了自己,他是我们这片土地许多人的代表。


我们需要从“二舅”的一生去反思死亡,反思罪恶,反思我们的冷漠和健忘,为此痛哭和忏悔,而不是树立起一个标杆,遗忘这片土地上深沉的罪恶,继续制造着苦难,来弘扬我们人性的伟大。


他需要救赎,正如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救赎。而那部片子里,没有救赎,没有盼望,更没有胜利可言。


所属主题
戴志超, 没有别的战斗
戴志超, 没有别的战斗
微信号:the-good-fight 功能介绍:信仰,就是想知道信仰有多美。我们没有别的战斗,我们只有祢。
阅读更多

最新文章